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CK19 mRNA、CEA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采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7例胃癌患者和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常规行H-E染色细胞学检查,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并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阳性对照。结果67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8.2%(39/67);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3.7%(36/67);CK19 mRNA和CEA mRNA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7.2%(45/67),皆高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19.4%(13/67),而13例细胞病理学检查阳性患者的CK19 mRNA、CEA mR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CK19 mRNA、CEA mRNA阳性率与肿瘤胃壁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和胃癌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敏感性高,对于早期诊断胃癌患者腹腔种植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腋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CK19、CEA和SBEM mRNA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ANN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AE1/AE3)在其淋巴结中的表达,以判定微转移;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hMAM、CK19、CEA、SBEM mRNA的表达。结果 ANN组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7.42%,有微转移的患者外周血hMAM、CK19、CEA和SBEM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18%、29.41%、23.52%和35.29%,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4种标记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结论外周血中的hMAM、CK19、CEA和SBEM mRNA联合检测可能为预测ANN乳腺癌患者淋巴道转移和微转移提供有用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89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CK19及CEA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巢式RT—PCR技术检测89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20、CK19、CEA mRNA的表达。结果:89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CK19及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44%、34.83%及52.81%;三基因同时检测时,至少1个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表达率为71.91%,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CK20、CEA可作为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生物学标志,RT—PCR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可为了解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判断预后及监测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CEAmRNA和CK19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大肠癌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EA水平;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EAmRNA和CK19mRNA水平。分析血清CEA、CEAmRNA、CK19mRNA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病理因素关系;比较CEA、CEAmRNA、CK19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EA、CEAmRNA、CK19mRNA水平在DuckesC+D期患者的表达率明显高于DuckesA+B期患者。CEA+CEAmRNA+CK19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CEA、CEAmRNA、CK19mRNA任何1项检测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CEA-i-CEAmRNA、CEA+CK19mRNA、CEAmRNA+CK19mRNA任何2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CEA、CEAmRNA和CK19mRNA可提高大肠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细胞角蛋白19基因诊断淋巴结微转移癌灶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判断肿瘤预后,指导综合治疗。方法应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RT-PCR方法对上皮性肿瘤及淋巴结进行CK19mRNA检测。结果5例正常淋巴结无CK19mRNA表达;15例乳腺癌、10例胃癌、11例大肠癌均表达CK19mRNA;82个淋巴结中,组织学检查11个有肿瘤转移,其CK19RT-PCR也为阳性,其余71个无肿瘤浸润淋巴结,经CK19RT-PCR发现16个表达CK19mRNA。结论CK19RT-PCR方法提高了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其它部位(外周血、骨髓)微转移癌灶的检测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PCR 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 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检测腹腔冲洗液上清液中CEA蛋白(P-CEA)含量;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和CEA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和52.2%,明显高于P-CEA(35.8%)、CK20 mRNA(34.3%)和PLC(31.3%)(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巢式 RT-PCR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及CEA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mRNA(CEA mRNA)及细胞角蛋白19 mRNA(CK19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病理类型、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EA mRNA及CK19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及CK19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28/48)、68.75%(33/48),在BLD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3.33%(2/15),而健康对照组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及CK19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8%(5/18)、83.33%(10/12)及44.44%(8/18)、75%(9/12)。外周血CEA mRNA及CK19 mRNA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SCLC患者早期(Ⅰ、Ⅱ期)外周血中也有微转移的存在,说明微转移可能是NSCLC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CEAmRNA与CK19 mRNA均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较为合适的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 2 0 5枚淋巴结。结果 :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 18枚 (8.8% )微转移淋巴结 ,而CEAmRNART PCR法共检出 46枚 (2 2 .4% )微转移淋巴结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11例患者中有 6例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此 6例患者的重新TNM分期均有所上升。随访中发现有 2例微转移阳性患者分别于根治术后第 6、9个月出现复发。结论 :应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CEAmRNART PCR法可以检测出常规病理检查遗漏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而且RT 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更为敏感。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A,CEA mRNA和CK19 mRNA检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液中TA,CEA mRNA,CK19 mRNA的临床意义,评价三者诊断NSCLC血液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NSCLC组74例,非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 51例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 36例,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TA,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EAmRNA和CK19 mRNA.结果:NSCLC组血液TA,CEA mRNA和CK19 mRNA阳性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1),且TA和CEA mRN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高于CK19 mRNA,但不同类型NSCLC检测3个指标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液TA,CEA mRNA和CK19 mRNA有助于发现NSCLC细胞血液转移,且TA和CEA mRNA的价值高于CK19 mRNA,但此3个指标可能无助于鉴别NSCLC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细胞角蛋白18基因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8(CK18)mRNA表达的方法,判断胃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状况,探讨18 mRNA表达在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细胞角蛋白18 mRNA为标志基因,用RT-PCR法检测35例胃癌的298枚淋巴结及良性胃病变的淋巴结20枚。结果:对照的良性胃病变淋巴结无CK18 mRNA表达,胃癌组的298枚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99枚(33.2%),而RT-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阳性133枚(44.6%),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查为阴性的199枚中,经CK18 mRNA RT-PCR法检测有34枚阳性(17.1%)。 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CK18 mRNA是诊断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114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CK-19mRNA阳性率为36.8%(42/114),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绝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化疗后CK-19mRNA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CK-19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19、CK20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和收集53例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巢式RT-PCR法联合检测其CK19、CK20mRNA表达情况,另取15例上皮性肿瘤组织的为阳性对照,15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结果:53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19阳性率为35.8%(19/53,CK20阳性率41.5%(22/53),两者至少1项阳性者69.8%(31/53)。15例肿瘤组织中CK20阳性率为100%(15/15),CK19阳性率86%(13/15);15例阴性对照CK19阳性2例,CK20阳性1例,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肿瘤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CK19、CK20mRNA可作为检测上皮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靶基因。联合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可增加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4.
古丽 《重庆医学》2015,(29):4120-4122
目的:研究红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CK19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研究对象160例,其中结肠癌患者52例(结肠癌组),结肠息肉患者55例(结肠息肉组),健康者53例(对照组),比较3组外周血CK19 mR‐NA表达差异,分析CK19 mRNA表达情况与结肠癌的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比较CK19 mRNA与CEA和CA199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受试者外周血的CK19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3,P<0.01),结肠癌患者CK19 mRNA阳性表达最高;不同Dukes分期(χ2=16.14,P<0.01)、分化程度(χ2=8.155,P=0.017)、肝转移情况(χ2=13.68, P<0.01)所对应的结肠癌患者的CK19 mRNA阳性并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19 mRNA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947,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EA和CA199。结论 CK19 mR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转移有着重要的相关性,其对于结肠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EA和CA19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是否可作为判断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E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9和CEA mRNA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62.2%和53.3%,在30例乳腺良性患者血清中CK19 mRNA阳性率为3.3%,无CEA mRNA表达.乳腺癌患者和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K19、CEA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和CEA 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EA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两项指标有望预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分子微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K19、Lunx mRNA表达对于肿瘤微转移的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46例NSCLC患者(其中肺癌Ⅰ期组6例,Ⅱ期组9例,Ⅲ期组14例,Ⅳ期组17例))和同期18例良性肺部疾病(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进行检测。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Lunx、CEA、CK19 mRNA的阳性率为52.2%、43.5%、41.3%,其中Ⅰ期组Lunx、CEA和CK19 mRNA的阳性率为16.6%(1/6)、16.6%(1/6)和0%(0/6),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Ⅱ期、Ⅲ期和Ⅳ期组NSCLC患者Lunx mRNA的阳性率为44.4%(4/9)、50.0%(7/14)、70.6%(12/17),CEA mRNA的阳性率为33.3%(3/9)、50.0%(7/14)、52.9%(9/17),CK19 mRNA的阳性率为22.2%(2/9)、42.9%(6/14)、64.7%(11/17),肺癌Ⅱ期组Lunx、肺癌Ⅲ期组CEA和Lunx、肺癌Ⅳ期组CEA、CK19、LunxmRNA表达阳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检测外周血CEA、CK19、Lunx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克服RT—PCR法检测肿瘤微转移的假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克服RT-PCR法检测恶性肿瘤微转移时出现假阳性的方法,作者运用该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食管癌患者病理证实有转移的淋巴结中角蛋白19(CK19)基因的表达,同时还分别运用套式RT-PCE或RT-PCR法检测了10例良性肺和食管肿瘤患者正常淋巴结中CK19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设立分别以未经逆转录的R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的对照可观察到是否存在CK19假基因的干扰所造成的假阳性,而在逆转录前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消化RNA可消除这种假阳性。运用套式RT-PCE法测定DNase消化后的正常淋巴结RNA可发现CK19基因非法转录所致假阳性,调整方法灵敏度,使之刚好能区分正常和转移淋巴结是解决此类假阳性的合适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mRNA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NSCLC患者,2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K19)、癌胚抗原(CEA)、粘蛋白-1(MUC1)、肺特异性 X基因(LUNX)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作为NSCLC患者微转移标志物的可行性及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 结果 47例NSCLC患者外周血中CK19、CEA、MUC1、LUNX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8.3%、44.7%、61.7%、57.4%;在良性肺疾病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8%、11.5%、0.0%、0.0%;健康组的外周血中没有四者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NSCLC组外周血CK19、MUC1、LUNX mRNA阳性表达率在鳞癌和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腺癌患者与鳞癌患者中的CEAmRNA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MUC1、LUNX mRNA阳性率随分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而CK19、CEAmRNA与肿瘤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CK19、CEA、MUC1、LUNX mRNA阳性率均增高,而且,MUC1、LUNX 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①CK19、CEA、MUC1、LUNXmRNA可以作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②CEA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说明其对判断病理类型有一定意义;③MUC1、LUNXmRNA表达阳性率随TNM分期的增高而增加,随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在诊断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法,测定2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2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108例乳腺癌患者(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20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CEA mRNA的表达.以上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转移.结果 28名健康对照者CK19 mRNA和CEA mRNA两个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中,CK19 mRNA阳性1例(5%),无CEA mRNA表达阳性者.108例乳腺癌患者中,26例(24.1%)CK19 mRNA阳性,23例(21.3%)CEA mRNA阳性,15例(13.9%)两者均阳性.在108例乳腺癌患者中,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CK19 mRNA和(或)CEA mRNA的表达高于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88例行手术切除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阴性组、阳性组在肿瘤大小、病理分期、kI67,细胞黏附分子CD44变异型v6(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病理分期、kI67、CD44v6、VEGF与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有关.结论 联合检测CK19mRNA和CEA mRNA可提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检出率.肿瘤大小、病理分期、kI67、CD44v6、VEGF可评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CEA- m RNA)指标在诊断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胃癌组织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 ,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NP- PCR)检测 CEA- m RNA。结果 :CEA- m RNA的检出率在 32份胃癌标本为 81 .2 % (2 6 /32 )、在 32份良性胃病标本为 1 2 .5 % (4 /32 ) ,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 (P<0 .0 0 1 )。结论 :检测组织标本 CEA- m 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