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谱效-构效结合的高效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体系,并采用该体系筛选大黄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根据酪氨酸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大黄为例依次经过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分别检测各极性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评价构效关系,进一步筛选抑制剂分子,并结合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通过建立的谱效-构效结合筛选体系获得大黄中大黄素、藜芦酚-4′-O-β-D-葡萄糖苷等9种具有间二羟基苯酚、邻三羟基苯酚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大黄中大黄素和藜芦酚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谱效-构效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白芷美白液的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观察其对皮肤美白的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观察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芷美白液对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50%~100%浓度的白芷美白液有显著的量效关系,而100%浓度以上量效关系消失。结论:白芷美白液具有确切的美白祛斑功效。  相似文献   

4.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从中药中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并探讨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利用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通过RT-PCR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CAM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提取出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达到了98.9%,浓度为0.59 g/L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使CAM血管数明显变细减少(P<0.01)并能显著抑制CAM组织中bFGF、VEGF及VEGF-R(flt-1) 的mRNA表达(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首次得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显著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bFGF、VEGF及VEGF-R(flt-1)的mRNA表达来实现的,提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一很有潜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红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筛选红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 RP HPLC法测定红花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为定量指标,应用单因素及均匀实验设计,筛选红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 以水为提取溶媒,回流 2 次,每次20 min,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3倍。每克红花药材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高。结论: 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超声提取纯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用超声提取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HSYA百分含量为指标+,考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液用量,提取温度对HSYA纯化的影响.结果: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量,提取温度为30℃,提取次数为3次,时间为1h/次.结论:通过6次验证试验红花黄色素A含量平均值为16157mg/g,表明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提取工艺改进。方法:采用ZTC-Ⅱ型澄清剂甲、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含量为97.3%。结论:此工艺具有成本低、纯度较高的优点,可以作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的热稳定性.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提取温度、浸取时间、溶剂用量进行考察;通过测量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的该成分的吸光度,考察其的热稳定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20倍量的水提取2次,在40℃下,2次浸取时间分别为12 h和4 h,过滤,合并滤液;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易在高温条件下提取或保存,在低温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论:该研究方法合理方便,并可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及保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白及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筛选具有抗氧化及美白作用的功效部位,为白及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70%乙醇、70%乙醇提取后水提等提取方式分别对白及进行回流提取,酪氨酸酶抑制法及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对各提取部位进行相关活性比较。以酪氨酸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对醇提浓度及具体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白及水提物具有促进酪氨酸酶活性作用(-96.78%),其作用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弱,白及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率(68.36%),而醇提后水提物对酪氨酸酶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而后促进作用减弱;白及醇提物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中醇提物抗氧化能力较高,为37.13%,而醇提水提物有增强自由基活性作用(为-43.73%)。综上结果得出,白及醇提物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因此对醇提部位进行提取浓度、用量及提取时间、次数的考察,结果以95%乙醇,用量为100倍,提取时间为2 h,共提取1次,所得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结论:白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美白功效,其中具体活性成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澄清剂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红花提取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应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澄清剂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水提液浓缩比例为1:2,加入ZTC8%澄清剂甲,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1.62%。结论:澄清剂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2种常用美白中药70%乙醇提液与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维生素C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 nm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12种中药均对无细胞系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等5种中药的70%乙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桑叶等7种中药的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醇提物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对比常用美白中药的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天然物作为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several kinds of herbs on huma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expression of P-selectin in vitro. Methods: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volunteers. Effects of the prepared water extracts of herbs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monitored on a Packs-4 aggregometer.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Caulis Spatholobi, Flos Carthami and Rhizoma Curcumae on the expression of P-selectin in human platelets of healthy persons was measured with flow cytometry. Results: Out of several herbs investigated, Flos Carthami and Rhizoma Curcumae potently inhibited platelet aggregation after incubation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for 15 min. Caulis Spatholobi, Flos Carthami and Rhizoma Curcumae inhibited adenosine-5''-diphosphate (ADP) or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PRP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contrast to Flos Carthami and Rhizoma Curcumae, Caulis Spatholobi could not inhibit thrombin-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Despite its inability to inhibit thrombin-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PRP, Caulis Spatholobi had a greater anti-aggregating activity in PRP induced by ADP or PAF. Caulis Spatholobi and Flos Carthami showe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P-selectin. Conclusions: Caulis Spatholobi, Flos Carthami and Rhizoma Curcumae have potent anti-platelet properties,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ons are mediated via different mechanisms. Caulis Spatholobi inhibited ADP-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but not by thrombin, indicating that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might be independent of the thromboxane pathway. The effect of Caulis Spatholobi and Flos Carthami were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 of P-selectin.  相似文献   

13.
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的稳定性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光、热、酸、碱及金属离子等对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结果红花黄色素易溶于水和乙醇;对酸、碱、金属离子及光照等稳定。结论红花黄色素与柠檬黄具有相似的色调,而且红花黄色素的色调比柠檬黄更为柔和。因此,利用红花黄色素对食品或饮品进行着色,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当归-红花药物组合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配比当归-红花药物组合的物质基础与效应的相关性,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中医方剂数据库归纳分析当归-红花配伍比例,并以此设计方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配比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味药材煎液中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绿原酸、香豆酸量的变化。采用凝血时间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药效指标评价当归-红花配伍的药理效应。结果 获得应用频率前10位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HPLC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配伍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同等生药量的单味药相比,当归配伍红花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论 当归配伍红花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材中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这与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求红花与掺伪红花的鉴别方法,为掺伪红花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与结果通过经验鉴别、显微组织、理化反应、薄层色谱、灰分、吸光度及杂质等检测方法,观察了红花与掺伪红花的性状和组织特征,理化反应中掺伪红花检出钙盐和硫酸盐,薄层色谱中掺伪红花检出三个不同颜色的斑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可供鉴别掺伪红花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速效救心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和速效救心丸,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的用量,检测2组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ST段的移位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速效救心丸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整理80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及用药规律。方法对802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整理,对视力、视野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80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视力显效280例,有效355例,无效167例,总有效率为79.18%;视野显效245例,有效315例,无效242例,总有效率为69.83%。常用中药为熟地黄、当归、生地黄、枸杞、黄芪、山药、山茱萸、党参、石斛、石决明、丹参、白术、桑葚、黄精、夜明砂、牛膝、柴胡、地龙、决明子、桃仁、红花、白芍、丹皮等。3个证型中均运用了当归、夜明砂、桃仁、红花、丹参、石决明这6味中药。结论视网膜色素变性常用的药对主要为补阴药+活血药、补气药+活血药、活血药+活血药。中医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医证候,提高视力、扩大视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指纹图谱方式,研究丹参和红花合提和分提提取液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常规制备方法得丹参和红花合提和分提的提取液,采用HPLC考察检测波长、色谱柱、流动相的组成等色谱条件,并采用最佳色谱条件对丹参、红花分提与合提所得提取液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提取液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不同提取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不存在差异.结论:丹参、红花分提与合提所得提取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和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阿魏酸、芍药苷、红花黄色素、川芎嗪对阿尔茨海默症(AD)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β1-40对大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活性的影响;并检测补阳还五汤中各有效成分对AD大鼠模型BMVEC增殖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对AD模型有作用,各剂量黄芪甲苷、阿魏酸、芍药苷、红花黄色素、川芎嗪均可降低AD模型BMVEC增殖率(P0.05),且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以黄芪甲苷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补阳还五汤的有效成分可显著抑制AD模型BMVEC增殖,为补阳还五汤对AD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