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7-2012年东莞市不同文化程度的无偿献血者的5项血液检测结果,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情况,从中找出献血的主体人群,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资料(文化程度)及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的献血者,约占总体人群的66.35%(229 443/345 809)。不同文化程度的血液检测指标的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27,P0.05),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及"不详"为低阳性率组,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血液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重视血源招募工作,招募的对象集中在学历相对较高的人群,同时尽量组织动员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献血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一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全面开展核酸检测无偿献血人群HBV感染情况,探明目前筛查模式的适合性,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中心169808例无偿献血者使用“两遍ELISA检测+一遍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将HBsAg和HBVDNA为阳性的献血者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民族、职业、献血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169808例献血者HBV总阳性率为0.393%,ELISA阳性率为0.359%,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34%。HBV感染者献血人群的特征为18~25岁、男性、中专及以下、汉族、其他、初次献血,HBV感染者的因素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和献血方式有关,与民族无关。结论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BV阳性率有一定比例,使用“两遍ELISA检测+一遍核酸检测”模式可以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乙肝病毒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输血安全以及控制献血和输血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PBMCs-ELISPOT)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新鲜血样中的γ-干扰素,对检测符合阳性判定标准的血液标本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6—8月,对220名合格献血者新鲜血液标本应用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44例,潜伏感染率为20.0%(44/220),合格献血者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与M.tb潜伏感染者在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格的无偿献血人群作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但仍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建议考虑增加无偿献血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常规筛查等防控措施,确保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西柳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保留情况及保留主要原因进行调查,为稳固多次献血者队伍的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利己原因和利他原因,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保留情况,总体保留率为18.69%,男女性别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低于女性;年龄间、文化程度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保留原因,利他原因占59.23%,利己原因占16.53%,复合原因占24.23%,主要为"积德行善奉献社会"占45.77%、"响应献血呼吁"占13.46%、"献血后身体有爽朗感受"占8.85%。③主要保留原因对保留的影响,"积德行善奉献社会"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响应献血呼吁"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身体有爽朗感受"对性别、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率偏低,大部分多次献血者信奉行善奉献的利他精神而保留,女性、≤35岁、大专以上多次献血者对紧急献血呼吁响应较好,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多次献血者更能体验到献血有利于健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及献血动机,为今后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实践依据和宣传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乌鲁木齐市2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服务人员、私营业主、城镇户籍及常住本市的外来人口是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奉献爱心"是公民献血的主要原因(87.2%),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动机有明显差异(χ2文化程度=59.780,P〈0.05;χ2职业=102.339,P〈0.05);"街头宣传"、"周围环境影响"、"大众媒体宣传"是献血人群了解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加强不同形式的宣传力度,挖掘不同人群的血源潜力,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及招募安全血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地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2520179例,对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0.93%,其中2007—2010年间HBsAg阳性率有升高趋势(X2=61.024,P〈0.001)。HBsAg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96,P〈0.001;X2=442.6.P〈0.001;X2=216.4,P〈0.001;X2=2013.0,P〈0.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18一岁组HBsAg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工人、农民及学历较低者有较高的HBsAg阳性率。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保持较平稳流行率,2007—2010年有升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鼓励年青人献血更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不同结果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关系。方法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847名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抗-HCV和ALT值检测,使用SPSS13.0软件对抗~HCV阳性者与阴性献血者ALT异常升高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47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者127例,其中23例ALT值〉40EU/L;抗-HCV阴性的献血者20720名,其中2019名ALT值〉40EU/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9,P〈0.05)。结论无偿献血抗-HCV阳性者ALT值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抗-HCV阴性者,检测献血者ALT值有助于判断献血者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现状,探讨HPV B19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HBV和HCV及HG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中HPV B19 Ig G、HBs Ag、抗-HCV和抗-HGVIg G,并用fast real time PCR法检测部分样本中的HPV B19 DNA。结果 376例瑶族无偿献血者检出HPV B19 Ig G抗体阳性110例,阳性率29.26%,在抗-HGV-Ig G、抗-HCV及HBs Ag阳性血液中HPV B19 Ig G阳性检出率分别36.36%、33.33%和28.57%,重叠感染达到34.88%,以抗-HGV-Ig G阳性检出率最高,与HBs Ag及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阴性血液HPV B19 Ig G阳性率为28.53%,与标志物阳性血液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05)。HPV B19 DNA阳性率6.80%,在HBs Ag、HPV B19 Ig G、抗-HGV-Ig G、抗-HCV及阴性血液中阳性率分别为14.29%、11.63%、7.69%、0.00%及3.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结论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存在HPV B19感染,HPV B19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HG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有偿和无偿献者HBsAg、抗-HCV、抗-HIV I/II测定结果。方法:均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有偿和无偿献血者之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9%和3.32%,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81%和2.89%,抗-HIV I/II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有偿与无偿献血者之间的HBsAg和抗-HCV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8633和2.3638,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