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枸杞咀嚼片对正常小鼠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体内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碳廓清实验、免疫器官指数实验、血清溶血素实验、刀豆蛋白A(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及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实验,观察枸杞咀嚼片低、中、高剂量组(0.25、0.5、1.5 g·kg-1)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判断枸杞咀嚼片对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2,2''-联氨-双(3-乙基苯井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枸杞咀嚼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枸杞咀嚼片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P<0.05);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枸杞咀嚼片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体外抗氧化实验中,枸杞咀嚼片在质量浓度为44.9 g·L-1时,对ABTS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到100%,质量浓度为8.7 g·L-1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95.24%±0.02%,说明枸杞咀嚼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论 枸杞咀嚼片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通过脂联素受体1(Adipor1)/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对运动性疲劳(EIF)小鼠骨骼肌中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维生素C组。空白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其余组通过力竭游泳建立EIF模型。力竭游泳前1 h,空白组、模型组灌服0.2 mL蒸馏水,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4.1、8.2、16.4 g·kg-1的补中益气汤,维生素C组灌胃0.04 g·kg-1剂量维生素C,持续6周。实验6周后,计算小鼠体质量增长率、脏器指数、力竭游泳时间;酶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D)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TEM)观察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微板法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甘油三酯(TG)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中Adipor1、磷酸化(p)-AMPK/AMPK、PGC-1α和己糖激酶2(HK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胸腺指数降低,血清中BUN、CK、LD、LDH水平升高(P<0.01),NEFA、TG含量下降(P<0.01),骨骼肌组织Adipor1、p-AMPK/AMPK、PGC-1α、HK2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体质量增长率、胸腺指数、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升高(P<0.01),BUN、CK、LD、LDH显著下降(P<0.01),NEFA、TG显著升高(P<0.01),骨骼肌组织Adipor1、p-AMPK/AMPK、PGC-1α、HK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维生素C组胸腺指数、力竭游泳时间明显提高,BUN、CK、LD明显下降(P<0.05,P<0.01),NEFA、TG显著升高(P<0.01),骨骼肌组织Adipor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延缓EIF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dipor1/AMPK/PGC-1α信号通路,提高骨骼肌对脂肪的利用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化学光栓塞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微血管生成与重构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纳多组(12.5 mg·kg-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银蜜)低、高剂量组(412、824 mg·kg-1),每组10只。采用化学光栓阻塞微血管法建立小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术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及前肢抓力测定评价小鼠神经功能;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染色法观察缺血灶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密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灶周围区域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缺血灶周边脑组织微血管生成与重构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生成素(ANG)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存在显著神经功能缺损(P<0.01),前肢抓力显著下降(P<0.01),缺血灶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存在明显神经元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形态改变;给药后14 d,与模型组比较,银蜜高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改善(P<0.01),银蜜低、高剂量组小鼠抓力均显著提升(P<0.01),银蜜高剂量组小鼠缺血灶周围区域毛细血管密度进一步增加(P<0.05),脑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CD31、ANG、HIF-1α、vWF蛋白表达不同程度上调(P<0.05,P<0.01)。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改善化学光栓塞型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运动功能及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灶周围区域微血管生成与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其质量传递规律,为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甘草饮片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建立同时适用于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成分指认;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 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甘草苷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63%~2.75%、1.30%~4.87%、0.56%~2.36%,转移率为136.8%~226.3%(生甘草到炒甘草)、76.0%~96.2%(生甘草到蜜炙甘草);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依次为2.07%~6.07%、3.70%~10.25%、1.71%~5.23%,转移率为157.1%~188.5%(生甘草到炒甘草)、78.0%~99.6%(生甘草到蜜炙甘草),上述转移率均位于均值的±30%。甘草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0.958~0.996),标定共有峰15个,指认共有峰10个,分别为D-xylonic acid、芹糖甘草苷、甘草苷、6″-O-乙酰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主成分分析显示生甘草、炒甘草、蜜炙甘草整体化学模式存在差异,主要差异成分有6个,包括甘草苷和甘草酸等。结论 不同甘草炮制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高,无法显示炮制引起的三者的差异性;但三者整体化学模式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单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尤其是甘草苷和甘草酸,该结果为不同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建立及其相关复方制剂的整体和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病理改变及免疫损伤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和黄连解毒汤组,每组6只,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小鼠模型,给药组给予黄连解毒汤水煎液(5 g·kg-1)和甲氨喋呤(0.5 mg·kg-1)干预,观察小鼠关节肿胀症状,每3 d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评分达到峰值后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关节炎症因子表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踝关节;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关节肿胀,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显著升高(P<0.01);关节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升高(P<0.01);Micro-CT可见踝关节明显骨质破坏,病理可见到关节周围组织存在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小鼠关节肿胀症状明显减轻,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NLR显著降低(P<0.01);关节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骨破坏及关节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Ⅱ型胶原导致CIA小鼠全身和关节局部炎性免疫损伤,黄连解毒汤干预减轻炎性免疫损伤,并且对关节局部的作用更为显著,从而抑制CIA小鼠关节病变和骨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及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联合免疫检查点抗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低、中、高剂量组(4、8、16 g·kg-1·d-1),连续给药14 d,第15天处死小鼠。给药第0、4、8、12、15天测量肿瘤体积;称取瘤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将脾脏淋巴细胞与H22肝癌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CD4+、CD8+ T细胞数量及PD-1、LAG-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给药后第8天,各给药组肿瘤体积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第15天肿瘤体积和瘤重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顺铂组下降最为明显。与模型组、顺铂组比较,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脾脏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顺铂组升高最为显著;与模型组、顺铂组比较,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各组脾脏、肿瘤组织中CD4+、CD8+ T细胞数量和肿瘤细胞杀伤率均显著增高(P<0.01),LAG-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PD-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顺铂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可能通过下调LAG-3表达,促进H22肝癌荷瘤小鼠CD4+、CD8+ T细胞的增殖并向肿瘤微环境浸润,从而改善T细胞免疫活性、抑制肿瘤生长,为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与免疫检查点抗体联用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断藤益母汤抑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小鼠血管翳形成的机制。方法 SPF级DBA/1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NC组),模型组(CIA组),甲氨蝶呤组(MTX组),断藤益母汤组(DTYM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进行造模。二次免疫起,给予灌胃等体积溶媒,MTX(1 mg·kg-1)和DTYM(15.4 g·kg-1),给药35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取材后进行膝、踝关节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 CT)扫描,苏木素-伊红(HE)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p)-VEGFR2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CIA组小鼠踝关节红肿明显,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上升(P<0.05,P<0.01),膝、踝关节关节面明显破损,软骨厚度降低,膝、踝关节micro CT骨破坏评分明显升高(P<0.01),滑膜中CD31,VEGF-α,VEGFR2,p-VEGFR2积分吸光度显著升高(P<0.01);与CIA组比较,DTYM组踝关节红肿程度明显减轻,给药3周后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膝、踝关节关节面更完整,软骨厚度增加,膝、踝关节micro CT骨破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滑膜中CD31,VEGF-α,VEGFR2,p-VEGFR2积分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断藤益母汤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通路抑制CIA小鼠血管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药物—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证动物模型的药理作用特点。方法 按体质量等级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组,寒湿组,人冠状病毒肺炎疫毒袭肺复合模型组,体外培育牛黄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寒湿环境诱导+人冠状病毒229E感染形成复合动物病证结合模型,在感染当天给予体外培育牛黄(0.128,0.064 g?kg-1),灌胃给药,连续3 d,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以及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中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结果 体外培育牛黄高、低剂量组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指数显著升高(P<0.01),小鼠肺组织核酸表达显著升高(P<0.01),小鼠血清中MTL含量显著增高,GAS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肺部组织细胞免疫因子TNF-α,IL-10和IL-6均显著增高(P<0.01),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B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体外培育牛黄高、低剂量组小鼠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小鼠肺组织核酸表达显著降低(P<0.01),MTL含量显著降低(P<0.01),小鼠肺组织中IL-6,IL-10,TNF-α,IFN-γ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体外培育牛黄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D4+ T细胞(P<0.05),体外培育牛黄可一定程度减轻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渗出,肺间质水肿及瘀血等病理表现。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感染致疫毒袭肺证小鼠复合模型的药理作用有明显的改善效用,可显著改善小鼠行为及排泄物状态、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提高肺指数抑制率、降低小鼠肺组织核酸表达、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调节免疫机能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作用环节发挥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甘草附子汤(GCFZ)抑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小鼠模型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CIA组、甘草附子汤低剂量组(GCFZ-L,2.4 g·kg-1)、甘草附子汤高剂量组(GCFZ-H,4.8 g·kg-1)和甲氨蝶呤组(MTX,1 mg·kg-1),每组6只,二次免疫法诱导CIA模型;观察记录各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番红-固绿染色检测小鼠踝关节软骨破坏情况;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扫描检测小鼠踝关节骨质破坏的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踝关节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IA组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CIA组比较,GCFZ-L组、GCFZ-H组和MTX组均能显著抑制关节肿胀,并且明显降低关节炎指数评分(P<0.05,P<0.01)。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显示,与CIA组比较,治疗组(GCFZ-L组、GCFZ-H组和MTX组)能明显抑制滑膜的侵袭,并且关节软骨破坏明显减轻。Micro-CT扫描分析显示,与CIA组比较,治疗组(GCFZ-H组和MTX组)骨破坏评分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CIA组NF-κB p65、p-NF-κB p65、IKKα/β和p-IKKα/β积分吸光度均显著升高(P<0.01);而与CIA组比较,治疗组(GCFZ-H组和MTX组)NF-κB p65、p-NF-κB p65、IKKα/β和p-IKKα/β积分吸光度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GCFZ-L组仅NF-κB p65积分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甘草附子汤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CIA小鼠的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扶正抗癌汤(FZKAD)的免疫调节及抑制大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香菇多糖(0.05 g·kg-1)组及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27.3,13.65,6.825 g·kg-1)组,每组10只;测定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指标。Fischer 344大鼠右腋窝皮下接种卵巢癌NUTU-19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0.002 g·kg-1)及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18.9,9.45,4.725 g·kg-1)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择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给药14 d后检测瘤质量,抑瘤率,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肿瘤组织X盒结合蛋白1(XBP1),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组小鼠HC50,抗体生成细胞水平,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抗癌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瘤质量及XB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抑瘤率,CD4+,CD8+ T细胞比例,CD4+/CD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表达及CHOP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扶正抗癌汤具有提高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好抑制大鼠卵巢癌移植瘤生长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是扶正抗癌汤发挥抗卵巢癌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山药多糖对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致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辐射损伤组及山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对其余各组小鼠施行10 mW/cm~2、5 min/d、连续30 d的微波辐照,建立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损伤小鼠模型。自辐射的21 d起,各组小鼠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山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按照200、400、800 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与辐射损伤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连续干预10 d。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关指标,包括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率以及血清IgG、IL-4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辐射损伤组小鼠脾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及血清IgG含量下降,血清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辐射损伤组比较,山药多糖不同剂量组可提高微波辐射损伤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及血清IgG水平,降低血清IL-4水平(P0.05,P0.01)。结论山药多糖对低强度连续微波辐射引起的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肾复方对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减停给药诱发的小鼠证候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氢化可的松组、六味地黄汤组、桂附地黄汤组,每组12只。每组给予1.32 mg·kg^-1·d^-1氢化可的松28 d减半剂量7 d停止用药14 d造模,减量及停药阶段同步给予相应组六味地黄汤药液12.5 g·kg^-1·d^-1,桂附地黄汤药液13.5 g·kg^-1·d^-1,连续21 d。实验第28,49天采用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检测小鼠表征信息(抓力、体表红外温度);在实验第50天处死小鼠取材,摘取脾脏、胸腺,计算脾脏与胸腺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肾上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细胞色素P450家族21亚家族A多肽1(Cyp21a1),细胞色素P450家族11亚家族b多肽1(Cyp11b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类I型清道夫受体(Scarb1/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LIPE),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2(Srebf2)mRA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B类I型清道夫受体(Scarb1/SRBI),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胆固醇21-羟化酶(CYP21A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连续给药28 d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与躯体平均红外温度均显著下降(P<0.01);减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抓力明显下降(P<0.05),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上腺Cyp21a1,Hmgcr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Lipe,Acat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肾上腺CYP11A1,SRBI蛋白表达显著下降,LDLR蛋白表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治疗21 d后,桂附地黄汤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六味地黄汤组小鼠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桂附地黄汤组Cyp11a1,Cyp21a1,Acat1,Lipe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Ldlr,Scarb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六味地黄汤组Ldlr,Acat1,Lipe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六味地黄汤及桂附地黄汤组CYP11A1,SRBI蛋白表达上升。结论:桂附地黄汤可通过纠正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酶的表达,以促进药源性虚证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减肥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高脂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模型组、蜜桑白皮灌胃组、阳性对照组,记录小鼠体重,测定肾周脂肪指数和附睾脂肪指数,及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通过Autodock模拟蜜桑白皮中主要成分与脂质代谢关键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及羧酸酯酶I(hCES1A)的相互作用,预测其调节血脂作用机制。结果 蜜桑白皮组可显著减缓小鼠体重增加,并有效降低LDL-C水平,其效果优于阳性奥利司他药物组。经Autodock分子对接发现,主要成分桑色素及桑根酮C可分别通过氢键与HMGR的催化活性中心Asp-767、及hCES1A关键氨基酸Cys-389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 蜜桑白皮具有良好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牛膝饮片酒炙前后的免疫作用。方法: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牛膝生品、酒炙品饮片对小鼠胸腺重量、脾脏重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斑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牛膝生品饮片、酒炙饮片均能提高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胸腺质量、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溶血斑形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牛膝酒炙后对小鼠的免疫作用稍强于生品。结论:牛膝生品、酒炙品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用于提高免疫功能宜用牛膝酒炙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苍朴口服液的止泻、涩肠、抗炎、镇痛及免疫功效。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苍朴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10,20 g·kg-1灌胃给药,分别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热板实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观察苍朴口服液的药效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苍朴口服液能减少番泻叶致小鼠腹泻的湿粪数,给药后2 h内作用最明显(P<0.05,P<0.01);能缩短碳末在肠道内的推进距离 (P<0.01);能抑制耳廓肿胀程度(P<0.05,P<0.01),抑肿率略低于醋酸泼尼松;能不同程度的延长小鼠舔足反应时间(P<0.05,P<0.01),提高小鼠痛阈;能明显增强"脾虚"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呈量效关系。结论:苍朴口服液具有止泻、涩肠、抗炎、镇痛和增强免疫的作用,与临床功效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降浊活血化瘀法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予医肾汤治疗,药物组成:白茅根、茯苓、玄参、金银花、炒栀子、蒲黄、益母草、泽泻、生甘草.对照组60例,药用主要口服苯那普利控制蛋白尿及利尿、降低、抗凝等综合治疗.主要观察两组的血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33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1例.治疗前两组间血压和24h尿蛋白定量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24h尿质白变化均有较明显差异(P<0.01,P<0.05);治疗后血压治疗组效果较好(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效果不明显(P>0.05),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结论]中药医肾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显著(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松果腺对脾脏免疫功能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松果腺摘除动物模型,运用噻唑兰(MTY)比色分析法,测定冬春两季Wistar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率变化情况.[结果]1)春分时生理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冬至时相应的组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2)冬至时生理组与假手术组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春分时,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无论冬至或春分,假手术组和手术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生理组.其中手术组数值明显低于当季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1)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率存在冬高春低的变化趋势.2)在春季,松果腺摘除对脾脏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3)松果腺对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不具有惟一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炒蒲黄与蒲黄炭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致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炒蒲黄组(生药3.0、6.0、12.0 g/kg)、蒲黄炭组(生药3.0、6.0、12.0 g/kg)。共计灌胃15 d,灌胃第13天开始皮下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浓度为每日100 mg/kg)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连续3 d,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通过检测部分免疫器官指数、碳粒廓清实验、血清溶菌酶含量等指标来比较上述药物对免疫抑制BALB/c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强弱。[结果]炒蒲黄与蒲黄炭均能增加脾脏质量及指数,并且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及溶菌酶活性。[结论]炒蒲黄与蒲黄炭提取物均可改善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且蒲黄炭优于炒蒲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红芪口服液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选用雄性昆明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方法复制免疫低下动物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红芪口服液低(5.2 mL/kg)、中(20.8 mL/kg)、高(41.6 mL/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黄饮子对D-半乳糖所致肾虚证及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6-8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造模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6周及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0.5 mg·kg-1)4周,联合诱导PD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观察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对PD肾虚模型大鼠的疗效评价。通过地黄饮子治疗,对大鼠粪便标本中的细菌16S rDNAV3-V4区域扩增子测序,比较PD肾虚模型大鼠GM特点及地黄饮子干预后GM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448个OTU。PD肾虚模型大鼠存在GM失衡的情况,主要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及其下属部分菌群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物种注释结果方面,相较于模型组,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厚壁菌门显著性升高(P<0.01)、拟杆菌门降低(P<0.05),而放线菌门地黄饮子低剂量组显著性升高(P<0.01),高剂量组则显著性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地黄饮子中剂量组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等Alpha多样性指数均增加(P<0.05),可见地黄饮子干预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显著改变。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可见,地黄饮子中、高剂量组分别与空白组大鼠的GM存在关联。而地黄饮子低、中剂量组大鼠GM的LDA评分下多样性较为突出,且有相应关联菌群相富集。结论 本研究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预测地黄饮子治疗PD肾虚证的作用机制,初步揭示了地黄饮子通过保护PD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屏障通透性,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及其下属部分菌群丰度水平的变化等作用,改善PD大鼠运动障碍,而发挥防治PD的作用。研究结果预测了地黄饮子治疗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M动态的相对平衡有关,可为从肠道微环境角度揭示补肾法改善PD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