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科施行三联手术的49例51眼进行随访观察1~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房角、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眼压19.96~58.62 mmHg,平均(36.76±4.46)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5.86±2.98)mmHg,术后6个月眼压为(16.72±2.26)mm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视力光感~0.3,术后视力>0.1者45眼,较术前明显好转,前房角镜检查较术前改善,上方外引流通畅。术后有功能滤过泡86.2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3例 16眼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内反应、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术后 1周内视力不变 11只眼 ,视力提高 1只眼 ,视力下降 4眼。两周后视力提高者 3眼 ,其余视力均保持术前水平。术后 14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 ,2只眼前房有轻度闪光 ,术后 5d消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 2d形成弥散隆起滤过泡 ,仅有 2例最后观察为扁平滤过泡。除 2眼术后随访眼压偏高 3.0 0kPa,局部用药后眼压正常。余 14眼眼压均在 2 .6 7kPa以下。术后 1d平均眼压 (1.18± 0 .4 8)kPa,与术前眼压 (3.19± 0 .33)kPa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13.6 7,P <0 .0 0 1)。术后 1周平均眼压 (1.4 7± 0 .5 0 )kPa,与术前眼压 (3.19± 0 .33kPa)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11.33,P <0 .0 0 1)。经 3~ 12月随访 ,最后随访眼压 2 .0 0kPa左右。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降压效果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 ,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强  万鹏霞 《河北医学》2005,11(7):579-581
目的:证明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后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15眼)曾按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性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并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及并发症。术后随访(9.2±3.5)个月。结果:术后1年,1眼较术前视力提高,14眼视力无改变,未发现视力下降者;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0.18±4.38)mmHg,术后2周(11.25±2.58)mmHg,1月为(13.18±2.38)mmHg,3月为(14.27±2.55)mmHg,6月为(13.18±2.38)mmHg,1年时为(15.33±3.01)mmHg,术后各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2周11眼(73.3%)为Ⅰ型功能性滤过泡、4眼(26.7%)为Ⅱ型功能性滤过泡,1眼在3月时滤过泡有轻度包裹,经用针轻挑滤过泡包膜内壁后恢复为Ⅰ型滤过泡,随访1年,15眼仍为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术后9眼无任何反应,5眼前房水轻度闪辉,术后3~5d消失,1眼前房轻度积血,术后6d吸收。未发生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眼内炎及滤过泡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术治疗常规手术失败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程依琏  樊映川  罗谦  黎静 《西部医学》2007,19(5):802-803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实施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反应、前房深浅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26(12.43±4.1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2.16±9.41)mmHg。术后一周平均眼压(7.56±2.83)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01±4.65)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8眼前房无任何反应,2眼有度浅前房伴少许前房积血,均于2~3天后自行恢复,6眼前房有轻度闪辉,术后2~3天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术后1周及6月视力基本稳定。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羊膜植入物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6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物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和滤过泡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平均 9.4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 36 .84mmHg ,术后 16 .4 5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5 .86 ,P <0 .0 1)。术前平均用药 3.6 4种 (2~ 4种 ) ,术后 0 .93种 (0~ 2种 ) ,差异有显著性 (秩和检验T =10 4 ,P <0 .0 1)。随访期间眼压≤ 2 1mmHg者 2 4只眼 (92 .3% ) ,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正常者 15只眼 (5 7.7% ) ,需用药后眼压保持正常者 9只眼(34.6 % )。结论 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 ,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 ,术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0-04~2014-06间收治的50例(100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一患者1眼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1眼进行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术后患者两眼的眼压、视野、滤过泡、房角以及视力情况。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12个月。结果分别采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后,两组的眼压、房角、视力的长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高。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其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史贻玉  陈海波 《海南医学》2005,16(6):100-101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65眼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93.3%患者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术前眼压33.3±15.8mmHg。术后第5天平均眼压9.2±3.0mmHg,均没有出现术后浅前房,前房血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术。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Healon注入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PTS)联合Healon注入术的临床疗效 ,对 9例 (12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PTS联合Healon注入治疗。术后随访 4~ 12个月 (平均 7.33个月 )。术前平均眼压为 (2 7.4 2± 7.11)mmHg ,术后平均眼压为(13.83± 2 .5 7)mmH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 =9.92 ,P <0 .0 0 1)。术前平均用药 (2 .2 5± 0 .6 2 )种 ,术后 (0 .16± 0 .38)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 =8.33,P <0 .0 0 1)。术后无需药物治疗且眼压≤ 2 1mmHg者 10只眼 ,占 83.3% ,需局部用药而眼压≤ 2 1mmHg有 2只眼 ,占 16 .7%。术后 5只眼眼内无任何反应 ,6只眼术后有房水闪辉 ,5d内消失 ;1只眼可见前房内有少量出血 ,3d后吸收。术后 12只眼均形成显著性弥散性滤过泡 ;3个月后 2只眼滤过泡消失。 5只眼术后在小梁处可见小穿孔或小裂隙 ,但无虹膜膨出。认为NPTS联合Healon注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 ,并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 ,术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海兵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37-1438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2007年1月收治我院的46例药物不能控制的POAG实施NPTS。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9.6个月)。结果:NPTS术后视力85.7%维持不变或提高。术前平均眼压35.42±11.27mmHg(1mmHg=0.1333kPa),术后第1天平均眼压(10.75±3.53)mmHg。经8~12个月随访,最近一次随访眼压13.5±4.25mmHg,其中46眼形成弥散滤过泡。有4眼术后前房少量出血,均没有出现术中、术后浅前房、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结论: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新手术。  相似文献   

11.
马翔 《广西医学》2007,29(10):1509-1511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3例37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术后随访36~6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角、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后3、4、5年时眼压分别为(16.51±6.25)、(17.89±5.70)、(18.66±5.29)mmHg,与术前眼压(34.32±7.8)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01)。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78.37%、74.19%、70.37%,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9.19%、87.09%、85.18%。手术成功率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和维持、滤过膜厚薄有明显关系。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应用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远期疗效显著。滤过道瘢痕化、滤过膜增厚是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史汝娟 《西部医学》2009,21(9):1567-1567,1569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同时羊膜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青光眼患者110只眼行抗青光眼小粱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扁平弥漫。最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滤过泡呈扁平弥漫。结论羊膜植入应用于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手术中,能促进青光眼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3.
韩真  常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38-4640
目的:报告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失败滤过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总结了32例(32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功能不良的青光眼患者行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和眼部并发症。结果:手术前平均眼压为(32.80±4.52)mmHg,,针刺分离后次日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是(9.04±1.38)mmHg和100%,(10.77±1.48)mmHg,和96.9%,(13.49±1.60)mmHg和87.5%,(15.83±2.26)mmHg和81.3%。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失败滤过泡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陆华文  麦丹 《华夏医学》2003,16(4):509-511
目的:了解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10眼)原发性青光眼,其中原发开角型青光眼8例(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2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中植入透明质酸钠凝胶(SKGEL)4眼,植入亲水丙稀酸填充引流器6眼,2眼术中联合应用MMC。术后定期进行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房角镜、眼底镜、自动视野等检查。结果:观察时间1~20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视力提高6眼,不变4眼;70%(7/10)眼压正常,30%(3/10)加用一种眼药水眼压维持正常;半年内功能性滤过泡达100%,随着时间推移非功能性滤过泡增加。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1例、单纯低眼压2例均在1~2周内自行恢复;无前房出血、植入物进入前房和脱出于结膜下、薄壁滤泡、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一种术后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的手术,良好的手术技巧和术前正确的病例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钠凝胶在非穿透小梁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非穿透小梁手术 (NP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曾行丝裂霉素C(MMC)辅助的非穿透小梁手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符合条件的连续病例共 35例 (46只眼 ) ,其中 30只眼不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 ,16只眼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 ,考察其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者在术后视力改善、降眼压幅度、滤过泡的形成和维持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与非植入者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控制眼压 ,在联合应用MMC的情况下 ,经随访 2 4个月 ,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组的手术效果并不优于非植入组。  相似文献   

16.
童渝眉  田雪莲  唐莉 《四川医学》2019,40(8):801-802
目的 观察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0眼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发生滤过泡包裹并行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结膜下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2只眼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8只眼小梁切除术后眼。以1mL注射针头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的纤维瘢痕,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Fu,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眼压为(33. 30±5. 40) mm Hg,针刺分离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0±2. 59) mm Hg、(14. 97±3. 26) mm Hg、(20. 20±4. 17) mm Hg、(18. 17±2. 36) mm Hg,眼压明显下降(t=33. 36,P<0. 001)。治疗1个月时,8眼眼压超过21mmHg,需加用降压药物,3个月时有12眼需加用降压药。早期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5例、角膜上皮点状剥脱2例,前房积血1例。结论 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球结膜下5-Fu注射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包裹滤过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失败滤过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 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30只眼)28~51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与术后平均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3只眼需药物治疗,14例有功能性的滤过泡.5例滤过泡苍白局限化,呈贫血状态.结论 NPTS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徐晓萍  许霞  周宏健  周艳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6):480-480,482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18眼青睫综合征患者均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丝裂霉素涂布,联合植入透明质酸钠凝胶或T-Flux,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反应情况、视力、视野及疾病复发情况.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15.78 3.64 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25.51 8.74 mmHg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1眼眼压升高,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滤过泡瘢痕化.无浅前房发生.1眼前房积血,术后第2天完全吸收.术后低眼压共8眼,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除1眼黄斑水肿视力下降外,余视力均无变化.有5眼随访期间复发,按照青睫综合征治疗后好转.结论 非透性小梁手术对于需手术治疗的青睫综合征效果好,并发症少而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加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方法 :为 10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巩膜瓣下植入羊膜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并发症 ,随访 3~ 5个月。结果 :术后炎症反应轻 ,眼压控制良好 ,术后眼压为 14~ 19mmHg ,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文防 《北京医学》2008,30(8):540-543
目的 比较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62眼)分为两组,一组(16例,30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置入术,另一组(20例,32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术后第7、14、30d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54±0.29)、(0.61±0.30)、(0.59±0.32),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1±0.36)、(0.35±0.25)、(0.41±0.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78、3.69、2.18,P<0.01,0.05);术后7、14d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6.56±2.32)及(12.43±2.86)mmHg.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76±1.54)及(10.47±2.48)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浅前房出现,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8眼,小梁切除术组26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26眼,小梁切除术组12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