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任新生,1941年1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77年起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一直从事急救医学专业工作,担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ICU病房主任。1979-1980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进修(导师为朱贵卿、罗蔚慈),1993年9月调回天津市天和医院,重新筹建ICU病房,现任天津市天和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急救医学包括现场急救、病儿转运、急救中心三部一体的综合体系。小儿急救医学在国外是七十年代兴起的,当前,国外较大的儿童医院,都设立了急救中心,也称加强护理单位、监护室、集中治疗部等(简称ICU)。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小儿急救医学也不断发展壮大,急救科的护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现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小儿的急救与监护。一、建立ICU的意义 1.提高了对危重病儿的护理质量:急救中心对危重病儿,进行24小时连续观察与护理。由于对重症病儿集中治疗与护理,不断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急救专业人员,提高了抢救水平和护理质量。 2.提高工作效率:在急救中心,除普通病房的设备外,还配备有呼吸机、除颤及心肺监护等。  相似文献   

3.
急救医学是医学的一门新学科,是临床医学实践和社会公众需要相结合的产物。早在19世纪,英国有的医院就把危重患者集中起来抢救,以后各国先后成立了垂危抢救室(HCU)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世纪50年代后,由于外科和麻醉的发展,某些垂危患者需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护理,发展成现代的监护病房,以后根据各专科的需要,成立了各专科的抢救室,如冠心病抢救病房(CCU),呼吸监护病房(RCU),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等。由于危重患者是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在抢救时,要求人力、物力高度集中,以发挥最大的、最有效的作用,从而出现了危重病急救中心和在医院内设立危重病急救病房(ICU)。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ICU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市ICU现状的研究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田卓民天津市南开医院王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吴延,林应心,王家泰ICU在我国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全国诸多省市级乃至基层医院相继建立,在抢救危重病患者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ICU在我国起步较晚,绝大多数是近...  相似文献   

5.
<正>由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咸中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院士,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教授共同主编,《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主任李银平教授编辑的《王今达学术思想研究》一书已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王今达教授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危重病急救医学专家,是举世公认的开拓中国危重病  相似文献   

6.
<正>由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咸中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院士,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沈中阳教授共同主编,《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主任李银平教授编辑的《王今达学术思想研究》一书已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王今达教授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危重病急救医学专家,是举世公认的开拓中国危重病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收治危重病患者并对其进行集中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为及时发现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转危为安,ICU内设置了众多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并拥有严格的探视制度在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监护和急救条件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压力感[1,2],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6月建立重症急救医学部,组成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院前科的急危重症诊治学科群.医学部为半开放式的内循环模式,以建立健全的危重病预警系统为导向,以危重病患者救治体系与监护体系为主导,以危重病患者医疗护理救治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促进急诊医学、重症医学I临床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提高.半年多实践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通过灵活应用"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测系统"、组建快速抢救反应团队参与院内其他科室危重病患者抢救、强化将重症医学学科理念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急诊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缩短抢救和住院时间.因为资源整合,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重症急救医学部内的医生和护士临床、科研等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我们的经验表明,重症急救医学部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预防水平的提高,重症医学发展迅速,对重症医学专业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解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死亡情况及主要原因,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1168例入住本院ICU患者中201例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旨在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加强危重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管插管术是抢救心肺复苏和危重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否迅速成功插管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89例患者成功实施了紧急气管插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26年,Johns Hopkins医院神经外科主任Dandy用3张病床创建了美国第一家重症监护病房(ICU).Dandy以惊人的魄力,开拓神经外科手术适应证,成为20世纪初期国际神经外科学的引领人物[1],ICU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岗的护士短缺,手术后危重病患者由麻醉恢复室收治,麻醉科医师大力参与了术后危重患者的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术前访视在ICU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CU作为加强医疗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ICU在设置、仪器配备管理上与普通病房不同,病人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还要面对陌生而复杂的环境.由于ICU环境和抢救任务的特殊性,在给病人提供良好的监护和急救条件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压力[1].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勇  胡振杰  陈建  朱桂军 《临床荟萃》2005,20(4):207-208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各种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场所.这类患者多在其他科室住院治疗后,在严重病理生理紊乱和机体免疫力功能下降的基础上,发生各种并发症,而转入ICU的,其中以感染最为常见.因此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其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也明显区别于普通病房.为了解我院ICU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各类病原菌培养标本所分离的136株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帐篷ICU在救治地震后危重伤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对帐篷ICU在救治地震后危重伤员中的作用进行总结评价. 方法 "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与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在抗震帐篷内建起重症监护病房(ICU)(简称帐篷ICU),通过分析地震后帐篷ICU收治的危重伤员的综合救治过程,总结帐篷ICU的作用. 结果 在帐篷ICU内,成功抢救了感染性休克的战士、创伤性休克的余震伤员、挤压伤与筋膜间隔综合征的中学生、被埋168 h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灾民、心跳骤停的车祸伤员与老年灾民.以及开展断肢再植伤员、震后开胸手术的监护,同时还可以进行教学查房和卫勤演练. 结论 帐篷ICU不仅是各类危急重症伤员进行监护和救治的场所,而且是重大和重要手术术后监护和康复的场所,也是危重病急救医学教学互长的场所,更是军事卫勤演练的重要试点.  相似文献   

15.
重点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Unit简称ICU)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医疗护理组织形式。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来监察危重病人,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纠治,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医护质量。应等级医院要求,我院于1994年8月成立全院性ICU病房。下面借鉴别地先进经验,就我院ICU病房的设置及护理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一、ICU病房的设备及布局 ICU病房是危重病进行集中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室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我院监护病房总面积约  相似文献   

16.
小儿危重症的抢救是儿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直到70年代,小儿急救医学才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外逐步发展起来。我国自1982年起,一些儿科单位也先后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对危重病例试行评分法,以利于统一标准,相互交流。我院 ICU 自1982.11~1984.6共收冶危重患  相似文献   

17.
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有效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医院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主要收治病情危重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存活率,营造一支高素质的ICU专业护理队伍是保证ICU护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我院综合ICU床位18张,专科重症监护病房7个,床位68张,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救治任务。在  相似文献   

18.
汪丽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8):1394-1395,1397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综合性临床学科,是由受过专科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加强治疗病房(ICU)对多种严重疾病和复杂并发症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的新专业。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ICU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全  赵晓云 《护理研究》2007,21(7):1973-1973
ICU(重症监护拳)是一支以危重病医学为专科、专门从事危重病救治的专业化队伍的临床基地,它集中了最先进的医疗监护设备,能对所接收的危重病人进行连续严密的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ICU的病人来说,护理对其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相对年轻,但快速发展、渐趋成熟的学科.由于对危重病监护需求的稳固增长,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床位数比例逐渐升高.ICU在任何医院均处于核心地位,要求医生能够管理越来越多、病情更加复杂、更加危重的患者.没有一门临床医学在技术和学术上取得了如此显著的发展,并迅速将新的思想、概念和发现从实验室转向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