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及时发现龙岩市霍乱疫情,掌握外环境和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为高效处置疫情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霍乱高发季节检索腹泻病门诊就诊病例,开展水体及相关食品污染监测.结果 龙岩市2011-2015年共检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2 028份,检测海(水)产品及其它食品1 498份,未检出霍乱弧菌;检测城市及周边水体、水产品养殖水体共970份,捡出4株01群稻叶型非产毒霍乱弧菌.结论 龙岩市外环境水体存在霍乱弧菌污染,加强监测是做好疫情态势评估、及时发现处置疫情的重要手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好霍乱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广西霍乱病例及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选择2个国家监测点,8个自治区级监测点按相关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2007年共检测腹泻病人11385例,重点人群17771例,未发现阳性;检测水体2045份样品,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0.09%;海水产品431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0.20%;阳性均为O1群霍乱弧菌污染,霍乱毒素基因检测11株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和管理,做好群众安全食用海水产品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厦门市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水产品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霍乱监测方案》及《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的规定,于2004—2013年在全市六个区选择监测点,对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及腹泻病人标本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由各区疾控中心每月汇总上报,由市疾控中心统一整理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共采集外环境各类标本15 351份,检出O1群霍乱弧菌165份(1.01%),未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共采集食品标本20 545份,检出O1群霍乱弧菌248份(1.21%),未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共对45 284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粪检率为82.09%,共发现霍乱病人2例和带菌者2例。结论厦门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O1群霍乱弧菌,是外环境水体中的正常菌群,应继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致病菌及传染源,以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1998~2007年北京市西城区霍乱监测结果,为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西城区外环境水体、熟食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4~10月份,对农贸市场、超市市售海(水)产品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1~12月份,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霍乱带菌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6—9月。结果共监测各类标本52503件,检出霍乱弧菌36件,其中海(水)产品35件,流动人口粪便样品1件,总阳性率为0.07%;水产品阳性率为0.48%,其中以牛蛙阳性率最高(8.75%),其次为甲鱼(4.85%),血清学分型中,18件为小川型,17件为稻叶型,1件为0139群霍乱弧菌。结论应加大水产品监测力度,及时发现致病性病原菌,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其盛  栾玉明  郭宁晓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16-211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2006—2008年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水产品等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主动监测、专项调查等方法对海珠区辖区内2006—2008年的腹泻病人、外环境水体、水产品、食品、重点人群等进行监测。结果 3年共采集各类标本9180份,检出霍乱弧菌11份,总阳性率为0.12%。2006—2008年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0.05%、0.02%和0.01%,外环境水体监测阳性率分别为1.85%、1.50%、1.22%;2008年水产品监测阳性率为0.43%,2006及2007年无阳性样品;2007年腹泻病人及重点人群监测阳性率0.10%,2006及2008年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食品监测中未发现阳性样品。3年来该区共发生4起霍乱暴发疫情,每起各1例病例,以O139群血清型为主。结论该区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白山市外环境水体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菌型分布和致病性,掌握其流行规律,为感染性腹泻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2008年8月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进行了连续定点的监测,并对部分菌株进行了霍乱肠毒素的检测。结果共检测水样200份,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70株,可以用诊断血清分型的有41株,可分型率为58.57%,未定型29株,占41.43%。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5株。结论通过对鸭绿江水系白山段水体的监测,证实该水体中广泛存在着非O1群霍乱弧菌,其血清分型是复杂和分散的。首次分离出携带霍乱肠毒素毒力基因(CT)的非O1群霍乱弧菌。鸭绿江水系中非O1群霍乱弧菌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污水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珠江河口水体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珠江河口水体01/0139群霍乱弧菌的污染情况,提出改善水体霍乱弧菌监测的建议,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霍乱监测资料和疫点分布状况,在珠江水系广州段选择设立24个采样点,每月采集水体标本进行01/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噬菌体一生物分型、PCR检测毒力基因、K-B法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3月~2007年2月共采取862份水体样本,其中有67份检出01或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7.77%,血清型以01群为主,尤以稻叶型占优;01群菌株均为非流行株,2株0139群菌株检出ctx毒力基因;菌株耐药分析发现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谱有所差异.结论:01/0139群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环境中广泛存在,常年均可从水体中分离获得.必须加强环境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林市2005年-2011年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水产品等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主动监测对玉林城区内2005年-2011年的腹泻病人、外环境水体、(海)水产品、食品、重点人群等进行监测。结果:7年共采集各类标本15922份,检出霍乱弧菌36份,总阳性率为0.23%。2005年-2011年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0.06%、0.67%、0.04%、0.29%、0.16%、0.00%、0.47%,外环境水体监测阳性率为0.26%。(海)水产品监测阳性率为0.55%,腹泻病人及重点人群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食品监测中未发现阳性样品。结论:我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2002-2009年霍乱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及时发现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采取全省常规监测和疫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湖南省2002-2009年共发生37起霍乱疫情,报告病例86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常规外环境监测样品320279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211份,均为海水产品;疫点检测人粪便样8655份,检出带菌者102例,阳性率为1.18%;检测外环境样1599份,阳性55份,阳性率为3.44%;来自病人、带菌者、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高度同源。结论甲鱼等水产品被污染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并做好农村聚餐的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0.
罗铭  李文  蒋宁  陆运龙  叶瑞国  林欣  宋斌  张耀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59-2260
目的了解玉林市霍乱弧菌污染的动态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5—10月对食品、外环境水体和海(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的监测。采集市区范围的池塘、江河水、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集贸市场的食品、海(水)产品以及部分水产养殖水,进行O1群及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结果各类标本共检测1 172份,检出霍乱弧菌9份,总阳性率0.8%。其中蛙类47份,阳性率10.6%;鱼类605份,阳性率0.7%;食品63份、在龟类(43份)、蔘藻类(14份)、贝类(69份)、虾类(37份)、江河水(210份)、排污水(61份)、池塘水(18份)、养鱼水(5份)中均未检出。结论该市水产品中有霍乱弧菌存在,应加强监测和加大对市民不吃生鱼虾等的宣传教育,以防止霍乱弧菌引起食源性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梧州市海水产品和水样霍乱监测结果,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广西霍乱监测方案》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第六版),对海水产品和水样进行采样监测、分离和鉴定。结果 2009 - 2015年梧州市共监测海水产品和水样2 877份,阳性71份,总阳性率2.47%;其中海水产品监测1 790份,阳性55份,阳性率3.07%;水样监测1 087份,阳性16份,阳性率1.47%;海水产品和水样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99,P = 0.007);不同样品中以蛙类标本检出阳性率最高,阳性率高达13.01%;3个城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16,P = 0.007);71株阳性标本中,O1群稻叶型34株,小川型30株,O139群6株,非O1群非O139群1株;71份菌株均为非产毒株,霍乱肠毒素(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18份小带联结毒素(Zot)毒力基因阳性,阳性率25.35%。结论 梧州市外环境存在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因素,海水产品存在外源与本土2种情况污染,应加大对海水产品尤其是蛙类的监测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制度,避免霍乱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鳖卵中弧菌科致病菌的携带情况,特别是霍乱弧菌的携带频率及其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庆大霉素和麦康凯琼脂分离,按有关文献鉴定目的菌;应用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血清(VBO)对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4批208枚卵中,弧菌科阳性卵53枚(25.5%),分属弧菌科2属6种,其中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的阳检率分别为11.0%、1.0%和1.0%;豚鼠气单胞菌、亲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的阳检率分别为7.7%、4.3%和0.5%.4批卵中均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卵,阳检率6.6%~25.0%,平均11.1%;从中鉴定出O9、O10、O51、O31、O35、O40和O77等7个血清型,后4型为省内新检出.[结论]鳖的种卵中携带弧菌科致病菌相当普遍,特别是霍乱弧菌,但尚未检出引发霍乱的O1和O139血清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无锡市锡山区河水中检出的1株可疑霍乱弧菌进行种属鉴定。方法采集外环境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参照1999年《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2008年《霍乱诊断标准》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结果实验中使用3家单位的血清进行血清凝集反应,结果截然相反。2家国产血清结果为阳性,泰国产血清结果为阴性。经荧光定量PCR基因核酸检测表明该菌株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结论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对于可疑的霍乱弧菌,不能单纯靠传统的血清学诊断和生化鉴定,需要分子诊断方法,这样可以从分子水平为弧菌科细菌的种属鉴定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Cholera is an acute intestinal disease caused by infection of the Vibrio cholerae bacterium. Often manifested as a constant diarrhoeal disease, Cholera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tality as well as economic loss due to the strain on health care. Cholera often affects nations with lower economic status. The recent outbreak of cholera in the Republic of Congo and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has affected thousands of people. Here we review the past cholera epidemiology,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bacterium, and the 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that affect the treatment and eradication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思明区主要食品的卫生状况,为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样水产干制品、干食用菌、茶叶、蜜饯、直饮水、水果蔬菜等11类食品214份,开展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此次监测的直饮水、水产干制品和干食用菌超标率很高,分别为26.4%、37.5%和82.4%。结论问题食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加快国家标准的更新步伐。  相似文献   

16.
金玉娟  甘丽萍  陈应坚  杨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15-16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09年6—10月间采集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期间发生的5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样品共548份,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8份样品分离到22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2份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35株且均携有tdh产毒基因,21株血清型为O3∶K6,其余14株为O4∶K8。506份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25.0%),其次为O3(10.1%)、O1(6.4%)、O10(6.4%)。结论在深圳市龙岗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是带有tdh基因的O3∶K6或O4∶K8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该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厦门市思明区多年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种类、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思明区2007-2014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样品信息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共接到114起疑似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送检样本,检测各类样本共857份,其中71起检出目标病原菌。依次以副溶血性弧菌(38.6%)、金黄色葡萄球菌(10.5%)、蜡样芽胞杆菌(5.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6%)和沙门菌(2.6%)为主要致病菌,第三季度发生率最高为49.1%(56/114)。结论 思明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且O3血清型为主;夏秋为高发季节。诺如病毒是非细菌性食源性感染的主要病毒。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3~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外环境中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体和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情况。[方法]2003~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5~10月采集水产品和水体,检测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结果]5年合计,从922份水体中检出3株霍乱弧菌,从1040份水产品中检出6株霍乱弧菌。9株霍乱弧菌均为O1群,其中小川型4株、稻叶型5株,均为霍乱弧菌肠毒素CT阴性的无毒株。[结论]厦门市海沧区外环境中的霍乱弧菌主要是O1群非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