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八珍汤加减方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FOLFOX6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八珍汤,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KPS评分以及中位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珍汤联合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瘀中药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健脾化瘀中药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卡氏评分、症状变化、免疫指标、生存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NK细胞等免疫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卡氏评分、症状缓解情况、毒副反应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66.6%,2年生存率为41.6%,3年生存率为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瘀法治疗晚期胰腺癌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对模型大鼠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分模型对照组、维甲酸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化瘀组方、理气组方治疗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p16基因甲基化状态;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Western blot检测p16在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异型增生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均为33.33%(6/18),高于正常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312);化瘀和理气治疗组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为0.00%(0/15);m RNA(P<0.001,P<0.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水平两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中药均对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p16基因具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并能显著增加其转录与蛋白翻译水平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瘀祛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湿疹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化瘀祛湿方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1个月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60.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祛湿法治疗慢性湿疹有着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法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配对研究的方法,治疗组口服刘嘉湘教授扶正抗癌中药汤剂,对照组服用平消片,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评价生存期、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4.03个月,对照组为18.97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延长5.06个月;QLQ-30比较显示,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角色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KP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疼痛、恶心呕吐、便秘与腹泻、疲倦、失眠等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扶正抗癌法能提高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缓解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滋肾活血解毒法益气健脾中药治疗艾滋病(AIDS)感染疗效及对免疫功能、ROS及NF-κB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IDS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滋肾活血解毒法益气健脾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体重、病毒载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ROS及NF-κB水平,统计两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发热、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舌质腻或见瘀斑及脉沉细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和体重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毒载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病毒载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和CD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和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OS和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活血解毒法益气健脾中药治疗AIDS感染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并有助于调节ROS和NF-κB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TACE术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健脾解毒方,并随症加减。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疗效、KPS积分、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指标。结果两组中医症状、肝功能、AFP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KPS积分、γ-GT、AFP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证候疗效、ALB、AKP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联合TACE术治疗肝癌,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肝功能、AFP等指标影响方面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祛湿化瘀解毒定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39例,针刀联合祛湿化瘀解毒定痛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5.64%、有效率82.05%,观察组临床控制率38.46%、有效率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5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祛湿化瘀解毒定痛汤能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酸含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和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5%,对照组有效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联合CIK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理论与临床分析。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健脾化瘀法加化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虚及血瘀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为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以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中药为主,治疗依赖泼尼松(prednisone,Pred)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P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用以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门诊治疗对Pred依赖的CPITP患者,每天一剂,根据血小板数(blood platelet count, BPC)及临床出血情况,逐渐减少Pred的用量。合并中药治疗4周以上者,按中华血液学会提出的疗效标准评价加用中药前后的疗效,并比较加用中药前后BPC和Pred的用量。结果 50例Pred依赖CPITP经中药治疗后,BPC由治疗前的(28.6±22.5)×109 L-1升至(81.8±56.5)×109 L-1 (P<0.05); Pred的剂量由中药治疗前的(28.1±15.2) mg/d降到(8.0±9.4) mg/d(P<0.05);中药治疗前完全反应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2%、10%和88%,中药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30%、46%、24% ( P<0.05)。结论 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对依赖Pred的CPITP患者疗效显著,可增强患者对Pred的敏感性和克服对Pred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祛湿化瘀消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NASH的患者137例,按3∶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及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祛湿化瘀消脂丸治疗,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肝脏B超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3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ALT、AST、TG、TC及肝脏B超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祛湿化瘀消脂丸治疗NASH疗效确切,能明显控制血脂及改善脂肪肝,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抑瘤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西药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抑瘤汤治疗,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3.3%和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和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抑瘤汤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及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对胃癌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剔除死亡及离群值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化瘀解毒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2周结束后取材,测定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观察大鼠胃癌组织p53、STAT3、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后,中药高剂量组血清中IL-6、IL-10、TNF-α、Ig G、Ig M、Ig A、CD3+、CD4+含量显著下降,CD8+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剂量中药组p5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p53、STAT3、VEGF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减轻胃癌大鼠炎症反应,降低p53、STAT3、VEGF等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温肾方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平及Th17/CD4+T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治疗前Th17/CD4+T细胞的百分率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h17/CD4+T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3.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MDS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脾补肾解毒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象、骨髓病态造血情况、输血频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Hb、WBC、PLT计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WBC、Hb计数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输血依赖或输血频繁患者的输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DS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行气化瘀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加胃复春片口服。观察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健脾行气化瘀汤,方药组成:黄芪15 g,党参15 g,茯苓12 g,炒白术15 g,砂仁10 g,丹参10 g,陈皮9 g,三七粉(冲服)3 g,薏苡仁15 g,厚朴10 g,山楂10 g,甘草10 g,水煎服,日2次;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12 g,延胡索15 g;饱胀痞闷者加佛手15 g,玫瑰花10 g;嗳气纳差者加沉香6 g,旋覆花15 g;睡眠差者加炒酸枣仁20 g,制远志12 g;嘈杂反酸者加乌贼骨20 g,煅瓦楞子20 g;舌质暗红有瘀斑者加蒲黄10 g,五灵脂12 g。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表现积分及病理结果积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7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积分、病理结果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行气化瘀汤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五藤祛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五藤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每2月后均进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关节CT检查,并记录患者关节压痛个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关节肿胀个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对疾病的全面评分,疾病活动度评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有效率为7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ESR、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4个月、6个月SJC、TJC、全面评分、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藤祛湿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肺功能及外周血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s)水平方面探究化痰健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6)、对照组(n=56)。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研究组予以化痰健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外周血巨噬细胞内TLR4、TLR2、TLR1表达、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73.2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体液免疫功能、C-ACT、PA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巨噬细胞内TLR4水平低于对照组,TLR2、TLR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化痰健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疗效确切,有助于调节外周血巨噬细胞中TLRs水平,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病人均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血糖控制,对照组给予黄连解毒汤内服配合硫酸镁湿敷,治疗组给予化瘀解毒汤内服,配合中医溻渍法外用给药,内服药相同煎煮方法,早晚分服,外治法每次30 min,每日更换2次,疗程14 d。观察2组体温、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疗效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体温、WBC、N%、CRP及治疗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 < 0.01);且治疗后WBC、N%、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化瘀解毒汤配合溻渍法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丹毒临床症状,控制病人体温及炎症情况,效果优于黄连解毒汤配合硫酸镁湿敷,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