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该组合疗法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将156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78)给予常规肩部功能锻炼+中频电疗法,观察组(n=78)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MPQ肩关节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另外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评分中的PRI、VAS、PPI评分与总评分均明显低于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中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TNF-α、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推测抑制炎性介质分泌、降低SP与PGE_2水平可能是桂枝附子汤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髋周筋膜手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104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髋周筋膜手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F-36评分、AOFAS、NPRS评分和足底筋膜厚度、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AOFAS、NPRS评分和足底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髋周筋膜手法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桂枝附子汤加减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镇痛效应和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两组均参照指南进行肩部功能锻炼,对照组用中频电疗法,采用连续模式,20 min/次,1次/d,6次/周。观察组则采用桂枝附子汤加减中频导入,20 min/次,1次/d,6次/周。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评价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S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寒湿痹阻证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81.9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的3个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寒湿痹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P,TNF-α,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采用附子汤加减中频导入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能进一步的减轻疼痛、改善寒湿痹阻症状,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介质和下调SP和PGE2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施颖初  吕伟剑  黄飞虎 《新中医》2022,54(9):176-17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腰椎功能量表(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检测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1周、4周,2组IL-1β、IL-6、TNF-α、NO水平逐渐降低,SOD水平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IL-1β、IL-6、TNF-α、NO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1周、4周,2组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SF-MPQ总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PRI、PPI、VAS评分及SF-MPQ总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1周、4周,2组JOA评分逐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桂温经汤加味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诊治的肩周炎患者共有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每日1次,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在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的基础采取麻桂温经汤加味内服,1剂/d,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五羟色胺(5-H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b),全血黏度以及血清PGE2,SP,5-HT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1%(57/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χ^2=4.685,P<0.05)。结论:麻桂温经汤加味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下调疼痛介质PGE2,SP,5-HT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6.
寿可可 《新中医》2015,47(4):233-235
目的:观察推拿理筋手法联合电针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铍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理筋手法联合电针治疗。采用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情况,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表(JOA)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SF-MPQ量表各维度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现在疼痛状况(PPI)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理筋手法联合电针减轻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疼痛,改善血液流变,临床疗效优于铍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治疗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及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肩关节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条口透刺承山穴结合推拿手法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吲哚美辛肠溶片口服及肩部功能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条口透刺承山穴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PI)]、肩关节功能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SP、TNF-α、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条口透刺承山穴结合推拿手法可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乐治筋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平乐治筋手法加中药熏蒸,对照组予膝关节点穴疗法加狗皮膏贴敷,两组均配合膝关节自主功能锻炼。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Lequesne指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115例。(2)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84.2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关节疼痛、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及综合指数、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乐治筋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收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用塞来昔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正骨推拿疗法治疗,隔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3~5天治疗1次,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各评价1次。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CL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受限、局部僵硬症状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判定临床疗效,记录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时疼痛VAS评分、SPADI及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受限、局部僵硬评分均降低,UCLA评分升高,治疗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2周、4周时组间比较,研究组疼痛VAS评分、SPADI及中医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风寒湿证肩周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与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CM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在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03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针灸组29例,推拿组32例,综合治疗组(补肾宣凝汤+针灸+推拿)组42例,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3组疗程共为22 d。进行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McGill疼痛问卷(SF-MPQ)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 结果: 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6%,优于针灸组的72.4%和推拿组的78.1%(P<0.05);治疗后3组Constant-Murley各维度(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疼痛、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活动评分高于针灸组和推拿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F-MP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针灸组和推拿组(P<0.01);综合治疗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及健康状况主观感觉评分均高于针灸组和推拿组(P<0.01)。 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改善慢性期肩周炎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新中医》2020,52(2):162-165
目的:观察在按摩手法和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导入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寒湿瘀阻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予按摩手法治疗,并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中药超声导入治疗。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价日常活动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和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VAS评分和A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3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2组肌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肩关节活动度3个维度的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按摩手法和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导入治疗肩周炎,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宣痹汤合白虎桂枝汤内服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疗效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患者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片+布洛芬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痹汤合白虎桂枝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自我疼痛评价,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情况,记录疼痛缓解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综合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3,7,10天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压痛、红肿、活动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SR,U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宣痹汤合白虎桂枝汤加减内服的使用能减轻AGA疼痛,缩短疼痛时间,减轻炎症反应,能更有效、更快控制AGA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Ⅰ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自主功能锻炼;Ⅱ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自主功能锻炼。治疗结束后采用简化M cG 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患者疼痛情况,并测定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F-MPQ评分中的疼痛感觉、疼痛情感、视觉模拟量表和现在疼痛状况评分均有所降低,Ⅰ组疼痛感觉、视觉模拟量表和现在疼痛状况评分降低程度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增加,增加程度Ⅰ组大于Ⅱ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能全面彻底地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在减轻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拿手法配合针灸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参照组患者,但肩关节功能评分远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火龙灸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媛 《新中医》2021,53(3):151-154
目的:观察火龙灸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艾灸治疗,研究组采用火龙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简式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变化,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组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MP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MPQ、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火龙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缓解肩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Hegu needling at Ashi points in patients with adhesive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SP). Methods:A total of 60 SP c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in each group.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egu needling at Ashi points and normal needling at other local points.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needling at local points alon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then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sing 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 an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houlder scoring system. Results:Hegu needling at Ashi points can substantially alleviate pain in patients with adhesive SP, show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1 or P<0.05). In addition,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btained better effects in abductor muscle strength, endurance, arm raising, internal rotation, external rota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and joint stabilit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or P<0.05). Conclusion:Hegu needling at Ashi points is effective for adhesive S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以热敏灸,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刺络拔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肩关节功能评分(JOA),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观察组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有增大,观察组内旋、外旋、外展、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肩部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