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终止妊娠的时间、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84例与非妊娠期糖尿病90例两组孕妇终止妊娠的孕周、终止妊娠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平均孕周比对照组平均孕周明显降低(P<0.01),出生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新生儿出生孕周下降,而出生体重反而明显升高,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使得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刘秋慧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45-45,9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终止妊娠的时间、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84例与非妊娠期糖尿病90例两组孕妇终止妊娠的孕周、终止妊娠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平均孕周比对照组平均孕周明显降低(P〈0.01),出生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新生儿出生孕周下降,而出生体重反而明显升高,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使得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参照妊娠期糖尿病对的诊断标准,并与孕妇在孕期的膳食以及体重管理相结合,对母儿进行监护,进而分析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的89例孕妇为研究组和同期低危的539例孕妇的围生期结局为对照组.对照和分析孕妇与产妇同发生妊娠期糖代谢有关的分娩方法、并发症等.结果 运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孕妇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或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占6.44%,在对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后,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的孕妇中使用胰岛素的孕妇占7.78%.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照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与孕妇在孕期的膳食以及体重管理相结合,能有效的控制母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子代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改善子代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产妇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把60例新生儿分为GDM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检测新生儿脐血血糖(BG)、脐血糖化红蛋白(Hb Alc)、脐血胰岛素(Ins)、出生体重,计算出每例新生儿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子代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GDM组母亲孕前体重及产前体重分别为(57.83±9.32)kg、(74.28±10.09)kg,新生儿出生体重(3.81±0.25)kg,而对照组分别为(53.61±8.45)kg、(68.77±8.76)kg、(3.13±0.5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平均胰岛素抵抗指数为(1.49±0.39),对照组为(0.86±0.1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增加子代胰岛素抵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针对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1)在空腹血糖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两方面,妊娠糖尿病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妊娠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妊娠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针对孕妇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对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和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实验中,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及其所娩下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数据。结果:观察组产妇所娩下的新生儿其出生后的胆红素测定值和峰值均高于对照组产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李蓓 《当代医学》2012,(28):42-43
目的谈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前体重指数以及妊娠期体重指数增幅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妇产科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50例,详细记录其孕前体重、身高和产前体重值,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幅.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分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前BMI对孕妇终止妊娠周有显著影响;孕期肥胖组和超重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危险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孕妇的羊水过多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低体重儿和低血糖的概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新生儿发生窒息和湿肺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M孕妇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均可增加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因此应控制GDM孕妇孕期体重指数总增幅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以及新生儿的身体各项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胆红素测定值为(4.2±2.0)mg/dl,出生后72h胆红素测定值为(9.6±2.3)mg/dl,峰值为(12.7±2.9)mg/dl;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胆红素测定值为(2.5±1.3)mg/dl,出生后72h胆红素测定值为(6.7±1.5)mg/dl,峰值为(9.0±1.7)mg/dl,两组在出生后24h、72h及峰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母体血糖水平较高,其分娩的新生儿黄疸症状比较严重,应对母体妊娠期的血糖值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改善新生儿的黄疸情况。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期血糖、血脂水平,探讨GDM孕妇血糖及血脂代谢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为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101例,对照组孕妇112例,记录两组孕妇血糖、血脂水平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DM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及孕次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胎儿生长部分取决于胎盘丰富血供。妊娠期糖尿病胎儿体重常增加明显,神经突起导向因子Ne—trin-1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检测晚期正常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的微血管密度,同时测定相应胎盘表达Ne—trin-1的情况及患者娩出新生儿出生体重,从而探讨Netrin-1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影响胎儿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9月12日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共46例,其中28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为对照组,1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所有入选病例胎盘中微血管数目;用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所有入选病例胎盘Netrin-1表达情况,同时测定相应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在每高倍镜视野下正常足月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胎盘中,微血管密度依次为66.29±7.32、94.94±4.66。与正常足月妊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微血管密度增加明显(P〈0.05)。正常足月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组胎盘组织Netrin-1mRNA含量依次为1.004±0.00及3.09±0.14,正常足月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组胎盘组织Netrin-1蛋白含量依次为1.00±0.00及3.204±0.39。与正常足月妊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胎盘Netrin-1表达水平增加明显(P〈0.05)。正常足月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依次为(3362.86±413.65)g、(3838.61±332.02)g。同时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可见相同变化趋势(P〈0.05)。结论Netrin-1可能通过血管新生过程影响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血糖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科行规律的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前空腹血糖(FB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成三组,比较三组孕妇血糖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分析孕妇血糖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和GIGT组孕妇间FB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孕妇F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GIGT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765.7±228.1)g、(3308.1±234.4)g和(2912.4±216.5)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间巨大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血糖水平正相关,血糖水平高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症对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本院130例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病例并随机抽取130例正常对照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检测两组红细胞叶酸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对症处理及胎儿治疗情况,进一步将生长受限的胎儿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相应孕周标准体重的比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之间的差异?结果:FGR组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GDM?ICP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FGR组红细胞叶酸值明显低于非FGR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相应孕周标准体重的比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 < 0.05),干预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 < 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因素,同时贫血?叶酸缺乏?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也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根据病因给予干预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邹阳  周钟玲 《当代医学》2021,27(9):97-9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GDM患者118例作为GDM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0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再分为血糖控制组(n=87)和未控制组(n=31),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GDM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分别为(2.21±0.75)nmol/L、(153.30±29.88)nmol/L、(4.22±0.89)pmol/L和(15.15±3.66)p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为(1.87±0.41)mIU/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和对照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组和未控制组T3、T4、FT3和FT4、TSH和TPOA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FT3呈负相关(r=-0.441,P<0.05);血糖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血糖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前肥胖/超重女性的孕期管理模式及胎盘因子改变。方法 收集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 kg/m2的149例单胎孕妇。分为饮食指导组及常规产检组,取同期孕前BMI正常的590例孕妇作为对照,比较分娩结局,随后检测不同孕前BMI孕妇胎盘中补体C1q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 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6,CTRP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结果 饮食指导后的肥胖/超重孕妇的孕期增重、产后出血、难产率均显著降低,但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剖宫产率及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率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前肥胖/超重孕妇胎盘中CTRP6及TNF-α的表达高于孕前BMI正常/低体质量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者CTRP6的表达升高。结论 孕期有效饮食控制可减少肥胖/超重孕妇孕期增重,但未能降低新生儿体质量,考虑孕前体质量对母儿影响更大。CTRP6可能参与孕前肥胖女性的脂肪炎性反应及血糖代谢,进而对子代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诊断妊娠糖代谢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观察组280例,其中正常妊娠妇女222例(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患者20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38例(GDM组)及对照组60例孕妇的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R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GDM组和GIGT组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FBG和FRU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 GDM组FBG和HbAlc水平分别为(8.50±0.92)mmol/L和(8.95±0.69)%显著高于GIGT组(5.50±0.68)mmol/L和(5.95±0.58)%、正常妊娠组(4.62±0.90)mmol/L和(5.15±0.22)%及对照组(5.29±0.87)mmol/L和(5.03±0.2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GDM组和GIGT组FRU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正常妊娠组FR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孕妇进行OGTT检测FRU时,糖耐量各检测时间点(空腹、1、2、3 h)FRU结果比较恒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GDM组FBG与FRU和HbAlc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r=0.7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FBG与FRU和HbAlc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妊娠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