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异体肾移植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秋梅 《右江医学》2004,32(5):515-515
肾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尿毒症患者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异体移植术后患者均发生排斥反应,而排斥反应是威胁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抑制剂是通过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之一,肾移植手术成功后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药物恰当组合和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按医嘱正确指导患者服用免疫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肾移植技术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展,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移植肾脏的短期生存率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供肾范围的扩大,供肾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不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延长其生存时间.确保移植肾存活并维持功能是肾移植的终极目标.移植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主要因素.为避免排斥反应,患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早期的尸体肾移植效果欠佳,病死率颇高。当时有些学者甚至考虑肾移植手术是否明智,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确立了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移植肾的存活率逐年增高。在使用CsA前,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约为65%,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CsA后,存活率超过80%—85%。最近Hans Sollinger报告500例胰肾同时移植的经验。自1995年5月开始采用MMF代替AZA后,存活率增高,急性排斥明显下  相似文献   

5.
异位肾移植术后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在临床实用价值,技术成熟程度及移植效果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对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研究逐年增加,尤其环孢素A的问世有效抑制了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尸体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多种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手术不断完善,现对临床2009 年1月~12月我院共施行肾移植手术9例,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物制剂诱导和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显著增加了肾移植术后短期效果。肾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rgjection,AR)显著减少,1 a人/肾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肾移植后远期存活率改善并不乐观[1-2]。对肾移植术后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够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科对长期存活的异常肾移植受者91例进行了个体化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改进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急性排斥(AR)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使得移植肾短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并无明显改善,移植肾的半寿期仍徘徊在7-10年。本期将介绍影响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免疫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早期的尸体肾移植效果欠佳,病死率颇高.当时有些学者甚至考虑肾移植手术是否明智,经过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确立了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移植肾的存活率逐年增高.在使用CsA前,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约为65%,而在应用免疫抑制剂CsA后,存活率超过80%~85%.最近,HansSollinger报告500例胰肾同时移植的经验.自1995年5月开始采用MMF代替AZA后,存活率增高,急性排斥明显下降,2年的人存活率为99%,肾存活率95%,胰存活率95%.采用AZA者则人存活率95%,肾86%,胰83%.急性排斥应用MMF后由48%下降至15%,成绩令人瞩目.其他中心亦取得了相近的结果,存活率的提高显然与应用新的免疫抑制剂有关,作者早年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为CsA+AZA+强地松+抗淋巴球细胞蛋白(ALG),1991年开始14天应用OKT3代替ALG,后因OKT3不良反应较大改为ATG.最近则使用IL-2受体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后近期的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减少,肾移植短期存活率令人鼓舞。然而,肾脏移植后10年的人/肾长期存活并未见明显提高。随着肾移植患者数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又进入等待二次肾脏移植的队伍中,从而使供移植器官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在器官移植发展的今天,研究如何改善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尽管新型免疫抑制剂不断得到改进并应用于移植临床,但却未能阻止CAN的发展,CAN依然是晚期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CAN是移植肾病理慢性损伤所导致的组织学上的表现,即CAN  相似文献   

10.
近期移植肾排斥反应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同种肾移植的症结所在依然是怎样提高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由于移植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同种肾移植近期效果明显提高,移植肾1年存活率超过90%,尸肾移植物半数存活时间(T1/2)亦由原来的6.7年延长至90年代的10.9年,但长期效果还不尽人意。影响长期存活的因素很多,如供肾质量、缺血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GDF)、淋巴毒交叉反应、HLA配型、免疫抑制剂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改进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使得移植肾短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并无明显改善,移植肾的半寿期仍徘徊在7-10年,这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治疗不可逆性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免疫配型,娴熟的移植技术、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更有赖于患者术后长期良好的家庭自我护理[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肾移植技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51例病人的手术前准备、供肾情况、HLA配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早期并发症等。结果肾移植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为3-30分钟。51例中手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急性排斥反应4例,尿漏1例,肺部感染2例。人肾成活率为98.03%。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优质的供肾,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各种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影响肾移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开始的肾移植术 ,在国内外开展至今已有 40万例次。其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恢复生活质量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 ,每年约有 3 0 0 0例患者接受此手术[1] 。随着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率的不断提高 ,给病人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 ,它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特别是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 ] 。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命质量 ,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一、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命质量的改变肾移植患者长期的终末期肾病病程 ,忍受着长期病痛的折磨 ,依靠透析…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移植肾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16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8例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8例移植后肾功能正常者、8例尿毒症患者和8例正常人的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移植肾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外周血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终末期肾病患者和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人、终末期肾病患者和肾移植后肾功能正常患者之组间Foxp3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可以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态,其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一个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我院肾移植存活情况,更好地提高人肾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1年11月~2003年6月共施行102例肾移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成年人肾成活率81.3%,人肾存活时间:5年以上者28例,10年以上者3例,最长20年,术后存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①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②良好的组织配型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基础。③快速的取肾和娴熟的技巧是保证肾移植的关键。④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提高人肾存活率。⑤迟发性急排、慢性排斥反应和肾药物中毒是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⑥对移植肾患者的随访和管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所必须。  相似文献   

17.
过去20多年来,由于强效抗排斥药物的应用以及对感染的进一步控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短期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长期的移植存活率仍不尽如人意。首次移植后仅10年,就有50%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将返回透析治疗。尽可能地提高长期存活是器官移植面临的挑战。导致移植器官长期存活不佳的原因主要为亚临床排斥,以及与免疫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反应。因此,找到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寻求充分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以预防排斥反应和最大程度地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下文将通过对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介绍,揭示吗替麦考酚酯(骁悉)在肾移植治疗中所具有的一些令人欣赏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过去20多年来,由于强效抗排斥药物的应用以及对感染的进一步控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短期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长期的移植存活率仍不尽如人意。首次移植后仅10年,就有50%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将返回透析治疗。尽可能地提高长期存活是器官移植面临的挑战。导致移植器官长期存活不佳的原因主要为亚临床排斥,以及与免疫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反应。因此,找到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寻求充分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以预防排斥反应和最大程度地减少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下文将通过对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介绍,揭示吗替麦考酚酯(骁悉。)在肾移植治疗中所具有的一些令人欣赏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植免疫学的进步为肾移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尸肾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促进了肾移植技术的广泛开展。尽管如此,临床所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均毫不例外地对人体正常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有负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得当,则可以适当地降低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反应性,避免或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使移植器官发挥其相应功能,从而维持受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器官移植。肾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外科技术、组织配型、移植免疫学的进展,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的出现,使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移植肾脏的中短期存活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并没有因急性排斥和感染的降低,而得到相应提高;相反,长期应用CNI导致的肾毒性,可能是CAN以及阻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