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毕节地区麻疹流行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毕节地区2009年共报告麻疹16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2.11/10万。12~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共发生137例,占总病例数的83.03%;10岁以下占总发病率的95.15%(157/165)。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36例,占82.42%。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及时对10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是毕节地区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小儿(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占全部发病数的90%)故称小儿麻疹。1996年以后,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儿童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成人麻疹多起来了,成为成年人的儿科病。北京地区接种麻疹疫苗前7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率为96.7%,成人麻疹发病率仅为0.2%;而接种麻疹疫苗后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降为58.9%,成人发病率则升为15.7%。上海接种麻疹疫苗前成人麻疹发病率占0.89%,而1998—1989年成人麻疹发病率达48.1%。在麻疹暴发流行中成人麻疹也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蓟县麻疹暴发原因。[方法]通过疫情网和现场调查,了解麻疹疫情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12月份蓟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93例,其中﹤7岁发病人数占24.68%,7~19岁占41.22%,﹥19岁占34.1%。病例中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占30.03%,未接种占23.41%,不详46.56%。现场调查结果,麻疹发病率为29.86%(132/442),8岁组发病数最多,麻疹疫苗保护率为60.27%,接种两次及以上麻疹疫苗比接种1次麻疹发病率低。[结论]蓟县麻疹基础免疫率较低,易感人群年龄增大,而复种与加强免疫工作不足是暴发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攸县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流行规律,探讨控制策略.方法 对2008年发生在攸县的25例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年攸县麻疹发病率为3.27/10万,高于2007年的发病水平(0.92/10万),3-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表明,接种者占4.00%,未接种者占52.00%,接种不详占44.00%;未满8月龄1例,占4%.结论 加强儿童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考虑2~5岁年龄组人群开展普种麻风疫苗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丹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卫建  丁彧  杭纪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45-2746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丹阳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2.4/10万,为20年内历史最高水平。本地人口中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上成人为主,占71.4%(30/42),流动人口中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8.2%(30/34),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每5~10年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主动监测、做好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陈桂芳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1):113-113,116
目的:分析重铁分局1991-2000年麻疹流行状况。方法:搜集1991-2000年重庆铁路分局防疫站传染病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十年共有麻疹病例7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09/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总病例数的67.95%,以7-19岁中小学生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4.10%。男女比例为1.4:1;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南,内江地区,91.03%的病例有免疫史。结论:麻疹的防制工作重点是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切实作好7岁组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必要时考虑对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成人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2005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麻疹发病率(6.61/10万)较前5年平均水平(1.39/10万)上升了375.54%,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份,各地区流动人口比例与麻疹发病率成正比关系;发病年龄高峰为8月龄~7岁组儿童(占72.13%)和15岁以上人群(占26.23%);本地与流动人口中的15岁以下儿童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9,P<0.001);未达麻疹疫苗初免接种年龄(8月龄)中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数的29.51%,已达初免年龄的发病人群中无免疫接种史者达65.12%.结论 提示可能有发生麻疹流行的可能,且在流动人群中发生大范围的麻疹暴发疫情可能性较大,应尽快加强对孕龄期妇女、流动儿童、入学新生、民工青壮年等人群的麻疹疫苗预防接种,提高免疫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8.
2001~2006年广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广西麻疹监测资料。结果2001~2006年广西麻疹发病率在1.81~13.3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4月份最多,9月份最少。男女之比为1.34:1,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1.30%,其中0岁组发病率(85.61/10万)最高。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29.54%。未免疫病例占36.28%,有免疫史的占32.52%,免疫史不详占31.20%。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广西麻疹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社区服务中心儿童荨麻疹预防接种史与荨麻疹发病情况的分析。方法本组对2013年1月—2013年13月龙东和嶂背社区服务中心麻疹病例2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出现麻疹儿童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结果观察组27例儿童中,22例无接种史,占81.48%;2例有接种史,占7.41%;3例应急接种,占11.11%;对照组31例儿童中,2例无接种史,占6.45%;26例有接种史,占83.87%;3例应急接种,占9.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接种史与麻疹发病率正相关关系,有接种史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对麻疹的预防工作,扩大麻疹疫苗的接种范围,达到降低麻疹的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成都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成都市麻疹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2009-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平均发病率0.55/10万;3~8月是发病高峰,发病304例(82.38%);≤1岁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296例(80.2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为306例(82.93%)。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加强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及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并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2000——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2000—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2000—2008年平均发病率为7.96/10万。发病地区性差异显著,发病数东部、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1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5.33%,近年来0~岁组和≥15岁组发病比例上升明显。无免疫史的占26.84%,接种1剂次的占19.04%,接种2剂次及以上的占10.43%,免疫史不详的占43.69%。每年3~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发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状态。结论甘肃省麻疹发病有周期性规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小月龄儿童和≥15岁成人发病比例增加给消除麻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并且适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加强疫情监测,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惠州市麻疹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惠州市2003-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市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利用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资料,对惠州市2003-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5年惠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14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9/10万.发病季节高峰在3~6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4岁儿童(75.6%);麻疹病例22.4%未接种麻疹疫苗,58.4%免疫史不详;病例中流动人口占29.0%.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4.6%,保护率为58.5%.结论 惠州市近3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人群麻疹免疫保护水平较低,应在1~14岁儿童中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和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同时要求外来青工新招入厂时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3年深圳市龙华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3年龙华新区麻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华新区共报告107例麻疹病例,年发病率为7.6/10万,较2012年同比上升了84.47%;麻疹发病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占71.03%(其中8月龄的占36.45%,8~11月龄的占18.69%,1~3岁的占15.89%),20~34岁的成人占22.43%;麻疹患者中,外地户籍的占93.46%,其中居住时间3个月的占23.36%;无麻疹接种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87.85%;发病前7~21 d曾就诊医疗机构的占32.7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份。结论该区应加强3岁以下散居儿童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及查漏补种,提高8~11月龄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加强外地户籍儿童的管理,及时动态掌握新流入的外地户籍儿童接种情况;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根据疫情需要对青年劳务工开展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4~2008年15岁以下人群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4~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清远市2004~2008年共发生15岁以下麻疹病例1561人,年发病率为10.76/10万~77.46/10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病例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流动人口病例占28.83%;以4~7月份发病较多,占全部发病的70%以上。病例以8~59月龄者为主,占15岁以下麻疹病例的53.30%,各年龄段病例有免疫接种史者所占比例较低,均不足25%。在暴发的146例病例中,仅有21.23%的患者接种过疫苗。[结论]做好低年龄段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和适时强化免疫、6~8月龄儿童的应急接种和对病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濮阳市2003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原因,以指导麻疹防治工作。[方法]对濮阳市2003年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濮阳市报告麻疹确诊和临床符合病例199例,发病率5.69/10万。华龙区发病率和报告的流动人口病例数最多。8岁组发病率最高(51.30/10万),学龄前儿童有94例(47.2%).小学生61例(30.7%)。发病高峰4月份。199例中,有免疫史78例,免疫史不详74例和无免疫史47例。[结论]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是我市麻疹病例的主要群体,发病与基础免疫(初种和复种)接种率、及时率低和免疫失败有关。做好1.5~2岁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实施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建议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永川区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措施。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川区2004-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每年2~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小年龄组儿童为主,<8月龄儿童占5.91%,7岁及以下儿童占58.35%,1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84.83%。有免疫史的占19.03%,其中接种1剂次的占7.46%,接种2剂次的占7.20%,接种3剂次的占4.37%。结论永川区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模式至今未得到改变;小月龄儿童发病在麻疹控制和消除阶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阜宁县2008—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苏省阜宁县2008—2009年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阜宁县共报告疑似麻疹213例,实验室确诊1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10万;病例分布广,全县20个镇中有17个镇有病例报告;以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发生101例,占总发病数的67.33%;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上为主(49例,最大年龄45岁),占32.67%,其次8月龄至4岁组和〈8月龄组,分别占28.67%、27.3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77∶1(96/54);患者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其次是农民和学生,分别占总发病数的52.7%(79/150)、20.7%(31/150)、16.0%(24/150);流动人口21例,占14.0%(21/150);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占53.33%(80/150),接种史不详的占38.00%(57/150)。结论 15周岁以上及4岁以下人群是麻疹发病高危人群。建议提高和维持高水平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适时在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8.
攸县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拱墅区7岁以下儿童2002~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7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7年7岁以下儿童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74.69/10万,呈一年高一年低的发病趋势,流动儿童年发病率高于本地儿童,病例主要集中在3~9月份,未免疫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结论: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是今后控制麻疹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消除麻疹措施的有效性,为逐步减少麻疹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强化免疫接种率、查漏补种接种率、麻疹监测与麻疹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变化等特点。 结果 卫辉市1966年开始接种麻疹疫苗、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2002年开始麻疹监测,各阶段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9.33/10万、12.12/10万、8.74/10万,其中2002年、2012—2013年、2017—2020年麻疹发病均为0。2002—2020年卫辉市共确诊麻疹219例,8月龄以下及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增多,其中8月龄以下76例,占34.70%,20岁以上42例,占19.18%。2012年对1~15岁儿童开展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共检测1952人,麻疹抗体阳性率96.93%。结论 通过实施消除麻疹措施,麻疹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麻疹发病年龄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