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穿腰椎间盘切吸术(anlomatedporculaneauslumbardiscectomyAPLD)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国内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引进开展此技术,九十年代后逐步在全国推广。我院自1995年8月~1996年5月应用电动式经皮穿刺切吸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共48个间盘,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无1例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1岁,平均44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54个月。平均22个月。病史两年以上23例。32例中,1个间盘突出的18…  相似文献   

2.
使用经皮穿刺髓核切除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由国外引进并在国内迅速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有手动式、气动式、电动式及配有间盘镜等多种髓核切除系统。我院从1993年以来应用电动式(国产)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8例695个椎间盘,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8例中男性302例、女性126例。年龄17~72岁,平均34岁。病程6天~18年,平均2年8个月。428例中、单间盘突出261例、双间盘155例、三间盘12例。695个椎间盘中、L。_32个(0.29%)、L3_'32个(4.6%)、L。_5457个(658%)、…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开展的一项介入性新技术。它是将部分够核切割、吸出、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轻间盘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达到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之目的,我院自1993年11月引进此项技术至今共治疗10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00例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3岁,腰椎3~4间盘8例,腰椎4~5间盘60例,腰椎5~舱1间盘32例,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CT,MR,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并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病人取俯卧位,在X线电视监控下定位,确定穿刺部位。皮…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性69例,女性33例,再次手术年龄25~68岁,平均43.8岁;再手术间隔时间2个月~5年6个月,平均2年8个月。1.2脊髓造影检查分别应用欧米粕克10ml(360g/L)和伊索显10ml(300g/L)造影检查42例,在L3~4或L4~5椎间隙穿刺注入选影剂,电视荧光屏下观察造影剂流动情况,摄正倒位、左右斜位x线片。1.3CT扫描常规自L3~S1,检查厚度为5mm,间隔3mm,每个椎间隙连扫5次。一般扫描L3~4,L4~5,LS~SI椎间盘。CT扫描力创。1.4CTM检查使用造影剂欧米粕克和伊索显各10ml造影42例,常规摄腰椎正、例、左右斜位…  相似文献   

5.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较少见,我院1996年8月~1999年7月临床诊断椎间盘突出症所做CT扫描患者中,发现软骨结节26例,占3.5%。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现就26例CT表现分析如下。l资料和方法本组26例,男ZI例,女5例,年龄20~76岁,平均56.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伴肢体麻木,疼痛,临床拟诊为推间盘突出症而行CT扫描。所用CT机为GEsyetc-SRI螺旋机。扫描范围常规L3~SI,部份患者LI~SI区域。平行于推间隙平面扫3层,发现可疑部位加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smm。2结果2.1部位26例共发现27个病灶,其中h下缘7例上S上缘5例,L。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采取经棘间孔侧路进针 ,硬膜外腔或骶管置管注射胶原酶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成功率高 ,安全可靠 ,能摆脱X线 C臂机及 CT等设备监视 ,操作方便 ,具有实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5例 ,女 12例。病程 4个月~ 3年 ,年龄2 1~ 6 8岁。突出间盘分布 L4~ 5 15例 ,L5 ~ S1 14例 ,L4~ 5 、L5 ~S1两个间盘突出 8例。1.2 适应症  1临床表现 :腿痛明显于腰痛 ;2直腿抬高小于 5 0度 ;3加强试验阳性 ;4经 CT或 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 3个月的正规保守治疗无效。1.3 禁忌症  1过敏体质者 ;2马尾综…  相似文献   

7.
何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05-106
目的观察臭氧经皮穿刺溶核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在C型臂引导下,采用9号长15 cm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内外双注射法,浓度选45-55μg O3/m LO2。腰椎间盘内O3用量15-20 m L/间盘,盘外及椎间孔附近10m L,颈椎间盘内O3用量6 m L/间盘。术后平均观察24 h,共治疗115例。结果随访3-12个月以上,平均4.5个月。3个月回访结果 :优良率为90.4%。在治疗后短期内有轻微不适,可以自行缓解。结论 1经过临床应用及观察,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极小,安全性高,成本及费用低而疗效显著的特点;2经皮穿刺臭氧溶核(POC)是适应椎间盘轻度到中度膨出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杨拥民 《中原医刊》2003,30(20):45-4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我们利用中药加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6例 ,取得了明显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66例 ,男 42例 ,女 2 4例 ,年龄 18~72岁 ,平均 40例 ,病程 5天~ 2 0年 ,平均 18个月 ,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和CT检查确定诊断。CT表现 :L3 、L4突出 10例 ,L4、L5突出 2 6例 ,L5~S1突出 3 0例。1 2 治疗方法 :中药通经消炎汤 (自拟 ) :生黄芪 3 0 g 桂皮 15g 赤芍 15 g 茯芩 3 0 g 猪苓 10g 泽泻 10 g 防已 15 g 威灵仙 3 0 g 制乳没 10 g 蜈蚣 1条 乌梢蛇 10g 鸡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血管减影(DSA)下经皮穿刺激光气化(PLDD)联合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激光气化联合臭氧盘外靶点注射治疗。半导体激光器功率调至8W/12W,脉冲辐射时间1.0s,脉冲间隔时间1.0s,激光总能量一般控制在800~1500J之间。硬膜外病变部位旁注射50μg/ml的臭氧气体10-20ml。通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s评价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1、6、12个月的显效率分别为26.1%(18/69例)、69.7%(48/69例)、63.4%(44/69例),有效率分别为60.9%(42/69例)、24.6%(17/69例)、24.6%(17/69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0/69例)、94.2%(65/69例)、88.4%(61/69例)。治疗后6及12个月的显效率较1个月时明显提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数字血管减影下经皮穿刺激光气化联合臭氧靶点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经皮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T引导下行臭氧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穿刺注射浓度为60 μg/ml臭氧10~30 ml,盘外(椎间孔)注射浓度为40 μg/ml臭氧10~30 ml,突出物较大(>6 mm)加用胶原酶(600~1 200 U).结果 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分布: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溢出盘外状.治疗后1~6个月随访:显效45%,有效40%,无效15%,未见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穿刺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并能及时监测臭氧分布及注射后改变,疗效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吸术后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3年5月~1996年11月对3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自动式经皮腰间盘切吸仪(APLD)治疗,随访时间10个月~3.5年(平均2.1年),按Macanb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差30例。其中21例经再次切吸手术,8例获优良疗效。另9例行手术探查。结论 经皮穿刺切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机定位引导下经皮激光减压术与臭氧消融术微创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287例采用CT机定位引导,采用经皮激光椎闯盘消融减压术(PLDD)与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结果:共治疗287例(391个间盘),其中单间盘183例,双间盘104例。全部穿刺成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24个月,优良率87.1%。结论:CT定位引导下穿刺准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椎间盘臭氧消融术、椎间盘经皮激光减压术联合应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并且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阳子华 《医学文选》2001,20(1):41-41
腰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 ,硬膜外封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硬膜外大容量液体冲击后小容量注药的方法分别与直接小容量或大容量注药方法进行对照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非中央型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5例 ,男 36例 ,女 39例 ,年龄 2 8~ 76岁 ,病程 1个月~ 13年 ,平均 11个月。本次发作腰腿痛症状较剧 ,多数行走困难 ,右侧痛 41例 ,左侧痛 34例 ,伴轻度患肢麻木 2 1例。 L3~ 4间盘突出 2例 ,L4~ 5 间盘突出 2 9例 ,L5 ~ S1 间盘突出 35例 ,L4~ S1 双间盘突出 9例。均无椎管狭窄 …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疼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过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采用理疗、按摩、牵引等方法。自1997-07~1998-04采用电动式经过穿刺切吸(APLD)结合硬膜外扩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到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8.27岁(21~64)岁。病史最短一个月.最长10年,平均2年10个月。20例中L4-512例,L3-41例,L5-S15例,L3-4、L4-51例,L4-5、L5-S11例。全部病例均住院治疗,用CT诊断定位。本组病例均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1.2临床特点。有跛行或间歇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激光减压术的临床应用、穿刺方法、适应证。方法:70例患者经CT或MR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在CT下行PLDD。结果: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为。92.8%(65/70)。显效48例(68.5%),有效17例(24.3%),无效5例(7.2%),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下穿刺成功率L3—4,L4—5,L5-S1均为100%。结论:PLDD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1996~ 1999年 ,我院采用针刺手法及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5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2 7例 ,年龄 35~ 50(平均 4 2 )岁。病程 1个月至 12年 ,平均 2年 3个月。全部病例均以临床症状和 CT检查确诊。1.2 症状体征 :主诉腰痛者 6 4例 ,下肢放射疡 57例 ,患侧 背伸力减弱 8例。查体 :腰部屈伸运动受限 6 3例 ,脊柱侧弯 51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6 2例 ,跟、膝腱反射减弱 2 4例。 CT扫描示 6 5例中 (3~ 4椎间盘突出8例 ,L4~ 5椎间盘突出 4 2例 ,L5~ S1椎羊盘突出 15例 ,左侧突…  相似文献   

17.
CT定位下胶原酶盘内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发  田文海  刘家麟 《华夏医学》2002,15(4):472-473
目的:了解在CT定位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意义。方法:21例患者术前均作俯卧外位CT平扫定位,在定位像上取病变椎间盘一般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中部层面,层厚层距3mm扫描,在此图像上测量并是出表皮穿刺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在该椎间盘层面皮下棘突正中线至间盘中央作一垂线,通过间盘中央向侧方斜向后外方经上关节突旁0.2cm至该椎体背侧皮下作一斜线,连接皮下棘突正中线并成直角,与斜线交点为穿刺进针点,与斜线所夹角度为穿刺进针角度,斜线的长度为预计穿刺进针深度。结果:21例在CT定位像测得的穿刺点与棘突正中线的距离为5.0-7.0cm,平均为6.3cm,测得进针角度为42-47度,平均44度,平均斜向进针深度为8.5cm,与有关文献记载的进针点距离和穿刺进针角度的参数基本一致。21例治疗后随访观察效果:优7例,良13例,差1例。结论:CT定位下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进针角度、预计穿刺进针深度等简便易行,准确性高,为提高穿刺的成功提供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K缺乏是引起婴儿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现将我们所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发病年龄35天至5个月,平均2个月。第三胎11例,第2胎1例。母乳喂养8例,混合喂养4例。1.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5例;血红蛋白:90~100g/L1例,80~90g/L3例,60~80g/L3例,60g/L以下5例;血小板均正常;出血时间延长1例,凝血时间延长10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例。腰椎穿刺7例,均有血性脑脊液,其中4例顿压增高。CT扫描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1.3治疗与转归:静点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痛及下肢麻痛,其中间盘膨出23例,突出41例。在C形臂X线透视监视下采用21G多侧孔酒精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腰椎间盘,实施盘内及椎间孔臭氧注射术。盘内注射10 ml,椎间孔注射15 ml,臭氧浓度为盘内50μg/ml,椎间孔40μg/ml。结果术后5 d总有效率为90.6%(58/64例),显效26例(40.6%),有效32例(50%),无效6例(9.38%),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84.4%(54/64例),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细胞学、组织学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病例39例,病灶直径为1.0~3.0cm(平均直径2.1cm)。穿刺后即刻至7d内行CT复查及临床观察,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病例随访时间为3~2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39例中,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1例,其中,穿刺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一致者17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确诊为良性病变18例,其中穿刺与手术或临床随访结果一致者14例。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81%(17/21)。良性病变的准确性为73%(14/18)。发生并发症者8例(20%),其中气胸6例(15%),咯血2例(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