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呼吸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五、七和十天测定PCT水平,当血清PCT≥0.25ng/m1时使用抗生素,血清PCT〈0.25ng/ml时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经验使用抗生素。观察二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病死率和有创机械通气率。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二组临床有效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有利于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减少使用率和使用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07-2013-07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98例,其中感染性发热组(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除外病毒感染)65例、非感染性发热组(包括肿瘤性发热、药物热等)33例,对照组30例为同时期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水平.结果 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24±0.42vs 1.09±0.41,P< 0.05),也较非感染性发热组(1.58±0.59)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则无明显升高(1.58±0.59 vs 1.09±0.41,P>0.05).经过有效治疗2周后,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1±0.7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0±0.28)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升血方剂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在贵州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94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XELON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升血方剂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后检测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稳定率为63.83%,明显高于对照组42.55%(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及 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70.21%、70.21%、17.02%、14.89%,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85.11%、87.23%、25.53%、23.40%,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 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方剂能有效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阳 《西部医学》2017,29(5):632-635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入住院治疗的儿童CAP 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依据PCT的浓度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和经验使用抗生素。统计两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抗生素处方使用率、治疗后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疗效。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构成比、抗生素使用天数、两种抗生素联合构成比、抗生素不良反应构成比、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1、3、5天时,观察组的抗生素处方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治疗第5天后的抗生素处方使用率出现明显下降,而在对照组中是治疗后第7天;两组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CT指导儿童CAP抗生素使用的策略既不影响疗效,又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不良反应、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5.
徐志强 《大家健康》2014,(7):184-184
目的:探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63例AE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偶数将其分为32例研究组和31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湿音消失时间以及干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患者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220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150例)。观察组患者均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退热时间、抗生素总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4.00%(6/150),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24.29%(17/7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退热时间、抗生素、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于妇产科手术中,可有效提高术后抗感染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 对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用抗生素的指导价值。方法将134 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随机分为CD64 组(73 例)和对照组(61 例),CD64 组根据中性粒细胞CD64 作为开始和停用抗生素的依据;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疗程、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临床有效率及病死率。结果CD64 组抗生素疗程8 d(6~14 d)、抗生素费用781 元(458~4 297 元)、住院时间15 d(6~29 d)、住院费用7 328 元(4 951~13 916 元)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 d(7~20 d),1 084 元(728~5 822 元),20 d(10~35 d),10 239 元(5 325~19 824 元)。治疗结束后CD64 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 评分[(9.26±3.24)vs(9.72±3.12)]、MELD 评分[(16.16±8.04)vs(15.71±8.13)]、临床有效率(90.41% vs 91.80%)和病死率(4.11% vs 3.2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 可作为乙肝肝硬化并发SBP 患者临床抗生素应用的参考指标,并能够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常规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4例阑尾炎患者分A、B两组,A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B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进行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的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的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缓解期患者60例(COPD缓解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AECOPD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CD3+、CD4+、CD8+及 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 COPD 缓解期组在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及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 AECOPD组, 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 AECOPD 组( P <0.05)。 COPD 缓解期组患者 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正相关(P<0.05), 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负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和FVC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肺功能的降低其免疫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中检测及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淋巴瘤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1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5例),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同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数( WBC)。结果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的淋巴瘤患者组CD64指数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对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优于CRP和WBC计数。结论 CD64指数可作为淋巴瘤化疗后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指标,指导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困难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AECOPD患者IL-8、TNF-α及hs-CRP 水平,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呼吸困难指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12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观察。方法:将2009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治疗的24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疗效明显优于开腹,减少创伤,利于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50例,其中COPD稳定期组10例、AECOPD非细菌感染组16例和AECOPD细菌感染组24例。所有COPD患者均进行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等检查,并比较其在3组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最佳截取值。 结果 WBC、ESR、CRP、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WBC、ESR、CRP、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779、0.750、0.772、0.885、0.929。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AUC显著高于WBC、ES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PCT,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以2.35为截取值,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5%和84.6%。 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作为炎症性生物标记物,可用于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开颅手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接受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匀浆膳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各项营养学指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营养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或P〈0.05)。2组患者手术前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8+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4d,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9.52%和27.50%,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大家健康》2016,(2):211-212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显著低于对照组(26.5%)(P <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ICU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有机磷农药中毒住院患者38例为观察组(早期插管组),另外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有机磷农药中毒入住我院患者37例对照组(常规插管组)。观察组患者在入院之初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患者在出现呼吸衰竭时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死亡率、PaO2、PaCO2、SaO2、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与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前PaO2、SaO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PaCO2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后PaO2、SaO2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后两组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O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湿润暴露疗法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湿润暴露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的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前SAS 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5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湿润暴露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进行全面优质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患者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鉴别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2例RA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样本,其中RA活动期24例、稳定期20例、合并感染1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鉴别诊断RA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RA合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8.23±3.39,显著高于RA活动期组(2.61±0.94)、RA稳定期组(1.78±0.76)和健康对照组(1.65±0.61),P均<0.001;RA合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62,P=0.037);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9.06±3.39,虽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6.07±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P=0.094);ROC曲线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RA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4%和91.7%。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鉴别RA合并感染与RA活动期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并需要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中观察患者的出血量,手术后观察患者的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的时间。结果:分析上述102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优于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但两者各有优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化脓性脑膜炎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及病毒性脑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D64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88%;TNF-α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66%,特异度为62%。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中性粒细胞CD64可以作为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