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共应用R-F系统及Dick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63例,脊柱滑脱Steffee钢板内固定35例。出现并发症有定位错误2例,螺钉位置不良15例,神经部分损伤3例,螺钉弯曲松动16例,矫正度数丢失12例,深部感染1例,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过去脊柱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是用棘突钢板、其固定点在棘突。以后发展到Harrington和Luque系统,它们固定的范围也只在脊柱的后柱,而椎弓根钉系从椎弓根进入椎体,前后贯穿了脊柱前、中、后柱,再由螺杆连接螺钉,形成一个稳固结构。1990年8月至1992年6月,我科用椎弓根钉6例,效果尚满意。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45岁。骨折部位:T_(12)1例,L_23例,L_3、L_4各1例。按Cobb氏测量后凸成角平均20°,  相似文献   

3.
传统治疗胸腰骨折的方法是施行椎板减压,棘突钢板,Harfington Lugue等,不但患者卧床时间长,手术创伤大,而且造成骨折脊柱的不稳定,可致脊髓神经再损伤。自1982年瑞士Dick设计椎弓根螺钉被介绍以来,在临床获得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使脊柱骨折、失稳的复位和内固定更为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评价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75例脊柱骨折,用Roy-Camille钢板、Dick钉、RF钉、和AF钉复位固定。经6个月至4年,平均1.5年的随访。结果 螺钉位置优良率占86.4%,差占3.7%。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平均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32%和67%矫正到94.5%和97%。RF钉和AF钉固定系统矫正度可达到96%和99%。结论 椎弓根Weinstein解  相似文献   

5.
自Roy-Camilla等研制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脊椎内固定以来,椎弓根固定器械不断得到改良,目前已被国内外学者普遍应用。由于其连接装置的不同而种类繁多,有钢板系统和棒系统,但其设计都基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和力学特性。我院自1994年开展椎弓根内固定以来,曾应用Dick、Pssf、R-F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我们认为R-F的可调性较大,有利于骨折的复位,现将18例R-F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0~5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髋臼横行后壁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后壁骨折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依据。方法20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共40具半髋臼标本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具完整骨盆。A 组: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后壁螺钉固定;B 组: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及后壁螺钉固定;C 组:前柱重建钢板联合后柱重建钢板及后壁拉力螺钉固定;D 组:后柱锁定重建钢板。应用生物力学实验机分别对各组加载至骨折端固定失败(移位>2 mm)并记录各组的最大载荷,比较4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髋臼横行后壁骨折4种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所能承载的最大载荷分别为:A 组(823.89±106.27)N;B 组(1041.38±125.66)N;C 组(1210.19±116.27)N;D 组(1037.89±108.67)N,各组两两比较:A 组所承载的最大载荷小于 B、C、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5.98;P =0.027);C 组所承载的最大载荷大于 B、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B、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71)。结论内固定治疗髋臼横行后壁骨折时,应用前后柱双钢板、后柱锁定重建钢板及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均优于后柱单重建钢板,其中前后柱双钢板固定的稳定性更强;后柱锁定重建钢板与后柱重建钢板联合前柱拉力螺钉所承载的最大载荷相似。  相似文献   

7.
邹育才  黄芸生 《广东医学》1996,17(10):689-690
1994年5月-1996年5月,我院应用Steffee椎弓根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不稳18例,其中椎骨折脱位15例,腰椎滑脱3例。通过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前后三柱,固定牢靠;并利用Steffee钢板的杠杆作用和螺旋动力作用,取得良好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8.
RF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林  张子丁 《浙江医学》1997,19(2):67-68,F003
使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55例,经半年 ̄2年随访,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明显腰背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未发生神经症状加重或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认为RF椎弓根螺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使损伤脊柱牢固固定,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正>Steffee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用于脊柱外科已有十余年历史,是目前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为合理、成熟的手术方法之一。我科近年来共施行该手术23例,疗效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7~45岁,平均34岁。压缩性骨折14例,爆裂性骨折5例,骨折脱位4例。其中骨折伴完全性截瘫4例,骨折伴不全性截瘫3例。 手术方法 棘突正中切口,长约10~15cm,常规暴露后取横突中线与关节突的垂线的交点为螺钉进点,用硬质钢椎向椎体方向进入,钢锥与脊柱纵轴的夹角  相似文献   

10.
魏世坤 《重庆医学》2012,41(32):3440-344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脊柱三柱固定生物力学方面具有优越性,能够为脊柱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趋普遍,疗效确切。开放手术置入椎弓根螺钉创伤大、出血多、住院时间长[1],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相关研究日益引起关注。随着各种微创技术的开展,其临床应用进一步扩大,由最初简单的脊柱骨折治疗,发展到现在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脊柱骨折整复内固定、脊柱矫形、椎体感染等。  相似文献   

11.
专析了脊柱后路经推弓根内固定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共应用R-F系统及Dick内圈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63例,脊柱滑脱Steffee钢板内固定35例.出现并血症有定位错误2例、螺钉位置不良15例,神经部分损伤3例,螺钉弯曲松动16例,矫正度数丢失12例,深部感染1例,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松动、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东  徐卿荣  胡光宇  刘祖德  黄平  冯宇 《上海医学》2007,30(9):718-719,F0004
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疾病和骨折已十分普遍,该技术在我国已应用了20年。虽然其疗效良好,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其中内固定器械断裂及弯曲松动的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对19例脊柱疾病或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发生断钉、断棒、螺钉弯曲松动及钉棒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RF系统意为脊柱复位(Reduction)固定(Fix-ation)系统,主要用于脊柱下胸及腰段创伤骨折和椎体滑脱。我们从1994年以来采用RF系统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7例...  相似文献   

14.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彦芳  王聪  江滔  郭嵘 《吉林医学》2011,32(16):3275-3276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髁上骨折2例(1例伴髁间分离),胫骨平台伴上段骨折5例(其中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钢板或胫骨近端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7例均实施微创内固定,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骨折不愈合、螺钉骨间松动、钢板断裂、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6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范围均超过100°。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操作时经皮螺钉可通过螺钉孔轴心定位,故操作稳定性好,相对较简单,螺钉与钢板之间锁定,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一种良好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宝琪  寇献斌 《铁道医学》2000,28(4):267-268
目的 探讨RF-Ⅱ复位固定系统在脊柱滑脱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例脊柱滑脱应用RF-Ⅱ手术复位内固定。结果 RF-Ⅱ系统复位作用优良,基本可达解剖复位。结论 RF-Ⅱ系统三维方向的复位作用优良,稳定可靠,在脊柱滑脱治疗中可优先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原因.方法 随访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53 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了解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情况.结果 发生断钉18例,其中14例未行任何植骨,断裂部位全部在钉杆连接处1.5 cm之内.结论 置钉技术不当、未植骨融合和术后管理不当是胸腰段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脊柱骨折及滑脱的应用目前已得到普遍推广 ,其科学的内固定方式得到认同。其器械及内植物已经过临床应用后不断改进 ,使其手术方法更趋简单实用 ,纠正骨折及滑脱更趋合理。我院 1993年开始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病例。效果满意。但在治疗过程中 ,亦发现了一些问题 ,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寻求解决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 1993~ 1999年共进行了 35例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 ,其中 :steffee2例 ,Dick3例 ,RF- I8例 ,RF- II 2例 ,AF2 0例。患者最大 6 3岁 ,最小 19岁。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固定与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4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治疗26足(Ⅱ型2,4足、Ⅲ型1足、Ⅳ型1足),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17足(Ⅲ型14足、Ⅳ型3足),观察2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足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评定治疗后的优良率.结果 经0.5~2.0年随访,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固定组优良率为88.5%,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2.4%,2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治疗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有明显恢复.钢板内固定组1例切口皮肤坏死感染,1例发生腓肠肌腱炎.结论 应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治疗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简单、对软组织破坏少和加压螺钉对骨折固定牢靠、稳定性高等优点.跟骨钛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爱飞  陈华燕 《重庆医学》2013,(24):2901-2902
目的观察重建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Hoffa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并随访观察其效果。结果 9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根据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进行评估:优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77.8%。结论采用重建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任红波  朱勇  秦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51-3552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骨、指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摄片,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12个月,2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92%。结论: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骨、指骨骨折可良好复位,固定牢靠,术后或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手部功能早日康复,是一种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