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检测,挖掘和评价其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烟台市ADR监测中心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所报告的数据进行ADR信号挖掘,ROR 95%置信区间(CI)下限>1提示出现警戒信号。 结果:提取数据库中38 324份ADR报告信息,排除重复和联合用药报告后纳入分析的有31 954份,其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怀疑药物的ADR报告392份。392份报告中共有ADR 518例次(1份患者报告中可能含有多个ADR),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皮疹,有163例次,其次是瘙痒,有122例次。经ROR法检测出来的ADR信号共10个,其中3个说明书中没有提及,提示为高风险信号。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关性皮疹和瘙痒值得重点关注,对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进行ADR信号的检测和分析,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 要药品使用者的自发报告能够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与医务人员的自发报告互为补充,因而,在药物警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来自药品使用者的自发报告还能够提供药品不良反应的一手信息,影响药品不良反应“耐受性”的界定。与其他相关组织开展合作、强调药品使用者的自发报告对于他人及药物警戒的好处,有利于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意识的提高。同时,媒体的关注也在促进药品使用者自发报告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促进药品使用者的自发报告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8年,哈尔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了大量来自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自发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截至11月30日前,哈尔滨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呈报系统内的3668例ADR报告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涉药单位对安全用药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已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并在逐步完善中.本文介绍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中关于个例安全性报告规范的主要特点及现状,以期该规范能帮助提高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自发呈报系统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量已经具备筛选信号的规模。通过对广东、上海、江苏3个省级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采用的不同信号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及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新  温宝书 《中国药事》2019,33(11):1217-1221
目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首次引入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原有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已不能满足我国药品监管的要求,需要从法规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整体设计。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WHO、FDA和EMA网站等,比较分析WHO、美国和欧盟的药物警戒制度。结果与结论:对比WHO、美国和欧盟的药物警戒制度发现,我国的药物警戒制度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本文从法律法规框架、科学监管体系、建立专业数据库以及加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报告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药物警戒信号管理体系,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药物警戒信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法,系统对比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相关监管机构在药物警戒信号定义、来源、检测方法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我国药物警戒管理工作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监管机构对于信号的定义并不统一,欧盟药品管理局采用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第8工作组的定义,美国FDA采用自定定义,而日本监管机构未有明确定义;目前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仍主要依靠自发报告系统,且均已开展基于自发报告系统的信号检测,其中欧盟以比例报告比值比法为主,美国以多项伽马泊松分布缩减法为主,日本以报告比值比法为主;欧盟对于信号管理流程设有专门的指南,而美国和日本尚缺乏。建议我国应加快健全药物警戒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系统的药物警戒实践指南,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并推进数据挖掘方法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以加速我国药物警戒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进行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检测,并研究已知ADR报告对ADR信号检测效率的影响。方法建立ADR信息库以自动判别ADR数据库中已知ADR报告,采用PRR信号检测算法对上海市2004--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进行信号检测,并计算可解释度以评价检出的信号。结果建立了包含1261种药物,4238种药物-事件组合的神经系统ADR信息库;筛除已知ADR报告后神经系统ADR信号检出率提高了24.64%;经信号检测获得神经系统ADR信号98条,包括卡培他滨-咽下困难、吗替麦考酚酯-视觉异常、头孢他啶-精神病等值得关注的信号。结论筛除已知报告能显著提高神经系统ADR信号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调查研究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工作开展的现状,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组织体系建设、制度政策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以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整群抽样,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相应统计结果。结果:陕西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工作现状、制度建设、上报情况良好,但工作人员满意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组织建设;优化办公条件;保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经费;加强工作交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了解2012~2014年驻陕西省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变化趋势,为药品生产、监督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收集到的81 585份驻陕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基本情况、严重程度、报告来源、性别年龄、累及系统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涉及214家药品生产企业,约1 500种药品。①合并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长明显。②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快速增长。③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呈上升趋势;0~6岁患者报告数量略有增长,50岁以上患者报告数量快速增长;④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等。⑤不良反应报告涉及80%以上化学药品,17%以上中成药。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占比逐年下降;药品剂型以片剂、注射剂、胶囊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为主。结论:驻陕西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不良反应报表的上报总体情况较好,但“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仍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我国不良反应报告的来源构成中,由企业上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报告患者性别比例相近,老龄化加剧;少数大中型企业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较高;药品不良反应集中发生于口服和注射给药,而注射给药可能与抗菌药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托法替尼的不良事件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挖掘其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FAERS数据库中提取2011—2022年托法替尼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 the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对托法替尼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器官(system organ class,SOC)归类得到有效信号。结果 纳入的65 535份报告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75岁,上报国家主要为美国;利用ROR和PRR法筛选后共得到545个信号,经系统器官分类后主要集中在各类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反应、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疾病等,其中报告数较多的依次为疼痛、关节痛、状态恶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信号强度依次为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下降、沮丧、免疫恢复性葡萄膜炎、红细胞沉降率异常等。同时本研究检测到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心脏等方面安全信号。结论 有效利用ROR法和PRR法挖掘托法替尼的不良反应信号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中丁苯那嗪和氘丁苯那嗪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2个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丁苯那嗪与氘丁苯那嗪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提取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挖掘不良反应风险信号。结果 共得到丁苯那嗪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1 468例,氘丁苯那嗪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3 097例,对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分析,分别检测出丁苯那嗪39个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氘丁苯那嗪35个不良反应信号。按照不良事件报告数进行排名,丁苯那嗪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超说明书使用、死亡、药物无效、抑郁、治疗不服从;氘丁苯那嗪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药物无效、运动障碍、抑郁、嗜睡、失眠。结论 氘丁苯那嗪通过结构改造,优化了药动学参数,减少了给药剂量和频次,从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检测到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与原型药物相比有所减少,但需注意其自杀风险,提示临床予以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双膦酸盐类药物(bisphosphonate,BPS)的不良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挖掘其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以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FAERS提取2004年第1季度—2020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比值比(report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法对BPS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器官归类。结果 经过筛选后,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累及19个系统,共1 072种信号;唑来膦酸共累及20个系统,共709种信号;利塞膦酸累及20个系统,共638种信号;帕米膦酸累及18个系统,共456种信号;伊班膦酸累及19个系统,共361种信号。结论 该研究有效利用ROR法和PRR法挖掘出5种BPS的ADR信号,5种BPS之间ADR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AIMS: In spon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s,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methods facilitating the automated detection of signals concerning possibl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ddition, special attention is need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sulting from possible drug-drug interactions. We describe a method for detecting possible drug-drug interaction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calculate ADR reporting odds ratios. METHODS: To illustrate this method, we analyse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delayed withdrawal bleeding' resulting from a poss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itraconazole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in reports received by the Netherlands Pharmacovigilance Foundation LAREB between 1991 and 1998. RESULTS: In total 5,503 repor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odds ratio, adjusted for year of reporting, age and source of the reports, for a delayed withdrawal bleeding in women who used both drugs concomitantly compared with women who used neither oral contraceptives, nor itraconazole, was 85 (95% CI: 32-230). CONCLUSIONS: Sinc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 can only generate signals concerning possible relationships, this association needs to be analysed by other methods in more detail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l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This approach might be a promising too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dures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of possible drug-drug interactions in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has maintained a spontaneous voluntary system for the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events for over three decad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Registry for drug-related aplastic anemia, the current FDA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FDA-SRS) was initiated in response to the public reaction to thalidomide induced phocomelia (1). A serious omission of the system has been a lack of focus on ADR observations by the health care provider. The Massachusetts Division of Food and Drugs was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ilot projects to promote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events. The Massachusetts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ject tried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filed by physicians. The basic focus of the project was to utilize various promotional mechanisms to convince providers that ADR reporting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safeguard. The project also attempted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reporting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6.
姬长存  崔瑶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36-137
目的分析本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和早期发现,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本院2013年1~6月收集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院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37.5%;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64例,占66.7%;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为多见,为46例,占47.9%;涉及受损系统以及临床表现中皮肤损伤最常见,为31例,占32.3%。结论掌握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特殊用药患者,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尽量减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个案报道是临床研究报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报告罕见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本文从个案报道的概念、分类及报告规范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依据不良反应个案报告的方法学特点,参考国际个案报道的撰写规范,提出并制定了不良反应个案研究建议报告条目,以供医疗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A program coordinated by a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to improve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reporting in a hospital is described. At a 520-bed teaching hospital,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asked to design a new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 that would encourage clinicians to report ADRs. A new system was implemented on a general medical unit: A physician, pharmacist, or nurse telephoned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when an adverse drug reaction was suspected, and drug information personnel followed up on the report, completing all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 and documentation. A standard algorithm was used to evaluate causality of the reported reactions. Pertinent data were entered on a form and retained in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primary physician's approval was obtained before a reaction could be reported on an FDA drug-experience form.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personnel reviewed the ADR data monthly to detect any trends that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and to prepare a report for the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committee. Nurses, physicians, and pharmacy personnel were oriented to the new system before its implementation and were subsequently informed about reported ADRs and use of the system through newsletters and meetings. In the initial three-month period, 23 ADRs involving 19 drugs were reported from the medical unit; in a six-month period befor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ystem, no ADRs had been reported. This ADR reporting system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drug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9.
潘虹  曾莉  沈黎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5):1242-1247
目的 探讨尼达尼布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4年10月—2023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集尼达尼布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4篇文献,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66.21±14.73)岁。大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0 d内,主要累及消化系统(7例)、泌尿系统(4例)。结论 尼达尼布可致多种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反应,因此,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用药监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报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