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洛芬分散片的处方筛选及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布洛芬分散片的处方及辅料用量。方法利用超级崩解剂PVPP作为分散片的主要崩解成分,以分散片的崩解时间、溶出度及混悬稳定性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结果所选处方片剂在30S内完全崩解,药物溶出快,符合分散片分散均匀性要求。结论分散片质量主要与PVPP的用量有关,混悬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粒径大小,粒径越小则混悬性越好。分散片是一种集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优点为一体的剂型,具有崩解速度快,释药迅速,有利于儿童及吞咽困难人群的服用,布洛芬分散片有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迅速达到血药浓度,提高疗效,本研究制备了布洛芬分散片,并对其崩解性、溶出度及混悬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丹参酮分散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崩解时限、体外溶出度及混悬性为指标,对丹参酮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均匀性试验能通过710μm筛网,达到《英国药典》(1993年版)关于分散片的要求,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结论:制备的丹参酮分散片工艺成熟,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白洁  何应 《医药导报》2008,27(3):315-318
[摘要]目的制备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的当归分散片。方法通过实验筛选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当归分散片,以崩解时限、混悬性等因素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处方进行筛选。结果优选处方为Prosolv含量34%,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0%,可压性淀粉5%,微粉硅胶1%,对优选处方的实验表明:崩解时间<3 min;分散均匀性和混悬性较好;15 min溶出度>8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优选处方的当归分散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杨梅素分散片的处方,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考察。方法:首先以片剂外观和崩解时间为指标,初步筛选片剂基本处方,然后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分散片的外观、体外溶出度及混悬性为指标,以综合评分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杨梅素分散片和普通片在不同时间内的溶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制得的分散片外观光洁。溶出度测定显示杨梅素分散片在15min和45min的溶出度分别达82.36%和93.14%,而杨梅素普通片在15min的累积溶出度仅为67.68%。结论:本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杨梅素分散片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起始溶出快,可较快地发挥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比较不同崩解剂的作用,以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处方,按照工艺制备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度、脆碎度、崩解度、硬度等数据的测定。结果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min,其崩解时间、分散均匀度、硬度和溶出度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要求。结论研制的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能够快速溶出。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群亮  张平  夏源  孙旭群  夏泉 《中国药房》2007,18(15):1144-1146
目的:制备黄芩苷分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黄芩苷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和溶出度。结果:优化处方为交联聚维酮40%、羧甲基淀粉钠6%和预胶化淀粉2%;按优化处方制备的黄芩苷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15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本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制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  相似文献   

7.
袁悦  李英  李三鸣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70-1472,1475
目的:制备替米沙坦分散片,建立替米沙坦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间为指标,以羧甲淀粉钠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葡甲胺的用量为3个因素,分别设计3个水平优化分散片的处方,采用桨法对自制的分散片与进口普通片进行了溶出度测定,比较研究二者的溶出度Weibull分布参数。结果:替米沙坦分散片工艺简单,在1min内全部崩解,溶出速率明显优于进口普通片,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指标。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替米沙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卡莫氟分散片制备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溶出度、硬度、脆碎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卡莫氟分散片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按制备工艺制得的卡莫氟分散片,可在3min内完全崩解。结论:优选制备工艺制得的卡莫氟分散片,分散均匀度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要求,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剂。  相似文献   

9.
利巴韦林分散片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必明 《中国药师》2001,4(6):425-427
目的:将利巴韦林制备成分散片剂型。方法:以崩解时间和分散均匀性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对筛选处方进行溶出度试验。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1min,溶出度显著优于普通片,3min内已完全溶出,分散均匀性试验能通过800μm筛网,结论:将利巴韦林制备成为分散片可提高其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梅明  林世和  周进  杨明  胡松 《中国药师》2023,(11):197-203
目的 优选茅梅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测定其溶出度。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为影响因素,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茅莓分散片的处方工艺。再以茅莓总皂苷为指标,参考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溶出度。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茅莓总皂苷浸膏粉用量为36.9%,MCC用量为42%,PVPP用量为13%,L-HPC用量为8%,微粉硅胶用量为0.1%,模型相关系数较高。所制分散片崩解时间小于3 min,在50 min时,累积溶出度达到88%以上。结论 优选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茅莓分散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确定盐酸伊托必利片的最佳处方,并确定其生物等效性。方法:利用片剂基本性能评价筛选出盐酸伊托必利片合适的处方,再考察体外溶出度,优化出最佳的处方配比。利用其试制药品与参比药品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曲线比较,确定生物等效性。结果:处方确定为盐酸伊托必利50 g,微晶纤维素24 g,乳糖40 g,羧甲淀粉钠7 g,1%羟丙甲纤维素溶液适量,硬脂酸镁0.6 g,制成1000片。试制药与参比药的血药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参比药品相比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按照上述处方制成的成品,处方合理,方法简单,便于生产。  相似文献   

12.
红景天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景天分散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红景天分散片的辅料进行了筛选,并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选择2%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10%羧甲基淀粉钠(CMS—Na)为崩解剂,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2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0.2%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进行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的分散片每片含红景天多糖0.1g,崩解时限为35s,45min溶出量为标示量的76.7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对分散片的要求。结论:所制备的红景天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度高,性质稳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和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葛根芩连分散片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考察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分散片的处方进行筛选;采用HPLC法以葛根素为指标,对其体外溶出进行考察.结果: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葛根芩连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混悬性较好,体外溶出较普通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葛根芩连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辅料相容性研究和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优化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初步稳定性考查,认证处方组成的合理性.结果 相容性试验表明:乳糖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具有配伍禁忌;优化处方组成:主药苯磺酸左氨氯地平3.47 mg,微晶纤维素(MCC)70 mg,磷酸氢钙30 mg,淀粉30 mg,崩解剂交取聚乙烯吡轿咯烷酮(PVPP 8%),矫味剂阿斯巴甜5 mg.2.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水溶液制粒,硬脂酸镁1%.采用内外加崩解剂(内加4%,外加4%),片剂崩解效果最好.最佳崩解时间<85 s,10 min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P<0.05),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和室温留样6个月制剂质量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普通片,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刘东  陈乃富  陈乃东  韩邦兴 《中国药房》2013,(45):4284-4286
目的:筛选和优化地拉罗司分散片的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限和30min累积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以稀释剂微晶纤维素(MCC)和乳糖用量、崩解剂交联聚维酮(PVPP)内加质量比、助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为因素,以L(3。)正交试验表对试验方案进行设计,对地拉罗司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进行处方验证。结果:优化处方为MCC用量为12.5%、乳糖用量为27.5%、PVPP添加比例为18%(内加)、SDS用量为1.0%;验证试验中地拉罗司分散片在120S内完全崩解,平均30min累积溶出度为86.O%,与普通片相比具有较大优势。结论:按该处方制备的地拉罗司分散片溶出度、崩解时限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薛梅  扶玲  李楚云  郭林 《中国药房》2007,18(16):1241-1243
目的:优选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对处方中选用的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2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羧甲基淀粉钠5.5%和聚乙烯吡咯烷酮8%。所制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15min时溶出度明显高于普通片。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质量可靠,崩解时限短,体外释放度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7.
茵栀黄分散片处方优化与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钢  张平  夏泉  夏源  范鲁雁 《中国药房》2012,(19):1755-1756
目的:优选茵栀黄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以交联聚维酮(PV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晶纤维素(MCC)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处方。结果:PVPP、CCNa、MCC的用量分别为10%、6%、40%,制得的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且能通过2号筛,2min左右累积溶出百分率即可达到标示量的80%以上。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制得的分散片崩解时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健松  王羚郦 《中南药学》2009,7(11):813-816
目的制备头孢泊肟酯分散片并建立其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可压性、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溶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确定最终最佳处方;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ΧC溶出度测定第一法,以0.05 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在第30 min取样,264 nm波长处测定其溶出度。结果最终处方为头孢泊肟酯43.3%,羧甲基淀粉钠21.7%,微晶纤维素10%,羟丙基纤维素10%,交联聚维酮4.33%,十二烷基硫酸钠0.67%,微粉硅胶5%,阿斯巴甜3.33%,桔子香精1.67%。头孢泊肟酯溶出度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6.25-31.25μg.mL-1(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0.5%(n=9),6批样品30 min溶出度均&gt;85%。与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生产的头孢泊肟酯片相比,分散片前30 min的溶出速度快于普通片剂。结论头孢泊肟酯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