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神经颞支在额肌内分布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0侧成人头部标本上观察面神经颞支在额肌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颞浅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面神经颞支进入额肌外缘的数目为6.3±0.9支。入肌点为10.3±2.2支,入肌点到外眦点的距离在外眦点斜上方2.88~5.35cm的范围内。手术在C-D-G线上,后方操作时较为安全。在额区,在不超越经外眦点垂线内侧1.73cm范围内手术时,不会损伤面神经分支进入额肌的肌外支。  相似文献   

2.
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颞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颞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除皱术中以颞中静脉为标记,定位面神经额支的方法,以预防损伤.方法 对12具防腐成人头部标本和2具新鲜成人灌注头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察颞中静脉与面神经额支的位置关系.结果 ①额支位于颞浅筋膜深面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的组织内;颞中静脉位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的颞浅脂肪垫内.有颧颞中静脉和颧颞侧静脉两个分支,收集眶周深层的静脉血,回流到颞浅静脉.与上、下睑静脉、眼静脉、睑外侧静脉形成交通.另外,与颞深静脉吻合,并借此与翼静脉丛相通.②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颞中静脉的交点,距耳屏点的平均距离是(18.2±2.3)mm.颞中静脉与最近额支的距离是(9.3±4.3)mm;最远额支的距离是(23.5±3.6)mm.结论 在耳屏点与额骨颧突的连线上,距颞中静脉5.0~27.1mm的区域,是面神经额支所在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面神额支在颧弓及颢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和分布。方法对9具尸头(18侧)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并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40/90);前1/3段次之,占38.89%(35/90);后1/3段又次之,占16.67%(15/90)。额支分布于颧弓和颞部的浅筋膜层(即 SMAS)的深面,其前段表面分支支配下外侧的眼轮匝肌,中段表面分支支配外侧的眼轮匝肌及少部分额肌,后段表面分支支配额肌和耳前肌。结论行骨膜下剥离面部上提术时,为减少面神经额支的损伤,应注意辨认颞部和颧弓部位的软组织层次,并非靠限制颧弓部位的解剖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开展内窥镜眼角鱼尾纹除皱术中减少面神经颞支损伤的概率。方法在36侧成人头部标本上,探讨颞额区层次特点及其面神经颞支的定位。结果面神经颞支位于颞浅筋膜和额肌的深层,通常有1~4分支,第1支先位于关节结节前方8.1±2.1mm,然后向内上方行走进入额肌或眼轮匝肌上部,位于骨性眼外眦上方33.8±4.9mm。由关节结节至骨性眼外眦向上40mm处画一连线,该线以下的区域为颞支分布区。结论颞区切口或额部至耳前辅助切口应位于该线以上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额眉部除皱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额眉部除皱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个成人颅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和观测了额眉部与除皱术有关的组织结构。结果:眶上和滑车上切迹(孔)至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2.8mm±5.3mm和16.5mm±2.8mm,至眶上缘的距离分别为3.5mm±1.4mm和3.2mm±1.5mm。额眉部薄的皮下组织与皮肤和深面的肌组织连接紧密,肌组织与深面的额骨外膜以疏松组织相连,其内走行有眶上、滑车上、颞浅和面血管神经支。眶上动脉神经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几近垂直上行,其入肌点是眶上缘上方1.4cm±0.3cm;滑车上动脉神经行于内眦与额正中线之际上1cm点连线的深面,分支入肌点在该线的上2/3部;颞浅动脉额支从鬓角穿出行向额肌,入肌点是外眦上方4.5cm±0.8cm。面神经颞支行于额支动脉的下方,在额肌与眼轮匝肌交角处先交织成网,由网再分支入肌。结论:额眉部除皱术宜于额肌下分离,避免损伤相关的血管神经。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额支的分布与面部上提术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明确面神经额支在颧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的分布。方法 对9人尸头(18例)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 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 ̄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交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0/90);前1/3段次之,中38.89%(35/90);后1/3段又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面神经额支在颧弓及颞部的软组织走行层次和分布。方法对9具尸头(18侧)颜面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额支的分支数目为3~7支,平均5支,无恒定的行径及体表投影。将颧弓均分成三段,统计跨过各段表面的额支分支数,发现额支并非仅限于颧弓的中后段,而是近全颧弓均有额支分支跨过,其分布密度以中1/3段最高,占总数的4444%(40/90);前1/3段次之,占3889%(35/90);后1/3段又次之,占1667%(15/90)。额支分布于颧弓和颞部的浅筋膜层(即SMAS)的深面,其前段表面分支支配下外侧的眼轮匝肌,中段表面分支支配外侧的眼轮匝肌及少部分额肌,后段表面分支支配额肌和耳前肌。结论行骨膜下剥离面部上提术时,为减少面神经额支的损伤,应注意辨认颞部和颧弓部位的软组织层次,并非靠限制颧弓部位的解剖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神经颞支、颧支的终末分支进入眼轮匝肌位置和体表解剖.方法选择6具新鲜尸体标本,观察解剖面神经颞支、颧支,辨别出进入眼轮匝肌的颞支、颧支与外眦的关系.通过外眦做一垂线和水平线,使之分别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行.通过外眦的垂线和水平线来确定进入眼轮匝肌的神经分支与外眦的解剖关系.结果颞支进入眼轮匝肌时,位于外眦水平线平均为2.64cm,位于外眦垂线外平均为2.40cm.在眼轮匝肌的侧缘、颞支和颧支的垂直距离平均为1.54cm.结论位于面神经走行的上或下、与其平行的切口,不易损伤面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鱼尾纹除皱术的颞额区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开展内窥镜眼角鱼尾纹除皱术中减少面神经颞支损伤的概率。方法 在36侧成人头部标本上,探讨颞额区层次特点及其面神经颞支的定位。结果 面神经颞支位于颞浅筋膜和额肌的深层,通常有1-4分支,第1支先位于关节结节前方8.1±2.1mm,然后向内上方于走进入额肌或眼轮匝肌上部,位于骨性眼外毗外毗上方33.8±4.9mm。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