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凤霞 《药物与人》2014,(5):227-227
目的:分析活血通络方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共收治的9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片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活血通络方联合阿卡波糖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玉萍 《现代保健》2012,(12):159-160
餐后高血糖是最早反应血糖控制异常的指标之一,餐后高血糖使糖耐量异常向2型糖尿病方向发展,同时也是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因此,在糖代谢受损患者中,对于防治向糖尿病方向发展,降低餐后高血糖尤为重要。阿卡波糖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这一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情况下控制血糖[2]。  相似文献   

3.
《保健医苑》2008,(9):54-54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一项研究,纳入1429例糖耐量减退(餐后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安慰剂对照,另一组给予阿卡波糖(拜唐平)100毫克,每日3次,随访3.3年。结果阿卡波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降低34%,心肌梗死风险降低91%,任一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9%。由此表明,对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患者,及早进行干预,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石泉  孙志刚  黄欢  黄艳  李金程  李国彪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69-1970,1972
目的探讨心内科疾病的血糖如何检测,以及阿卡波糖在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近1年来本院心内科收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住院期间行OGTT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急性期过后检测),对所有糖代谢异常患者行阿卡波糖干预,3月后复查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比较有无差异性。结果OGTT共发现61例糖代谢异常患者,高血压组糖代谢异常为20例(50%),稳定性心绞痛为19例(63.3%),急性心肌梗死为22例(73.3%),而FBG检测只发现25例,各组合并糖代谢畀常的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的FBG和HbA1c均有降低(P〈0.05)。结论对住院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单纯行FBG监测会造成大量糖代谢异常患者漏诊,而常规0GTT试验有助于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阿卡波糖不仅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对控制I-IbAlc和FBG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治疗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应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阿卡波糖的同时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在患者治疗两个月后对其进行疗效评价,测定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三个指标.结果: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观察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的治疗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阿卡波糖,联合治疗方法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阿卡波糖、依那普利联合用药进行降压、降糖治疗。连续用药12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SBP、DBP等血压指标明显降低,FPG、2hPG等血糖指标明显降低,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卡波糖、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取得满意的降压、降糖疗效,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糖调节异常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者90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8~78岁.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确定糖耐量异常(IGT)195例、空腹血糖受损(IFC)166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IFC+ICT)94例及正常糖耐量(NCT)4...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1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 (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晓华  陈玉霞 《中国校医》2013,27(2):142-143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和阿卡波糖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2组,分别服用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联用阿卡波糖,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FBG)及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肝功、肾功。结果阿卡波糖组PB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联合瑞格列奈组FBG、PBG、HbAlc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卡波糖和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确切,而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于伴有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观察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服用比索洛尔.2组均不用降糖药物,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压、餐后2h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Cr)比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P<0.01);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压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降低明显(P均<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治疗后UmAlb/Cr比值下降.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于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仅降压疗效好,且降压的同时能明显降低餐后2h血糖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3.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索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1%(42例)、92%(48例)、65%(34例)、90%(47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分析几种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方式。方法本文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我中心治疗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任意将其划分为A、B、C、D、E五个小组,A组服用二甲双胍片,B组服用格列美脲片,C组服用阿卡波糖,D组服用格列齐特,E组服用达美康。持续服用30d药物后统一对300例患者进行检查并记录相关数据,检查内容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在接受为期30d的药物治疗过程中,A组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B组6例,C组5例,D组7例,E组7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数都获得明显改善,5个小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3%、90.21%、88.69%、93.12%、94.10%,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几种药物都能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其中以二甲双胍片整体效果最为理想,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在慢性病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糖尿病患者问这样的问题: ◎我和邻居张先生都患有糖尿病,他服用阿卡波糖片餐后血糖降下来了,为什么我服用了降不下来? ◎服用阿卡波糖片为什么肚子经常鼓鼓的,还老爱排气(放屁)? ◎有一次我服用阿卡波糖片后头晕乏力,冒冷汗.我想可能是低血糖,赶紧吃了几块饼干和糖果,但是还是头晕,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糖尿病及血糖调节异常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7例,入院后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糖正常62例(45.26%)归为血糖正常组;糖调节异常31例(22.63%)归为糖调节异常组,其中空腹血糖受损12例、糖耐量异常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10例;糖尿病44例(32.11%)归为糖尿病组。3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Hb A1c、TC、LDL-C、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和糖调节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调节异常组空腹血糖、Hb A1c、TC、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异常组患者脑卒中神经功能轻度损伤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重度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患者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度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糖调节异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调节异常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轻度障碍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重度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轻度障碍的比例明显低于糖调节异常组,重度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糖调节异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糖尿病、血糖调节异常的比例较高;高血糖会加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增加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蔡正华 《健康必读》2009,8(6):18-1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58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瑞格列奈及阿卡波糖,疗程12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肝功、肾功。结果FBG、PBG及HbA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餐后血糖更为明显(P〈0.01)。无一例肝肾功能损害,也无严重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确切,而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30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及HbA1c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hF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餐后血糖,加快血糖控制速度,减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型糖尿病已确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宣教、自我管理及适当体育锻炼,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及阿卡波糖片联合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O.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行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80例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控制血糖过程中血糖波动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