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邱鸿钟  梁瑞琼 《新中医》2015,47(9):250-251
<正>失眠症,在中医古文献中称之为"不得卧"或"不寝"不寐",常有难入睡、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睡而不深、多梦,以及醒后不适感或白天困倦,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社会功能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等症状。《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将失眠归类为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因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等类型。临床上常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症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们被失眠困扰,然而由抑郁状态引起的失眠常常因诸多的失眠症状掩盖而被医师忽略。抑郁性失眠症主要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患者活动减少,身体精神无力易疲劳,绝大部分患者具有睡眠障碍。抑郁性失眠是抑郁症患者发病过程及心境恶劣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失眠可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的干扰,会加重患者的疾病负担。西医研究表明抑郁性失眠患者的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早醒、深度睡眠明显减少,失眠质量直接影响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所以抑郁性失眠症的治疗不能单纯的使用安眠药,临床治疗失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治疗抑郁症。现代西医西药治疗多以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治疗抑郁性失眠,但副作用明显。中医注重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汤剂及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本文主要讨论中医和西医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常用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伴焦虑抑郁障碍诊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黛力新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SDS评分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对失眠、心慌心悸,及对于气短、胸闷的改善,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障碍,尤其可改善患者失眠、心慌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抑郁性失眠史抑郁症或恶劣心境在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运用计算机检索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选取近五年与抑郁性失眠的特征及中医治疗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抑郁性失眠的中医辩证与治疗,并根据临床实际,提出益阳和阴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学军  陈志刚 《光明中医》2010,25(6):913-9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关系。方法筛选符合原发性失眠诊断的患者,根据患者自我感觉症状、舌脉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同时完成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调查。结果痰热内扰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总评分较气阴两虚、心脾两虚患者高,部分中医辨证证型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各单项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失眠患者中医证型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之一,又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探索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文章对中文期刊(CNKI、万方、维普)中中医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性疗法入手,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蠲郁安神方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肝郁气滞型失眠伴抑郁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右佐匹克隆治疗,观察组采用蠲郁安神方加减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情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状况,使用中医证候积分表评价临床症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肝郁气滞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0%,27/30)高于对照组(63.3%,19/30),观察组PSQI总评分、HAMD总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蠲郁安神方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伴抑郁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价中医五行音乐对慢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与文献质量,为中医五行音乐参与慢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中国知网、Pub Med等中外文数据库,获取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干预焦虑抑郁及失眠患者的相关文献,筛选整理后进行Meta分析,对五行音乐治疗焦虑抑郁和失眠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中医五行音乐对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Z=7.6,P 0.00001);观察组SAS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4.47,P 0.00001)。中医五行音乐对失眠的干预效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PSQI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P=0.0003)。所纳入的各项研究之间均存在异质性,且均未提及设盲及ITT分析。结论中医五行音乐在干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等方面的临床疗效缺乏证据,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可借助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并适当完善评价机制,以提高目前中医五行音乐对照研究的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目不瞑”或“不得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失眠可造成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合并焦虑、强迫、抑郁障碍等。此外,失眠还是冠心病和症状性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正确诊断和治疗失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失眠主要以西药为主,但易产生药物成瘾依赖性等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优势。笔者就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证候要素(简称“证素”)的分布及其病机。方法通过对56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资料进行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并应用频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位主要在心,所占比例达92.9%;病性证素主要有阴虚、血瘀、热、痰、阳气郁滞,所占比例达86.8%。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病机为阴虚阳郁,邪扰心神。病位在心,痰浊、瘀血、火热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失眠症是以难以入睡或睡眠维持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睡眠障碍,其往往因情志失调心情抑郁而触发,中医角度肝郁不寐属抑郁型失眠,且临床比较常见。病机分析抑郁型失眠当以肝脏为辨证要点,以气血郁火痰虚为辅助要素,给合自己临床体验,对抑郁型失眠患者采用柴芍龙牡汤加减以疏肝养血,安神潜阳,临证加减用药,多可奏良效,有极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失眠患者除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外,常见伴有焦虑,这类失眠称为焦虑性失眠障碍。尽管中医历代文献没有直接对"失眠""焦虑"两者关系进行明确探讨,却不乏"不寐""烦躁"相关描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次谈及不寐论治,其中不寐伴烦躁者8条。文章试基于《伤寒论》探讨焦虑性失眠中医论治。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毫针、电针、耳穴等。本文对近10年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现代文献进行分类综述,肯定了针灸疗法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客观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希望能引起同道的一些注意,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抑郁状态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60例抑郁状态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中医症状(肢体疼痛、失眠、心慌及身体怕冷)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 66%,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肢体疼痛、失眠、心慌、身体怕冷)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可改善抑郁状态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6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睡眠障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舒乐安定治疗,并观察睡眠障碍量表(SD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A)等指标治疗前后及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判断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对入睡困难的疗效明显,并能改善睡眠质量,其有效率为76.3%,总体疗效高于舒乐安定组(有效率69.1%).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及反跳性失眠均明显少于舒乐安定.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睡眠障碍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6.
<正>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暝"或"不得眠",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健康的一类病症,主要有入睡困难、睡眠表浅、频繁觉醒、多梦、早醒等临床表现。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中医认为失眠多由肝火上扰心神所致,而心神往往代表大脑的功能活动。西医常用激素配合精神类药物治疗本病,然  相似文献   

17.
失眠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身心疾病或临床亚健康状态,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寐",其主要病机最常见的为阴阳失调、脏腑失调、营卫失调、邪气致病等。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方便实惠、经济安全等优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内服、针灸、推拿、火罐、电针、刺血、压耳穴等,并取得了诸多的疗效。现将有关中医治疗在失眠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现存问题和展望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安神针刺法治疗抑郁障碍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抑郁障碍的患者中,选择120例失眠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抑郁障碍和失眠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疏肝安神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SQI和HAMD评分分别是(7.12±1.58)、(15.41±3.67);对照组PSQI和HAMD评分分别是(11.20±1.46)、(23.25±3.69),与研究组相比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等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型分布均有减少,正常23例,明显大于对照组正常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5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例),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安神针刺法可有效调节抑郁障碍性失眠患者的气机,疏理肝气、平和情志,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抑郁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长期失眠对患者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并发症。失眠患者往往会采用镇静安神类西药治疗,但长期服用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中医是因人而异的辨证治疗,对失眠有其独特优势,而且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中的一种,它可以调和阴阳、宁心安神,从而起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20.
伍超  李志彬 《光明中医》2023,(12):2283-2286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成年人中符合失眠诊断标准者达10%~15%,呈慢性发展进程,其中半数严重失眠者病程可达10年以上。失眠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工作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增加心脑血管病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且容易继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李志彬教授从医3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颇丰,辨治失眠注重中医整体观念,推崇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强调脾胃功能调和及情志调摄之于治疗失眠的重要性。遣方精炼,清灵活泼,自拟验方助眠交泰汤临证屡获良效。笔者有幸成为李志彬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侍诊两载有余,现通过此文总结李志彬教授辨治失眠经验,供广大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