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肝素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颅内出血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肝素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疗效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16例,了解其发病诱因及无肝素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颅内出血的疗效及其转归。结果16例尿毒症合并颅内出血患者中,11例出血得到控制,病情改善,其中4例留有不同程度肢体活动障碍,7例无肢体功能障碍基本恢复出院;5例死亡,病死率31.3%。结论无肝素透析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死率;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可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郭翠芳 《全科护理》2014,(31):2917-29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病人进行无肝素、短时高频血液透析治疗,并做好围透析期护理。[结果]26例平稳度过脑出血急性期,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病人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是脑出血病人顺利进行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抗凝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性很大 ,死亡率高[1] ,以往常采用体外肝素化、枸橼酸等抗凝方法 ,但仍存在一定的缺点 ,因此 ,我科分别采用无肝素透析和低分子肝素作为该类患者血液透析的抗凝方法 ,进行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收集我科 1996年 10月至 2 0 0 3年 2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的患者 13例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全部经头颅CT证实。二、治疗分组A组 :无肝素透析组 ,7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3例。平均年龄 (5 6 .3± 10 .1) (4 5~ 6 7)岁 ,平均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右可并发心包炎。心包积液可造成透析患者反复出现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气憋、心悸、发热,如发生大量心包积液可造成较高病死率,心包炎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3%~4%。透析性心包炎的发生、发展与透析中使用肝素密切相关,肝素可影响微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出血性脑卒中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肾内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30天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1例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出血后30天死亡及存活2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分析影响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计29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其中血液透析26例,腹膜透析3例。与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更高(66.5vs.10.5/10,000病人年,P=0.002);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73.1%和66.7%。死亡组脑出血时收缩压、脑出血时舒张压、出血量、脑室血肿发生率、i PTH均显著高于存活组,glasgow昏迷评分显著低于低于存活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脑出血时收缩压(r=0.562,P=0.004)、脑出血时舒张压(r=0.569,P=0.004)、出血量(r=0.612,P=0.001)、脑室血肿(r=0.402,P=0.042)、i PTH(r=0.510,P=0.011)、glasgow昏迷评分(r=-0.567,P=0.001)与30天死亡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后透析方式对生存时间无影响(Log-Rank,P=0.545)。结论本组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时血压水平、出血严重程度、i PTH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30天死亡相关,出血性脑卒中后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腹膜透析对早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已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的透析患者实行无肝素血液透析及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急性脑出血后并发高钾血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急性脑出血后并发高钾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脑出血最终得到改善和控制后恢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例病人因为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在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急性脑出血后并发高钾血症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需常规应用抗凝药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发生脂质代谢异常,而脂质代谢异常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探讨抗凝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可能影响,现将本院低分子肝素(LMWH)及肝素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脂质代谢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透析疗法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患者需常规应用抗凝药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发生脂质代谢异常,而脂质代谢异常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为探讨抗凝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可能影响,现将本院低分子肝素(LMWH)及肝素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脂质代谢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因伴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共17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调查其接受手术的一般资料,对比其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电解质、肾功能、血压等,记录有无手术并发症,探讨围手术期的处理及透析方案。结果17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18例因伴随疾病需手术治疗,占透析患者的10.28%。13例患者接受各科手术17例次。术前血红蛋白(97.35±25.18)g/L,手术前后电解质、肾功能、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分别为低血压、呼吸衰竭。1例患者死亡。术后根据手术和病情调整透析方案,分别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无肝素血液透析、自动腹膜透析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但经过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可耐受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尤其是透析方式的调整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30例无脑血管意外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预测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脑出血危险因素的各种指标中,伴有高血压痛、糖尿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水平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r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心律失常、透析时间长以及既往有脑卒中史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差.结论 维持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差;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透析时间长以及既往有脑卒中史等指标可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促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围手术期透析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经过完善的围手术期透析护理,患者手术顺利,无透析相关并发症,预后良好并恢复常规血液透析,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虽然是心脏手术的高危人群,但经过详密的围手术期透析方案及护理,患者可以耐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取得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和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以及高血压水平、使用普通肝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和8.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控制血压、选用恰当的抗凝方法,积极治疗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与综合治疗抢救成功尿毒症合并脑出血1例王淑芬李冀军宋岩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原因50%以上与心、脑血管损害有关。由于治疗矛盾多使救治成功率极低。现将我院应用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HFHD)与综合治疗抢救成功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54例,均继续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并给予降颅压、血压,止血等对症治疗,随访6个月评定Rankin评分,根据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Rankin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Rankin评分>2~6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权重构建风险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44.34±12.44)岁]较预后不良组(65.92±10.01)岁]小,有糖尿病比率(11.54%)、平均动脉压[(120.53±11.76)mm Hg]、空腹血糖[(5.92±1.88)mmol/L]较预后不良组[25.00%、(129.27±14.89)mm Hg、(8.16±2.38)mmol/L]低,脑出血量[(13.20±6.79)mL]较预后不良组[(31.06±11.56)mL]少,血红蛋白[(100.88±20.72)g/L]、白蛋白[(38.97±3.96)g/L]水平较预后不良组[(86.18±16.70)、(34.12±8.31)g/L]高(P<0.05);2组性别比例、有心血管疾病比率、脑出血破入脑室比率、脑出血部位、透析方式、透析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24,95%CI:1.027~1.459,P=0.024)、平均动脉压(OR=1.051,95%CI:1.006~1.098,P=0.027)、脑出血量(OR=1.320,95%CI:1.081~1.612,P=0.007)、白蛋白(OR=0.899,95%CI:0.818~0.989,P=0.028)是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尿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816,最佳截断值为0.764,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52,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8.7%。结论年龄、平均动脉压、脑出血量、白蛋白是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治疗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张晓佩 《当代护士》2021,28(6):155-157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有资料显示,脑出血引起的死亡居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第3位[1].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是常规血液透析的禁忌证,尤其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液透析患者一旦发生脑出血,特点为出血量大、进展快,脑水肿严重,同时容易并发水钠代谢紊乱,如高钠血症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2].目前在危重病患者抢救治疗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应用日益增多.2019年2月我中心采用无肝素CRRT治疗抢救护理了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高钠血症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常规血液透析时需使用肝素抗凝,对高度危险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肝素化透析会加重其出血。近年来,我院对尿毒症并发出血的透析患者,进行无肝素透析治疗56人次,获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透析患者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5~60岁,共进行无肝素透析56人次。外伤致急性肾衰1例,肝身综合征(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慢性肾衰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5例、严重鼻出血1例)。透析时间为4.5~5小时。2方法我们采用聚枫膜和血仿膜透析器。预充时,弃去原管路及透析器中的福尔马林,应用常规方法冲洗及预充管道及透…  相似文献   

18.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规使用肝素抗凝,但对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和/或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目前临床使用无肝素透析或局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透析。由于无肝素透析易发生管路凝血,透析过程中需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血液循环,严重影响透析效果,使透析不充分。枸橼酸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肝硬化的患者清除枸橼酸钠的速率显著下降,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敬姝 《临床荟萃》2007,22(2):98-9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左右可并发心包炎[1],心包积液可造成透析患者反复出现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透析相关性心包炎的治疗,以进一步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透析生命。1  相似文献   

20.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几个新的、有争议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己成为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病和致死原因,这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007年USRDS的研究数据表明,约2/3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的五年内死亡,在美国,血液透析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24%,其中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然而目前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还不尽人意,因为该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仍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并未引起所有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