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夹层40例患者的MRI表现及相关资料。其中16例同时行增强MRA。结果本组40例患者按DeBaKey分型诊断为1型10例,2型18例,3型12例,40例均显示了真假腔及内膜瓣,28例显示了真假腔之间的破口占70%,24例显示主动脉夹层有附壁血栓形成占60%。结论 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起病急骤和发展迅速的疾病,是最常见最危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引起剧烈胸痛、休克和压迫症状。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早期正确诊断,提高认识,减少误诊。1资料与方法本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28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虑者中,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27~8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h~10d,高血压病22例,马凡综合征2例。按DeBakey分型:I型15例,Ⅱ型3例,Ⅲ型10例。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AD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53.0%)为DeBakeyIII型夹层;88例(66.7%)合并高血压病,外伤所致9例(6.8%).CT血管造影(CTA)诊断AD准确率为100%.AD伴中重度主动脉辦关闭不全、心包积液、黑矇晕厥、休克、肾功能不全、上肢缺血者住院病死率41.6%,高于住院总病死率22.0%(P<0.05).结论 AD患者临床表现与分型明显相关.急性期CTA优于其它检查.合并有心包积液、黑矇晕厥、休克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正>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血管性疾病。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经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AD的54例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28层螺旋CTA在AD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4例,男性40例,女性14例,平均62岁。其中46例患者主述胸部撕裂样疼痛感,10例合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 (AorticDissection ,AD)是指血液从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 ,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因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未经诊治的患者在起病4 8h内病死率高达 5 0 % ,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我们回顾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 2 0例AD病例 ,以探讨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8例 ,女 2例 ,男女之比为 9∶1,年龄 2 8~ 78岁 ,平均 (5 0 .3± 12 .9)岁。按De Bakey分型 :Ⅰ型 :内膜破口在升主动脉近端 ,夹层伸展到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 ;Ⅱ型 :夹层起自升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AD)患者误诊为冠心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年3月-2012年8月我院5例AD患者误诊为冠心病,均经超声、CT和核磁共振确诊急性AD。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0.1~82.5岁,中位年龄63.5岁;  相似文献   

7.
周应青 《江苏医药》2008,34(3):314-314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撕裂致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急性期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99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连续确诊的4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首发症状,部分病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住院病死率高.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最常见原因,超声心动图、CT的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 AD症状呈多样性,住院病死率高,高血压与AD的形成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710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71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10例AD患者中,男女比为3.55:1,平均年龄为(51.52±14.5)岁.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或背痛,Ⅰ型和Ⅲ型者可伴有腰、腹痛,Ⅱ型很少伴有腹痛.AD患者可有多器官受累,包括心、脑、肾、胃肠道、四肢及心包和胸腔积液.超声对Ⅲ型AD诊断较差,螺旋CT和MRI对AD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本组误诊率30.2%(115/381).在91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者为44.0%(40/91),误诊腹部疾病为29.7%(27/91).总病死率为12.8%.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超声、螺旋CT和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正确诊断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根据临床分型和病情采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果28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中,DeBakey分型Ⅰ型9例(32.1%),Ⅱ型7例(25%),Ⅲ型12例(42.89%)。临床误诊率64.3%,急性期死亡率35.7%。结论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尤其是控制好血压,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断处理,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7年9月收治的13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胸或胸背疼痛为常见首先表现,高血压为常见的AD发病原因,B超,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论:AD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漏诊或误诊,死亡率高,高血压为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对6例主动脉夹层误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误治。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的方法。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夹层撕裂的动态过程及夹层破口的部位有一定联系,主动脉夹层的形成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急诊科医师对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1年我院急诊科确诊3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病因,主动脉CTA有助于早期快速诊断。结论提高AD的早期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血肿。该病发病年龄多&gt;40岁,发病率为0.5~1.0/10万人口。90%患者伴有高血压或Marfan综合征。由于本病基础病变、夹层部位与扩展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现将我院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8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常见的误诊原因,提高主动脉夹层的及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就诊我院的12例AD临床资料,分析AD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12例AD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冠心病待查2例,肾结石、心力衰竭伴胸腔积液、发热原因待查、右下肢栓塞、高血压伴左肾萎缩各1例。1例选择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其余11例行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1例术后死亡,10例随访1个月~4年预后良好。结论 AD起病急,部分夹层患者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病史采集不全面是首诊误诊的主要原因。应掌握AD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警觉性,以减少误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刘庆 《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25-12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分离(A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提高诊治效率.方法 对我院2009~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蒂组织病等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内科、外科手术及支架植入治疗1年以上的总有效率为68.8%,有手术指征时应尽快手术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静  高潮  罗春苗  冯俊  陈振飞 《安徽医药》2014,18(3):538-54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4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背部疼痛或腹痛为主要首发症状.增强CT及MRI诊断符合率达100%.AD的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42例患者住院期间7例死亡,4例转院,出院31例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仅1例死亡.结论 高血压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DeBaKeyⅠ、Ⅱ型急性期死亡率高,应及早外科手术,DebakeyⅢ型在内科保守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唐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06-10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多层螺旋CT造影结果,然后通过正确率来探讨螺旋CT诊断AD的价值。方法:50例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对50例AD患者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分为A型27例,B型23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主动脉夹层典型征象;主要CT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14例;穿透性溃疡征6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30例。结论: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 (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临床并非罕见。文献 [1]报道 :美国发病率为 10~ 2 0 /百万 ,且有增加趋势。未经诊治的患者 ,在发病 4 8h内的死亡率约为5 0 % [2 ]。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我部共收治 AD患者8例 ,未有误诊。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性 7例 ,女性 1例。年龄 4 5~73岁 ,平均 5 5 .7岁。 3例伴原发高血压病史 ,2例有冠心病史 ,1例伴有糖尿病 (DM) ,2例伴肺心病史。1.2 分型 :按 Debelt分型 ,即 型 :升主动脉撕裂 ,向主动脉弓扩展至降主动脉 ; 型 :内膜撕裂与 型相同 ,扩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为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我院在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期间共接诊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科治疗后,4例死于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占64例(91.4%),临床表现较复杂并且多变。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UCG和CT的检测是对该病正确诊断的重要依据。结论主动脉夹层致死率较高,需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早期的诊断和有效地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