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政府在推荐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事务的中国籍助理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竞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时,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曾说,陈冯富珍女士曾长期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工作,是香港第一位女性卫生署长。2003年赴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后,主要负责传染病防控事务,工作成绩卓著。她医疗专业知识扎实,公共卫生管理经验丰富,熟悉世界卫生组织工作规则。她对当前全球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未来发展有系统而成熟的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院》2014,(1):27-27
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2013年12月5日,第十二届内地、香港、澳门卫生行政高层联席会议在香港召开,本届会议主要就应对新型传染病、中医药发展、创新医疗科技、人口老龄化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共有40多位来自三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主管分享了相关经验。 会议达成共识包括:(1)加强新型传染病的防控,在新型传染病疫情沟通方面建立专家层面的工作机制,共享信息,共同研判疫情的形势、诊治方法、病毒监测,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专家意见,同时推动疫苗研发工作。(2)在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中加强三方合作,共同建立专家协调小组,积极协商,整合资源,共同研究探讨建立三地间中药材标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以推进中药材标准的国际化。(3)加强医疗科技创新,三地间加强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传统医药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推动医学科研和创新。(4)合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地将共同在慢性病防治、提升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人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3.
2011年,这是《世界感染杂志》创刊后的第11年。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感染杂志》已编辑出版10卷总58期,刊载了各栏目论文共计1882篇,涵盖了除宁夏回族自治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外的全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稿源比较稳定,并具一定的质量。本刊最早提出了新发传染病和精典传染病的概念,以专稿形式或组织专题及  相似文献   

4.
第2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日前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以及美国、香港等地的共100余名传染病专家到会。与会专家认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作用重大。会议结合我国当前重大传染病防治战略,安排了“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的中医报告会。  相似文献   

5.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是传染病防治的一项基础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疫情信息报告是国家和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及策略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作为我国传染病疫情信息主要来源的医疗机构,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前哨作用,其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与否将直接影响国家及政府的信息发布与通报。为进一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规范我院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自2005年7月开始,我院开展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月质量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两年境外入境人群传染病感染者情况。方法:用临床观察、仪器检查和实验检测等方法。对来上海检疫局体检的境外入境人群,传染病监测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境外入境人群传染病以乙肝和丙肝感染为主(69.5%),其中台湾、香港、及从事特殊职业人群传染病感染率高。结论:口岸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标准。筛查出传染期患者,督促他们及时治疗,及时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冠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4-115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内容繁多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控制,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救治,以及贯穿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其中,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疫情信息的不准确和渠道的不通畅直接影响着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和控制。2003年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们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疫情及报告信息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8.
满洲里市传染病漏报调查卓娟,王兴华,朱桂华,庞怀德(满洲里市卫生防疫站,满洲里021400)报告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定要求,自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以来,我市在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为预测、预报和控制各类传染病起到...  相似文献   

9.
2021例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武  石海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09-1610
目的了解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儿童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报出的2021例儿童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儿童法定传染病主要以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梅毒、麻疹、流行性感冒为主,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居主要地位,以男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预防可免疫性传染病的发生、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儿童群体保健工作是防治儿童法定传染病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汕尾市城区1960~1999年传染病疫情动态,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自1960年以来上报的传染病疫情,对所有数据核实、整理,采用EXCEL2000统计和疫情分析。结果 计划免疫使相应的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力控制,发病率明显降低,白喉及脊髓灰质炎自1993年起无新病例发生;随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深入、有效的开展,已消除了天花和丝虫病,其它主要传染病如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也呈波动性下降,近年多呈散发,但性病和经血传播性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结论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有效地切断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开展持久、群众性传染病监测与防治工作是我们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汇总1950-2018年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数据,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制度,总结传染病监测体系建设主要进程,从传染病防控法律制度、监测体系建设及防控效果3方面阐述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的进展,以期对新时代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传染病防治法》的认知现况和修改建议,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提供调查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对16727名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总体认知和修改建议的调查。结果:99%的调查对象认为传染病疫情防控主要依据为《传染病防治法》,97.79%的调查对象了解《传染病防治法》,85.01%的调查对象认为《传染病防治法》需要进行完善修订,尤其是疫情监测与预警制度方面。在《传染防治法》立法目的调查中,调查对象认为除了保障人体健康、公共卫生外,还应包括“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健康中国、生物安全”。另外从传染病防控中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医防融合、传染病防治保障措施及法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培训3个层面收集了修改建议。结论:通过明确《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作用和法律定位,增加启动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程序的特定情形,构建医防融合体系,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保障制度,细化公民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可提高新时期新形势下传染病的依法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被其体液污染的环境、物品表面而传播,参与埃博拉患者救治的医务人员存在较大的医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因此,采取适当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十分重要.现结合作者在利比里亚中国政府援建的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从事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实践,介绍了中国援利ETC的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涉及ETC的建筑布局、隔离防护、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并在中国援利ETC成功执行6个月,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同时,总结了在强化隔离防护、手卫生管理、监控呼叫系统应用、感染防控督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ETC的建筑结构、消毒剂及其浓度选择等医院感染防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改进观点,为制定和完善ETC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基层情报机构的情报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情报研究背景、内容、意义、基本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指出加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情报研究,有利于提升我国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和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病是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搭建传染病预警系统,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梯队。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幅提高了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建国70年来,中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本土无脊髓灰质炎新发患者,大幅抑制了乙型肝炎的流行。中国HIV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抑制率达到91%,丙肝的治愈也已成为现实。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中国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因发现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获得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同时,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者也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然而,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需要树立大健康观念,改革和建立适应新时期的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投入,以专业性的科研政策引导传染病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且重要的疾病,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目前感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水平虽不断提高,但感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让广大医疗工作者了解当前感染性疾病研究新进展,本文介绍了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及寄生虫感染等重要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对感染病相关领域的研究与防治进展做一述评,并对将来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远赴非洲等传染病高发区提供医疗服务的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成为任务完成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和谐使命-2017"医院船对吉布提、塞拉利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进行了为期155 d的医疗服务。任务部队采取任务前积极准备(仔细研究任务地传染病流行趋势、目标疾病筛查、强制疫苗接种及药物预防)和任务中严格防控(人员培训、卫生防疫和分级防护等)等策略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了任务期间全体任务人员传染病"零"感染的佳绩。本次任务中采用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可为后续在传染病高发区执行任务的各类人员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传染病防治素养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探究防治素养对疫情相关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借助问卷星平台,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对象为经筛选后居住地为内蒙古的在校大学生。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4 560份,调查对象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6.7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类专业、居住在城市和性格偏外向是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的保护因素,OR(95 % CI)分别为2.027(1.625~2.529)、1.398(1.158~1.688)、1.297(1.040~1.617)、1.322(1.086~1.608);男性、蒙族为具备防治素养的危险因素,OR(95 % CI)分别为0.564(0.460~0.691)、0.790(0.664~0.941)。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具备防治素养为保护因素,不具备防治素养的学生自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几率更大(β=-0.219,P<0.05)。结论: 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民族、性别、居住地、专业和性格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减轻重大疫情发生时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梁万年  赵涛  王全意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05-1407
做好北京市传染病防制工作,要从以下几含方面着手:认清传染病防制面临的形势和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客观规律,实现传染病防制观念上的转变;辩证处理传染病防制工作中的若干关系,实现标本兼治、和谐发展;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制机制,实现经验防制向科学防制的转变;真正落实“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建立北京市传染病防制网络,整合资源,促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收治传染病的种类及分布特点,探讨综合医院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报告的传染病935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59例传染病中,消化道占68.64%,血源性占12.11%,呼吸道占11.41%,性传播占6.74%,生物媒介传播占1.10%;医院诊治排序前五位的是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水痘;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主要分布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内科、外科、皮肤科等。结论传染病是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