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分析其与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关系,探讨IL-2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血浆IgE水平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46)和IgE正常组(n=32);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另外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IL-22、IgE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NO,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FEV1和FENO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IL-22水平与IgE、FEV1和FE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者外周血血浆IL-22和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临床缓解期患者IL-22和FENO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浆IL-22水平高于IgE正常组(P<0.05)。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IL-22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r=-0.3653,P<0.05;r=-0.2672,P<0.05),与FENO无相关关系(r=0.0119,P>0.05;r=0.0598,P>0.05)。结论:IL-22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并可能加剧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痰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9例,临床缓解期67例,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诱导痰液中TLR2、TLR4表达量,分析IgE、TLR2、TLR4表达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FEV1、FVC、FEV1/FVC、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性相关(r=-0.632、-0.470、-0.753、-0.610,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液TLR2、TLR4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正相关(r=0.526、0.427、0.614、0.596,P0.05;r=0.649、0.502、0.769、0.621,P0.05)。结论 IgE水平升高及TLR2、TLR4水平降低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重要的免疫因素,推测三者有望成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郑辉才 《吉林医学》2013,34(7):1258-1259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IgE变化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60例哮喘急性发作组、65例哮喘缓解组和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RP和IgE的水平,并分析CRP及IgE与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血清CRP和IgE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哮喘组血清CRP和IgE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CRP和IgE均与FEV1%呈负相关(r=-0.324,P<0.05和r=-0.631,P<0.01)。结论:血清CRP和IgE水平与哮喘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以反映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和气道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64-146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和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探讨血清MMP-9、IFN-γ、MIP-1α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而哮喘组血清IFN-γ水平及肺功能PEF、FEV1/FVC则低于健康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r=-0.407,P<0.05),MIP-1α水平与PEF、FEV1/FVC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5;r=-0.346,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PEF、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r=0.431,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血清INF-γ水平则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与肺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13(CXCL13)水平与支气管哮喘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呼吸与危重症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2例(急性发作期组),慢性持续期患者31例(慢性持续期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CXCL13、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并比较其CXCL13的差异,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CXCL13、IgE、IL-4、EOS%之间的相关性;检测3组研究对象肺功能[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CXCL13水平与FVC%、FEV1%、FEV1/FV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CXCL13、IgE、IL-4、EOS%水平高于慢性持续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CXCL13与IgE、IL-4及EOS%呈正相关(r=0. 507、0. 334、0. 586,P <0. 05),与FEV1%呈负相关(r=-0. 389,P <0. 05)。结论血清CXCL13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进程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8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肺功能。结果哮喘组sIL-2R、IL-8、E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FEV1、FEV1%pred、FEV1/FVC、PEF、PEF%pre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sIL-2R与EOS呈正相关,与FEV1、FEV1%pred、PEF、PEF%pred水平均呈负相关(r=0.500,-0.597,-0.692,-0.568,-0.699,均P〈0.01);IL-8与EOS呈正相关,与FEV1、FEV1%pred、PEF、PEF%pred水平均呈负相关(r=0.567,-0.694,-0.725,-0.688,-0.742,均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sIL-2R、IL-8水平与肺功能下降存在相关性,sIL-2R、IL-8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检测患者血清sIL-2R、IL-8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苏沈九宝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和对Th1/Th2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四省边际中医院诊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雾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沈九宝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87,P=0.01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4、IL-13、IgE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FEV1、PEF、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4、IL-13、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PEF、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苏沈九宝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马宏境  吴琦 《广东医学》2012,33(6):821-82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与血IgE、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34例为急性发作期、36例为缓解期)、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FeNO、外周血清总IgE及FEV1%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血IgE和FEV1%水平分别与30例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期患者FeNO、血IgE较急性期患者显著下降,FEV1%回升,但哮喘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比较,FeNO及血IgE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血IgE含量呈正相关(r=0.648、P<0.05),而与FEV1%呈负相关(r=-0.436、P<0.05)。结论哮喘患者FeNO及血IgE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两者变化呈正相关,FeNO及血IgE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而FEV1%仅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变化,在缓解期与健康人无特异改变,说明FEV1%不能作为气道炎症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单次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诱导痰上清,并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与治疗缓解期时采集观察组的诱导痰上清.分别比较两组诱导痰上清中IL-17、IL-38水平,并分析观察组IL-17、IL-38与各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时诱导痰上清中的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IL-38水平低于缓解期水平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哮喘治疗缓解期时IL-38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中IL-17水平与IL-38水平呈负相关,IL-1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FEV1与预测值百分比、PEF与预测值百分比、FEF50%与预测值百分比呈负相关,IL-38水平与以上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IL-17、IL-38水平与以上各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IL-17水平升高,IL-18水平降低,IL-17、IL-38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曹霞  肖斌  朱涛 《西部医学》2015,(4):604-606
目的观察炎琥宁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炎琥宁雾化吸入+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对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个人最佳值%(PEF%)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TNF-α、IL-4、和IL-13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同时炎琥宁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炎症反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儿血清IL-4及Ig 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35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查并比较各组IL-4、Ig E水平及肺功能,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L-4及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及Ig 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及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IL-4、Ig E与FEV1及PEF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6,-0.658,-0.865,-0.85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IL-4及Ig E水平显著升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4及免疫球蛋白Ig E水平与患儿肺功能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FN-γ、IL-33、IL-17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改善及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吸入组各20例,健康对照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吸入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160 μg+福莫特罗4.5μg每日2次吸入,疗程均为2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33、IL-17、IFN-γ水平及肺功能情况,比较哮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常规组和吸入组患者血清IL-33、IL-17、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F和FEV1/FVC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吸入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33、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EF和FEV1/FVC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吸入组血清IL-33、IL-17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PEF和FEV1/FVC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吸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IL-33、IL-17水平在哮喘患者体内明显增高,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可有效降低IL-33、IL-17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Eotaxin、IL-13水平,哮喘患儿组同时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彼此均成正相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均呈负相关。结论:Eotaxin、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患儿病理生理变化过程;Eotaxin、IL-13可作为哮喘患儿除临床症状、体征外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喘组28例,30例正常健康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ET-1和IgE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发作期患儿ET-1和IgE均高于缓解期患儿,IL-10低于缓解期患儿(P<0.01)。特应性组发作期患儿IL-10水平较非特应性组降低(P<0.05),特应性组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ET-1、IgE水平较非特应性组均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IL-10的含量与ET-1及IgE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592,r=-0.894,P<0.05),ET-1与IgE呈明显正相关(r=0.623,P<0.05)。结论:血清IL-10和ET-1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特应性哮喘患者较非特应性哮喘患者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细胞因子IL-33与IL-27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IL-27、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WBC水平及ESO计数。结果 (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33、WBC水平和ESO绝对计数均升高而IL-27显著降低。(2)哮喘组患者外周血IL-27与ILL-33相关系数为r=-0.876,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27与IL-33呈负相关,其水平变化有助于研究哮喘发病机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03-50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均连续治疗8周。评价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24%)高于对照组(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以及血清IL-4和IL-6水平明显改善,且FEV_1、PEF高于对照组,IL-4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可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横山县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急性发作期组,3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缓解期组,另外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将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组(18例)、轻度组(12例)。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16、MCP-1水平,并对血清中IL-16、MCP-1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程、哮喘严重程度、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16、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IL-16、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中重度组血清IL-16、MCP-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IL-16、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6、MCP-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IL-16、MCP-1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病情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16、MCP-1在哮喘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外周血中IL-16、MCP-1的水平与哮喘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组74例、缓解期组46例)及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3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及FeNO值差异,并分析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肺功能指标、哮喘控制(ACT)评分及FeNO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Fe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FEV1%、FEV1/FV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e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FEV1%、FEV1/FVC、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e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19,P<0.001).结论 FeNO是反映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炎症损伤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对于评估哮喘的临床转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人群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IL-17+)上CCR4、CCR6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CR4、CCR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哮喘患者(P<0.05),缓解组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CCR4、CCR6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哮喘患者(P<0.05),缓解组哮喘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CCR4、CCR6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IgE、IL-17、IL-23、CCL20的蛋白表达水平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Thl7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CR4、CCR6表达增高并与Th17细胞造成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哮喘组,另选正常健康体检者16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多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2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含量,比较2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IgE水平和BALF中IL-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对照组血清IgE和BALF中IL-8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6,P>0.05)。结论IL-8和IgE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测定二者的水平,对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