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2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北京市城区236名6~12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 【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2%,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主要带养人学历、感染性疾病等因素对儿童行为发育有明显影响。 【结论】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降低儿童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注意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特征及家庭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330名幼儿园儿童进行评定,针对性别进行行为问题的比较,根据是否发生行为问题将被试分为行为问题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家庭环境的比较,并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环境对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结果】①330名幼儿园儿童被试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85%,男童的检出率(21.43%)低于女童(28.40%)(χ2=2.891,P>0.05);②男童行为问题的前三位因子为攻击、抑郁、违纪,女童为多动、分裂、肥胖。女童的分裂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童(χ2=16.378,P<0.01);③家庭环境评分中,行为问题组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知识性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家庭环境中矛盾性得分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各项行为因子的危险因素包括亲密度、道德观、情感表达、娱乐性、矛盾性。【结论】幼儿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呈高发趋势,应根据性别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减少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儿童保健从业人员和家长携手改善儿童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而努力。【方法】随机抽取120名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名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包括挑食、偏食、进食量少、进食时间过长、进食地点不固定等。他们大多母孕产期情况良好,幼时添加辅食没有困难,在幼儿园的饮食行为表现比在家中更让家长满意。与以祖辈为主要照养人的儿童相比,以父母为主要照养人的儿童能更早不依赖奶瓶,更早独立进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喂养,独立进食的年龄晚是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表现不满意的高危因素(P=0.000);家庭喂养态度一致是父母对孩子饮食行为表现满意的保护因素(P=0.003)。多数家长认为儿科医生的帮助是可靠的。【结论】早期认识并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可能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积极主动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发挥家庭在儿童保健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订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对 10 2 2名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约为 18.79%,男童检出率为2 2 .2 9%,女童检出率为 15 .0 9%,不同性别儿童检出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不同年龄、城乡之间行为问题检出率未发现有显著性意义。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健康状况、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亲责备、打骂子女和儿童年龄等。 【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生物、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为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必须从妇女妊娠开始 ,重视生物、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4~5岁肠易激综合征儿童心理行为特点及家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儿童的心理行为及家庭环境特点,为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问卷调查与专科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选定肠易激综合征儿童352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儿童的气质、行为和家庭环境特征。【结果】肠易激综合征儿童气质维度方面活动水平和反应强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规律性、趋避性、情绪本质及注意分散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肠易激综合征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大(OR=1.793);肠易激综合征是男童发生体诉、抑郁、不成熟、攻击、违纪和行为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3.93,2.84,4.99,30.86,3.03,4.22),是女童发生体诉、强迫性和行为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OR=5.11,2.00,1.55)。家庭环境方面病例组亲密度、独立性、道德宗教观及控制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娱乐性与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矛盾性和成功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易激综合征儿童有独特的气质特点,其家庭环境不良,发生行为问题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男生的行为、家庭环境的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5例ADHD男生及43名正常男生进行评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行为评分中,ADHD组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得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2)家庭环境评分中,ADHD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组织性得分都低于正常组(P0.05),矛盾性、独立性得分高于正常组(P0.05);3)ADHD男生家庭环境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分析中亲密度与抑郁、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违纪及行为总分呈负相关;道德宗教与分裂性、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及行为总分呈负相关;组织性与分裂性、抑郁及行为总分成负相关;矛盾性与分裂性、抑郁、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及行为总分呈正相关;4)ADHD男生家庭环境中矛盾性、道德宗教是影响其行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ADHD男生行为及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问题,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161例学习困难综合征有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智力、气质、行为、家族环境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的关系。 【方法】 采用瑞文测验联合型 (CRT)或PPVT、中国 3~ 7岁及 8~ 12岁儿童气质量表分别评定儿童智力、气质及行为特征。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 【结果】 学习困难儿童 81.11%均为智力正常儿童 ;其气质类型中间近抚育困难型 (I D)、抚育困难型 (D)均高于贵阳市 1997年的流调资料 (P >0 .0 1) ;主要的行为问题是多动、攻击、违纪、交往不良、社会退缩等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习困难儿童也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 儿童气质、行为及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习困难儿童密切相关 ,对这一群体儿童、医务人员、老师及家长应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及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以湖南省1490名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行为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学生学校情景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总体上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显示,中学生各类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和学校情景大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提示家庭环境和学校情景是中学生各类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不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求其与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山东省11地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和191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异常率(男童:37.7%女童:33.0%)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行为异常率(男童:12.4%女童:13.0%)。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等均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遗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期末考试前2周,采用考试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哈尔滨市城乡初高中学校的1 096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被试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总体水平为16.94±6.406,其中重度考试焦虑约占1/3;女童考试焦虑平均水平略高于男童(17.61±6.435,16.02±6.256;t=4.115,P0.001);农村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均分(17.45±5.921)明显高于城市(16.54±6.738)(P0.05);初中和高中学生考试焦虑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个性中的神经质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娱乐性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较普遍,家庭相关因素是考试焦虑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Achenback's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南通市1 772名46周岁学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家教方式较差的男童主要表现为社交退缩、违纪等8个因子,而女童主要为体诉、攻击行为等6个因子;母亲孕期情绪不良的男童主要表现为攻击、违纪等7个因子,而女童为忧郁、分裂样等7个因子;家庭结构复杂的男童主要表现为社交退缩、分裂样等5个因子,而女童为分裂强迫、抑郁等4个因子。[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特点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太原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其发生的影响,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1 143名3~6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期望、是否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和看电视时间等这7个因素影响儿童行为发育。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亲子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留守儿童这5个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不容忽视,要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有效控制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率及特征,为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甘肃省6市县8~16岁的5 435名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8%,其中男生检出率为20.4%,女生检出率为19.2%;小学生检出率为14.9%,中学生检查率为22.4%。低出生体重(≤2 500g)、师生及同学关系不良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生期的高危因素对学龄儿童的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城乡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因素调查问卷,随机抽样调查4 863名6~13岁在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因素。结果学龄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城乡差异显著(P0.05),城区学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学龄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农村学龄儿童家庭环境中口角家庭、暴力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家庭、家长对儿童教育所花精力少的家庭及儿童受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友监护和同辈/自我监护等不良因素的比例高于城区学龄儿童家庭。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为9.19%,其中城区为4.94%、农村为14.03%,农村:城市=2.84:1(χ2=119.69,P0.05),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儿童行为问题"A行为""M行为""N行为",女性儿童则为"A行为""N行为""M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农村学龄儿童家庭环境不良因素多于城区,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高于城区,男性高于女性,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患率与年龄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家长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对1 800名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4~16岁儿童行为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8%,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各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行为问题受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间关系和社区环境等有关等因素影响。 结论 降低儿童问题的发生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其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用家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牡丹江市4所小学4~6年级1 35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牡丹江市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9.3%,男生为20.3%,女生为18.6%;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性行为、思维问题、内向性问题和行为总分分别为(2.50±2.89)、(3.73±3.96)、(2.54±2.81)、(4.31±4.73)、(2.17±3.00)、(8.34±8.15)和(22.03±20.07)分,与国内人群评价结果比较得分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温暖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P<0.01),而父亲惩罚、干涉、偏爱、拒绝、过保护和母亲过保护、拒绝、惩罚、偏爱与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拒绝(β=0.206)、生活事件数(β=0.195)、与父母关系(β=0.133)、父亲过保护(β=0.124)、独生子女(β=0.083)与小学生行为问题关系密切,能影响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对降低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