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情况.方法:通过对2004年~2006年间全部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2004年漏报率30.45%.2005年漏报率24.72%,2005年漏报率12.50%.结论:只有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医院感染病例的积极性、准确性、感染病例的报告才能逐步趋向正确及时,减少漏报误报.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探讨降低其漏报率的方法及对策。方法对2002年8月~2004年7月全院34 694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4 694例出院患者中,医院感染1164例,漏报264例,月漏报率从52.50%降至0;年漏报率从36.17%降至10.67%。结论感染病例漏报原因与相关人员的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支持系统不完善等有关;而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应有组织整体活动意识;提高相关人员的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及适当的工作技巧和创新是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10142份病历进行医院感染率及其漏报率的调查。101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05例,已报116例,漏报89例。漏报较高的科室为手术科室,其中移植科居首位,漏报32例(55.17%);漏报较高的疾病为真菌性肠炎28例(31.46%),上呼吸道感染19例(21.35%)。漏报原因为诊断标准掌握不准、忽略多次感染、标本送检不够、有意不报、专职人员失误等。经采取措施后,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004年的72.62%下降到2005年的23.14%。提示加强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采取前瞻性与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是防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加强管理 提高院感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方法采用现场与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了临海市中医院2005年7月~2006年6月住院的病人3 419例。结果共有127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25%,其中有16例漏报,漏报率为12.60%;10例误报,误报率为7.87%。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中存在漏报、误报现象。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防止漏报、误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找医院感染漏报的原因,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方法自2005年针对漏报率高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宣传与培训,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等,以控制医院感染的漏报。结果经过5年的努力,医院感染漏报率从2005年的38.85%下降至2009年的3.17%,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控制在北京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要求的三级甲等医院感染漏报率≤10.00%的标准。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6.
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效果.方法 连续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监测,并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结果 2000-2002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79%,2003-2005年为2.63%,后者比前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行政干预对减少医院感染漏报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2-2007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漏报调查及统计分析;观察自2005年采取行政干预等措施后,医院感染的漏报病例是否有所减少.结果 6年问共检查住院病历9550份,发现医院感染漏报49例,其中2005年前3年漏报32例(65.3%),经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行政干预后,2005年后3年漏报17例(3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漏报较多的科室为手术科室,漏报较多的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道.结论 针对医院感染漏报率较高的科室,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行政处罚相结合,可减少医院感染的漏报.  相似文献   

8.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探索漏报监控路径,发挥医院感染监控预警系统作用,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方法以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全院116 213份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再度评估医院感染漏报率等监控项目,寻找漏报原因、制定对策,反馈医院感染控制信息;同时在该7年期间根据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前瞻性调查,以此为工作路径。结果通过本路径的实践,医院感染漏报率基本得到控制,低于三级医院的控制标准(20.0%);2005年再度强化措施,使2006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下降为7.4%。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测,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索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对策。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别对医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的查阅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院感染概念不清,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专、兼职人员素质较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结论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做到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率统计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感染病例的及时、准确上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1997~ 1999年入库病历资料的分析 ,认识到以发挥感染控制网络为着力点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实现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控制的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对本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入库病历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 ,分析漏报率和漏报原因。结  果医院感染漏报率 ,1997年、 1998年和 1999年分别为14 2 %、 12 85 %和 8 2 % ,3年平均为 11 8% ,见表 1。表 1  1 997~ 1 999年入库病例医院感染漏报情况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21 750份出院病历资料,采用STATA 7.0软件对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50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9例,感染率为1.9%,抽查4 596份病历,医院感染440例,漏报21例漏报率为4.8%;医院感染漏报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产科以及心血管科,分别占28.6%、23.8%、14.3%、14.3%、9.5%;医院感染漏报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分别占33.3%、23.8%、19.1%、14.3%;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与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病原体送检率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问题以及管理机制等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漏报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与监测方法的提高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关键,医院感染漏报的监测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芝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14-1714
目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正确认识,预防医院感染漏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方法:对2004年1~12月出院的19 749份病历进行调查和定期下科室调查相结合。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院漏报率<13.83%,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但有个别科室超标过高。结论:该院应加强监测手段,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及登记 ,常常低于实际情况 ,即产生漏报现象。一个监测系统应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 ,以评价监测质量更改不实之处。因此 ,漏报调查是构成一个完整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1] 。现将我院 2 0 0 2年 5月 1~ 31日的出院病例进行的漏报率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1.1 调查对象  2 0 0 2年 5月 1~ 31日的所有出院病例。1.2 调查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 2 0 0 2年 5月 1~ 31日的每份出院病例进行检查、登记。填写医院感染漏报调查登记表。1.3 判断标准 以医院感染的定义为依据检查每份病例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对发…  相似文献   

14.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与登记,常常低于实际情况,即产生漏报现象。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应定期进行漏报率调查,以评价监测质量和更改不实之处,提高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的准确性。现将我院2004年4月1日-5月31日的出院病例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漏报情况,分析漏报原因,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 [方法]对某医院2007年1月和2009年12月份的所有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定期下科室进行前瞻性调查. [结果]医院感染漏报率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为33.51%、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为9.60%. [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提高医务人员发现感染病例的水平,并可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从而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提高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制订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我们对某医院2005年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于某院2005年1~12月份归档病历。(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查阅医院感染患者病历337份。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所填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诊断进行核对,并对漏报病例做出补充诊断;按医院设置的科室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各科室2005年医院感染及漏报情况。2结果与讨论该院2005年1~12月出院患者共7 429例,实查病例5 361份,调查率72.2%。5 361份病例中,医院感染病例337份,感染率6.3%,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使用前后对工作效率、漏报率、感染率的影响,利用感染信息控制系统,转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式,实现有效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2012年1-6月使用既往方式对部分科室病例监测,调查病例7 626份,2013年1-6月利用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监测相同科室,调查病例7 682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系统上线前后医院感染科工作效率、漏报率、感染率的变化,调查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信息系统控制后,医院感染科员工病例监测工作效率提升约13倍,2012年抽查病例中,感染344例,上报237例,漏报107例,漏报率31.11%;2013年抽查对应科室,感染369例,上报345例,漏报24例,漏报率6.50%,经对比发现,漏报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略有升高。结论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显著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医师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医院漏报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与漏报控制方法,分析其实施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运用品管圈(QCC)方法,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医院感染漏报进行控制。结果建成"信息化系统智能筛查+移动通讯短信提醒+院感督导"三位一体的前瞻式医院感染病例堵漏监控模式,第一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由QCC活动前的79.16%降至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21,P=0.000);与第一轮PDCA循环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相比,第二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降至2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75,P=0.002)。结论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发生前,采取积极前瞻性的防控,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相似文献   

19.
前瞻性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减少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方法。方法总结10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方法及减少漏报的措施。结果回顾性调查向前瞻性调查过渡时期将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得当,调查程序周密严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监控意识;及时分析反馈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资料是减少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重要手段。结论做好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工作不仅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漏报率,而且能有效地预警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杨青 《中国保健》2007,15(22):6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索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对策.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别对医院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的查阅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专、兼职人员素质较低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