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关节镜探查、清理、切除并软骨半月板成型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不仅是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手术诊治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诊治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急性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表现、手术疗效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并与同时期采用内科治疗27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例进行相关情况比较.结果 19例患者关节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腔内各组织内,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肿痛症状缓解快于内科治疗病例,治疗后3d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优于内科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内科治疗组.结论 关节镜手术能较直观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手术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痛风的诊断价值和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间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12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滑膜刨削切除、半月板、交叉韧带及关节表面软骨尿酸盐晶体刮除,关节冲洗。术后指导功能锻炼,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病风的药物,多饮水,禁食高嘌呤食物。结果12例患者中有10例术前即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并在关节镜检查后确诊,术前不能确定诊断为膝关节痛风的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获得明确诊断。关节镜下见滑膜肿胀增厚,可见痛风的特征性表现:白色絮状或小团快状物质沉积在软骨、滑膜及其他关节内软组织表面。术后随访3~6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无复发。结论关节镜能对病风性膝关节炎作出正确诊断,是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具有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以来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8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经过半年以上的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8例患者经关节镜微创关节清理手术,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16例获得随访观察,结果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可快速缓解症状,配合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与非手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单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43例)与非手术组(56例)。非手术组采用塞来昔布、小苏打片等药物联合膝关节冷敷治疗;手术组采用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ROM、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下降,ROM和Lysholm评分升高(P<0.01);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关节镜膝关节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治疗反复发作性痛风性膝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和观察运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术后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7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及滑膜切除术,术后灌洗并常规服用降血尿酸药物、早期功能锻炼。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镜表现为特异性的白色团块状物质沉积在滑膜、软骨和其他关节内结构的表面。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6.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复发的病例。根据Lysholm的膝关节评分,术前患者功能评分(50.0±3.1)分;术后6个月评分(90.0±2.8)分;2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准确率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及滑膜切除术配合术后灌洗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见效快、创伤小、效果确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房砚俊 《吉林医学》2015,(7):1341-134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8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能深入修整、刨削膝关节病变组织,进而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开展微创手术,现回顾相关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无切口不愈合及感染的情况发生,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膝关节疼痛均在术后呈显著减轻表现。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手术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时,采用关节镜应用虽不能替代饮食控制和药物调节等全身性降尿酸治疗方法,但在局部治疗中,其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使膝关节功能获得了较大的恢复,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梁熙  黄伟  胡宁  周爱国  孟纯阳 《重庆医学》2008,37(11):1160-1162
目的了解关节镜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从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9例痛风性膝关节炎,作膝关节镜检查,了解其镜下表现,将水肿增厚的滑膜和尿酸盐结晶尽可能刮除,勿损伤关节内结构。术后指导功能锻炼,观察手术疗效,常规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多饮水,禁食高嘌呤食物。结果术前5例误诊为其他关节炎的术中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关节镜下见滑膜肿胀增厚,可见痛风的特征性表现:白色结晶物呈点状、片状甚至成堆沉积在滑膜等组织上,在软骨上成片状附着或完全覆盖软骨。术后随访3~18个月,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改善明显。3例术后出现高热,改变用药或停药后恢复;2例出现非手术关节的轻微肿痛,继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消失。结论关节镜能对痛风性膝关节炎作出正确诊断,是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冲洗及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对膝关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关节腔冲洗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并与采用系统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观察组关节肿痛均明显减轻,局部发热消退,关节活动明显改善,SUA值下降或恢复正常,VAS评分显著下降,总有效率100%;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随访3~31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关节腔冲洗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膝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迅速消除症状,缩短急性期病程,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的T2值,探讨膝关节软骨的T2值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47例共56个膝关节作为病例组;无膝关节疾病的健康志愿者15 例共30 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组。两名放射科医师依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标准对膝关节常规序列上痛风的表现和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进行评估,将ICRS I-II级划为轻度软骨损伤,III-IV级划为重度软骨损伤。分别测量髌骨、股骨滑车、股骨内侧髁、股骨外侧髁、内侧胫骨平台、外侧胫骨平台的软骨T2值,比较病例组关节软骨T2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对组间和组内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病例组膝关节各部位测量的软骨T2 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组间和组内一致性均较好。结论: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T2值明显高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贵杰  胡召云 《安徽医学》2009,30(7):807-808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病损101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75例,滑膜炎11例,骨关节炎6例,痛风3例,化脓性膝关节炎3例,关节内游离3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优良率96%。结论关节镜技术使复杂的膝关节手术实现了微创、简捷,有效缩短术后恢复周期,提高了对膝关节病损的诊治水平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被误诊为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痛风的诊疗水平。方法 自1994年2月至2007年10月治疗29例(其中24例为外宾)误诊为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痛风患者。其中24例患者首次门诊在其他医院。全部病人来诊前均按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通过血常规、血尿酸检查和膝关节滑膜液分析,若支持痛风的诊断,则立即停用抗生素,并用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部分病人住院观察,。结果 对29例中25例患者作出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4例以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可能为大。全部患者的误诊得到纠正,而且均治愈。结论 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仔细对病人做体格检查,配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膝关节滑膜液作分析和测定血尿酸),并用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的早期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164 例无 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及100 例健康对照者。对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 两组病变关节阳性率、病变关节分布情况及超声表现结果。对患者进行2 年随访,观察患者出现急性痛风性 关节炎的阳性率。结果 经过高频关节超声检查,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发现病变关节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第一跖趾关节病变66 个,踝关节病变17 个,膝关节病变10 个。随访2 年, 各组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可以利用高频超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 者早期关节病变情况进行筛查,为患者开始降尿酸的时机提供更多依据,减少高尿酸血症带来的关节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MRI 诊断与关节镜诊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30 例患者行 MRI 与膝关节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对MRI 与关节镜诊断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优 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 与关节镜膝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腔内相关病情诊断无差异(P >0.05),膝 关节周围病情的诊断MRI 优于关节镜。结论 MRI 与关节镜膝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腔内相关病情诊断无 差异,而膝关节腔外病情的诊断MRI 优于关节镜。两者结合能够使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和治疗取得更好的 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军事训练所致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71例军事训练所致膝关节损伤官兵临床资料,总结军事训练所致膝关节损伤的特点。所有病例均行膝关节MRI检查,并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或关节探查清理。对比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术前、术后均对所有病例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主观评价。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0~22月,Lysholm评分术前(42.1±3.7)分,术后为(84.3±2.3)分。无因手术而症状加重及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既有诊断价值又是治疗手段,关节镜检查可全面评估膝关节的损伤程度,微创治疗膝关节军事训练疾患,相比其他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在关节镜下的诊断与疗效。方法:回顾总结关节镜下诊治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6例,并行8个月至12年随访,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关节镜下诊断本病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按徐锦森提出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6.15%;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关节镜术后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诊断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准确,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