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及社会心理因素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9.0%(18/201)、4.5%(9/201)、3.5%(7/201)。和MSM朋友是否去过MSM活动公园、浏览过MSM网站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到过迪斯科/夜总会、参加家庭MSM聚会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参加过MSM家庭聚会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性取向伤害了家庭、被家人训斥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性取向被家人训斥、被怀疑精神有问题、因别人指点穿着打扮烦恼、失去住处的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检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相关(P〈0.05),到过相应社会活动场所、经历相应社会歧视和有抑郁症状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并考察能否被抑郁以及冲动相关行为部分或全部解释.方法 合肥市3507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杀行为、抑郁量表,冲动相关的行为以及不良经历等调查表.采用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成瘾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相关关系及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在上述相关关系中的作用.结果 3507名学生有182名(5.2%)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过去一年有自杀意念、计划和未遂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7.4%、9.5%和2.6%.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计划和未遂的关联指标OR值分别为1.79(95%CI:1.32~2.44)、2.32(95%CI:1.57~3.42)和2.08(95%CI:1.03~4.22),调整人口学和不良经历变量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未遂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分别引入以网络成瘾为自变量的方程,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计划的关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若将网络成瘾引入以抑郁或(和)冲动相关行为自变量的方程,抑郁或(和)冲动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计划的关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存在关联,且该关联的路径可能由抑郁和冲动相关行为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11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省长沙市抽取2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自杀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长沙市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24.2%、6.0%和2.5%;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男生(x2=34.814,P =0.000; x2 =5.924,P=0.015);农村中学生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发生率高于城市(x2=16.687,P=0.000; x2 =5.834,P=0.016);高中生自杀计划发生率高于初中生(x2=8.109,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暴力和生物事件总刺激量大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率仍较高,应根据中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了解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黔北农村初中生5 608名,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2.7%,4.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抑郁和其他压力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报告率居于全国一般水平.应针对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民工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贵阳市501名农民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农民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58%,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杀意念形成的主要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是性别(OR:2.279;95%CI:1.107~4.693)、生活满意度(OR:0.368;95%CI:0.188~0.722)、主观支持(OR:0.921;95%CI:0.857~0.990)和精神健康(OR:0.991;95%CI:0.986~0.997)。结论女性农民工应成为贵阳市农民工自杀行为预防的重点对象,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对预防自杀意念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9%、4.5%、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自杀意念13个、自杀计划11个、自杀未遂7个。多因素分析,自杀意念主要危险因素是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肯定有抑郁症状、BF性伙伴数多、接受过HIV检测、认为同性恋伤害家庭;自杀计划主要危险因素是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肯定有抑郁症状、文化程度低;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经常参加MSM朋友的家庭聚会、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文化程度低。[结论]减少社会家庭歧视,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可降低MSM人群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男男性行为者自杀行为与社会特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自杀行为状况及其与社会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答驱动抽样(RDS)、关键知情人介绍、网上招募等方法在合肥市进行招募,运用自编的《健康状况调查表》,面对面调查了228名MSM。结果合肥市MSM曾有自杀未遂行为报告率为11.4%;近一个月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0.5%;自杀计划报告率为3.9%。认为同性恋伤害了家庭、家庭拒绝同性恋、因同性恋被人殴打、有性病史、伙伴数少于3个和近半年月收入少于500元的人与自杀意念有统计学关联;家庭拒绝同性恋、已婚、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去同性恋公厕参加活动和聚会、伙伴数少于3个与自杀未遂有统计学关联。结论减少社会对男性同性恋的歧视,可降低MSM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 =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 =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 =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白伤行为经验影响.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健康知识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于2016年11-12月对广州市3 229名初、高中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14.68%,过去12个月自杀意念、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12.51%和2.04%.调整一般人口学因素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关联OR值分别为3.88(95%CI=3.04~ 4.96)和2.42(95%CI=1.41~4.13),均有统计学意义;引入抑郁和欺负行为后,网络成瘾和自杀意念OR值下降至2.58(95%CI=1.99~3.34) (P<0.05),而与自杀尝试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均存在关联,可能由抑郁和欺负行为介导.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自杀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市打工妹婚前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方便选取合肥市1家工厂、6家饭店和6家娱乐场所共457名16~24岁未婚、在合肥市打工、无合肥市户口的女性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评估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效能、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结果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的报告率分别为35.2%和43.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行为自我效能高,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大小和密度是降低打工妹婚前性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娱乐场所服务员、高年龄为危险性因素;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高,工作场所特征评分高,居住环境排外性高,社会网络密度大可降低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危险性;打工累计时间超过2年,高居住环境诚信可增加打工妹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性。结论合肥市打工妹婚前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相当普遍,提高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增加社会支持等,可能降低打工妹婚前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有利于打工妹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了解打工妹抑郁症状现况,探讨抑郁症状与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的关系。方法在横断面研究中,用方便取样方法在合肥市1家工厂和6家饭店招募329名16~28岁未婚打工妹,累计打工时间为1月~10年。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其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抑郁评分≥20分界定为有抑郁心理症状;采用自编问卷评估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共6个维度,包括工作场所特征、居住环境排外性等;社会网络包括网络大小和网络密度,其取值范围分别为1~15,0~1。结果本样本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饭店服务员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工厂工人的0.554倍;年龄为21~28岁的打工妹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20岁以下者的0.506倍;社会支持评分和居住环境诚信评分的增加,可降低抑郁症状的危险性(OR=0.964、OR=0.758)。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打工妹抑郁症状相当常见,增加社会心理支持,提高居住环境诚信,有可能降低该人群抑郁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2.
铁路工地流动人口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合肥市铁路施工单位943名在外施工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3.18%和0.9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共同影响因素为近一个月与家人的关系好坏。结论未婚、高中及以上文化、工作环境/条件差、与家人的关系差者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出现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需投入更多的关注以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社会资本与流动人口吸烟和自评健康的关系,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上海市77家工作场所通过问卷调查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吸烟、问题饮酒、自评健康和工作场所社会资本等指标。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个体工作场所社会资本和群组工作场所社会资本与吸烟和自评健康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的吸烟率为25.2%。多水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后,以个体工作场所社会资本位于第4四分位数的研究对象作为参考,位于第3四分位数、第2四分位数和第1四分位数的研究对象吸烟的OR值分别为:1.15(95%CI:1.02-1.41),1.24(95%CI:1.13-1.57),1.51(95%CI:1.20-1.89)。22.3%的研究对象自评健康状况不佳。多水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社会人口学特征后,以个体工作场所社会资本位于第4四分位数的研究对象作为参考,位于第3四分位数、第2四分位数和第1四分位数的研究对象自评健康自评不佳的OR值分别为:1.49(95%CI:1.21-1.83),2.85(95%CI:2.30-3.54),3.03(95%CI:2.43-3.76)。群体工作场所社会资本与吸烟和自评健康均无关联。结论个体工作场所社会资本是流动人口吸烟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在工作场所重建社会资本可以促进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9月,采用现况研究及偶遇抽样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和Beck无望量表,对前来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SPSS 13.0软件的支持下对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Х^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1份,问卷有效率为90.0%.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36.8±13.1)岁,其中男性1074例,女性1717例.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2.8%(77/2791)和1.1%(30/2791).不同职业、有无负性生活事件、有无自杀家族史、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512、53.287、103.922、20.640、77.337、135.918、70.303,P<0.05).不同职业、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望程度、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的调查对象在1年内自杀未遂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954、6.257、29.838、21.352、10.0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OR值分别为2.38、5.55和16.21;95%CI分别为1.07~5.31、2.31~13.37和6.93~37.92)、有自杀家族史(OR=11.68,95%CI:5.03~27.10)、无望(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望的OR值分别为3.65、4.25和5.02;95%CI分别为1.55~8.56、1.70~10.65和1.46~17.26)以及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0R=2.25,95%CI为1.35~4.45)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无望(轻度、中度和重度无望的OR值分别为1.09、5.58和7.62;95%CI分别为0.36~3.34、2.03~15.30和1.50~38.72)、抑郁(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OR值分别为1.08、0.27和3.02;95%CI分别为0.43~2.75、0.03~2.29和1.05~8.75)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OR=3.00,95%CI为1.07~8.46)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 无望及抑郁情绪增加自杀的危险;应加强社区人群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培养社区医生识别、评估和处理心理危机的技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饭店打工妹抑郁现状,探讨其与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合肥市12家饭店、蚌埠市14家饭店为研究现场,以在饭店打工、农村户口、16~24岁、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其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抑郁评分≥20分界定为有抑郁症状;采用自编问卷评估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18岁,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打工妹年龄平均每增加3岁,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降低到0.609倍;单亲或父母再婚家庭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2.542);认知社会资本为中下等、中上等及上等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较下等者均降低(OR=0.483、0.511、0.254)。结论饭店打工妹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尤其是年龄小、来自单亲或父母再婚家庭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会诚信氛围、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可提高认知社会资本,降低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自杀及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6所学校共10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87名被调查的青少年中,过去12个月有117人(10.8%)有自杀行为,其中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报告人数分别为94人(8.6%)、50人(4.6%)、23人(2.1%)。采取措施自杀的比例,初中生高于高中生、职校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是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28,95%CI:1.059~2.504)。有526名(48.4%)青少年发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和职校生(P〈0.05),男生经常感到孤独、经常因学习或成绩感到心情不愉快、经常因担心某事而失眠、曾连续2周以上伤心绝望、曾离家出走的比例均高于女生(P均〈0.05)。结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对重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现状及个体行为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5%,自杀未遂报告率为3.5%。自杀意念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职业等人口学特征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文化低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不同收入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与固定性伴(BF)、偶然性伴(419)、男男肛交性伴数、性病史、HIV检测和接受性病诊疗服务相关。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与BF、男男肛交数和性病诊疗服务相关(P0.05)。性伴数多、有性病史、接受过HIV检测和性病诊疗服务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MSM个体行为特征有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预防干预,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现状及童年期不良经历,探索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关系,掌握童年期不良经历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累积效应。方法 2015年5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昌市城区34所高中按中考录取分数线由高到低排序随机抽取5个学校,共调查高中生884名。结果 884名高中生中125人(14.14%)有自杀意念,55人(6.22%)有自杀计划。logistic分析表明,躯体虐待(OR=3.002,P<0.001),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3.465,P<0.001)与自杀意念呈正性相关;性虐待(OR=3.105,P=0.008)、躯体虐待(OR=3.439,P<0.001),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OR=5.295,P<0.001)与自杀计划呈正性相关。累积效应分析发现,随着童年期不良经历数目的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发生的风险增加,有三种及以上不良经历者产生自杀意念OR=10.836,产生自杀计划OR=22.660。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高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有效防控高中生自杀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饭店未婚女性流动人群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12家饭店和蚌埠市14家饭店,以在饭店打工、农村户口、未婚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评估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16~31岁,平均(21.53±3.93)岁。调查对象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报告率分别为40.8%和29.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21~岁和26~岁者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年龄为16~岁者的3.370倍和7.591倍,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性分别是其2.263倍和4.212倍;自我效能均分和环境排外性均分的增加,均可降低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危险性(OR=0.942、0.938;0.799、0.903)。研究对象社会网络数量为8~15发生性行为的危险性是社会网络数量为3及以下者的0.465倍;来自蚌埠市的调查对象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性是来自合肥市者的2.112倍。结论降低环境排外性、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尤其是推迟或避免低年龄者性行为、提高高年龄者安全套正确使用率,有利于促进该人群的生殖健康和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