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WISP-2基因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siRNA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后,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ISP-2、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WISP-2 siRNA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株的生长,诱导凋亡,siRNA干扰组WISP-2蛋白表达水平为(18.67±1.4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70.18±1.82)%和阴性对照组(69.41±1.7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NA干扰组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为(29.67±1.47)%、(31.62±1.32)%,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ISP-2 siRNA抑制WISP-2 mRNA和蛋白表达后,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增加U251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Bcl-2/Bax蛋白表达的比值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Beclin 1与临床胶质瘤病理等级和胶质瘤复发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53例(WHO分级Ⅰ级7例,复发2例;Ⅱ级9例,复发4例;Ⅲ级11例,复发6例;Ⅳ级9例,复发5例),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标本中Beclin1的表达;体外培养胶质瘤耐药细胞系U251AR和非耐药U251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双链小分子Beclin 1干扰RNA(siBeclin l)转染U251AR细胞48h后Beclin 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莫唑胺(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后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200μmol/L TMZ作用U251、U251AR和U251AR-siBeclin 1 48 h后Capase-3的表达;吖啶橙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干扰Beclin 1表达和HCQ对U251AR细胞自噬小体数量和Capase-3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Ⅲ、Ⅳ级胶质瘤中Beclin 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Ⅳ级、Ⅱ和Ⅲ级、Ⅰ级中Beclin 1的表达依次降低,Ⅲ、Ⅳ级复发肿瘤Beclin 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251AR中Beclin 1和耐药蛋白P-gP的表达量均高于U251细胞.与干扰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siBeclin 1 48 h后干扰组Beclin 1蛋白的水平明显下降;在含TMZ(50,100,500和1000 μmol/L)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U251AR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U251和si-Bec1-U251AR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μmol/L TMZ作用48 h后,U251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AR和si-Bec l-U251AR细胞.吖啶橙染色显示在TMZ培养U251AR 48 h后,HCQ和Beclin 1干扰都导致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减少,Caspase-3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eclin 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复发和耐药相关,可能用于胶质瘤恶性诊断和预后评估.Beclin 1在胶质瘤中的耐药功能可能是通过自噬实现的,联合运用TMZ和自噬抑制剂或Beclin 1干扰剂有助于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喹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组、重组人TRAIL蛋白(rhTRAIL)组和联用组(氯喹与rhTRAIL联合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FP-LC3的分布判断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水平。结果氯喹和rhTRAIL均显著增加U251细胞和Hela细胞自噬水平,而且联用较单独应用自噬水平更高,Hela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高于U251细胞。U251细胞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氯喹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hTRAIL和联用组均明显高于氯喹组(P0.05),联用组明显高于rhTRAIL组(P0.05)。氯喹组和对照组Cleaved caspases-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hTRAIL和联用组均明显增高(P0.05),联用组明显高于rhTRAIL组(P0.05)。结论氯喹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增强TRAIL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诱导配体(TRAIL)与硝普钠(SNP)联合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TRAIL和SNP单药或联合作用于U251胶质瘤细胞系.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DR5、Caspase-3、Bcl-2、Survivin 蛋白表达.结果 TRAIL和SNP单药组对U251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和对照组(P<0.01),并存在协同作用;联合作用组较对照组DR5、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TRAIL和SNP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增殖,具有协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与上调DR5、Caspase-3,下调Bcl-2、Survivin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碘125(125I)内放疗后胶质瘤U251细胞发生自噬的情况。方法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照射时间及剂量下125I粒子对U25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自噬溶酶体活性的检测以及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来证实125I粒子对U251细胞自噬发生的影响。结果125I粒子照射U251细胞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并呈现时间和剂量相关性。MDC染色和溶酶体活性检测以及LC3-Ⅱ蛋白印迹均证实内放疗照射后U251细胞自噬明显增加。结论125I粒子内放疗后U251细胞自噬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KT2基因在U251细胞株中对替莫唑胺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将慢病毒介导的AKT2-shRNA表达载体转染胶质瘤U251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RNA干扰AKT2后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变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沉默AKT2基因表达后各组细胞凋亡的改变情况。AKT2-shRNA干扰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的AKT2表达,进而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评价AKT2与MDR-1、MRP-1、MGMT、bcl-2、caspase-3、P53等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和相互调控关系。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计算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IC50)从U251空白对照组的(39.72±2.41)μg/ml、阴性对照组的(39.43±2.24)μg/ml降到(27.23±1.93)μg/ml,AKT2干扰组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药物的IC50值显著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的U251细胞[调亡细胞(16.95±1.32)%]和转染阴性对照的U251胶质瘤细胞[调亡细胞(17.93±2.29)%]相比,转染AKT2shRNA的U251细胞中早期、晚期调亡细胞明显增加,总调亡细胞达(38.16±4.83)%,干扰组凋亡水平有显著性增强(P0.05)。AKT2-shRNA干扰U251后其凋亡明显增加,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提示bcl-2、survivin、MGMT明显下调,而caspase-3、PTEN、P53、beclin-1明显上调。结论 AKT2可能参与调控bcl-2、caspase-3、P53、survivin、beclin1等凋亡自噬相关蛋白及DNA损伤修复蛋白MGMT的表达,从而介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对替莫唑胺化疗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Hedgehog(Hh)信号转导途径中核心转录因子Gli1基因表达后对U251细胞增殖与凋亡以及下游因子Bcl-2、Bax、cycin D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合成、转染4对针对Gli1 mRNA不同位点序列的siRNA (58、59、60、61)至人胶质瘤U251细胞,RT-PCR检测细胞Gli1 mRNA的表达,筛选最有效抑制Gli1 mRNA表达的siRNA干扰片段(siRNA-Gli1);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SiRNA-Gli后不同时间U251细胞Gli1mRNA和蛋白的表达,确定转染干扰的时间规律;实验分为3组:siRNA-Gli1组(转染筛选后siRNA-Gli1片断)、siRNA-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片断)、siRNA-N组(空白对照)。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转染48 h后U251细胞cyclin D1、Bcl-2及Bax mRN和蛋白的表达,MT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干扰片断58、59、60、61、NC的转染效率均达69.2%;RT-PCR检测显示转染后48 h U251-60细胞无明显Gli1 mRNA表达,选择60作为最佳干扰片段siRNA-Gli1转染U251细胞,48h时无明显Gli1 mRNA和蛋白表达,确定48 h为转染干扰的最佳时间;转染48 h后与siRNA-N和siRNA-NC组相比,siRNA-Gli1组U251细胞Bcl-2、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ax mRNA和蛋白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显示24、48和72 h时siRNA-Gli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siRNA-NC和siRNA-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RNA-Gli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siRNA-NC和siRN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RNA-Gli1组G1/G0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 针对Gli1基因设计合成的siRNA-Gli1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并能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 D1、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TRIM33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对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U251细胞分别在低氧及常氧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RIM33的表达变化情况。通过构建TRIM33过表达慢病毒转染U25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TRIM33的表达,低氧条件下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常氧条件培养的U251细胞相比,低氧条件下U251细胞中的TRIM33表达发生下调(P〈0.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IM33组的TRIM33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3)CCK-8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IM33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TRIM33组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MT相关蛋白即波形蛋白、N-钙黏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E-钙黏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在低氧条件下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TRIM33表达发生下调,过表达TRIM33可以显著抑制低氧环境对U25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其可能是通过影响EMT实现的。TRIM33可作为拮抗低氧微环境的潜在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PKD2)是否通过β-catenin来调控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方法采用EDU掺入实验观察下调PKD2或β-catenin后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下调PKD2后β-catenin总蛋白水平及其在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中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下调PKD2后U25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β-catenin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细胞浆β-catenin水平明显增多,细胞核中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下调β-catenin后,U251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调PKD2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向细胞核转位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NA干涉法(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MSP58基因表达后,对其在裸鼠体内成瘤性及增殖、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将特异性的MSP58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3.1.MSP58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251.S),同时构建相应的阴性对照组U251-NC,以及空载体组U251-H1neo。运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MSP58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各组U251细胞建立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具有稳定下调MSP58基因表达的U251-S细胞。U251-S细胞MSP58的表达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均较U251组、U251-H1neo组及U251-NC组细胞显著降低(P〈0.01)。与接种U251、U251-H1neo和U251-NC细胞的裸鼠相比,接种U251-S细胞的裸鼠肿瘤形成时间延迟,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及瘤重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MSP58基因RNAi后抑制了移植瘤细胞MSP58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明显抑制移植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携带LRIG1、LRIG1小干扰RNA、Bcl2和胶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BDMF)的质粒,将它们分别转染到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内,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LRIG1、Bcl2、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带LRIG1、LRIG1小干扰RNA、Bcl2、GDNF的质粒,并成功转入U251细胞株。过表达LRIG1显著抑制U251细胞增殖。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LRIG1的表达和Bcl2、topoⅡ和GDN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LRIG1通过负性调节Bcl2、topoⅡ和GDNF的表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2(LRIG2)基因全长及胞外段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RIG2全长,LRIG2胞外段(LRIG2_ecto)及空白质粒(对照)经慢病毒法分别转染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筛选稳定细胞株,实时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两转染组Flag标签蛋白表达成功;两转染组LRIG2全长及LRIG2_ecto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氏0.01);两转染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转染组s期与G2/M期细胞数之和(即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RIG2基因全长及LRIG2_ecto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胶质瘤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PCR法获得人U6启动子及带有c—Met反向互补靶序列的片段HU6shmet:利用腺病毒载体将其传递至U251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U251细胞的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获得了带有人U6启动子及c—Met反向互补靶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Ushmet1和rAdUshmet2。转导了rAdUshmet1和rAdUshmet2的U251细胞的c—Me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转导腺病毒及转导了rAdGFP和rAdU-sicon的U251细胞均有明显下降(P〈0.01),rAdUshmet1和rAdUshmet2转导的U25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4.21%和(28.2±5.6)%,明显高于未转导腺病毒的及rAdGFP和rAdUsicon转导的U251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rAdUshmet通过抑制HGF受体c—Met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HGF—c—Met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对胶质瘤进行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合成靶向分化抗原簇44(CD44)基因的siRNA片段,下调CD44在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揭示其在胶质瘤增殖、迁移和侵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根据CD4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的siRNA片段转染U251细胞,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细胞中CD44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CD44基因蛋白水平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methyh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单细胞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U25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体外合成的CD44-siRNA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CD44基因在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并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和迁移侵袭能力(P0.05)。结论 CD44-siRNA能够有效抑制U251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其迁移侵袭力,为以CD44为靶点的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MSP58基因小干扰RNA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核微球蛋白58(MSP58)基因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MSP58基因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SP58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MSP58基因的特异性siRNA转染U251细胞后,MSP5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后的U251细胞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S期细胞略有减少,G1期细胞明显增加(P〈0.01),G1期发生明显阻滞。结论MSP58基因的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并引起G1期细胞阻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29c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实验组将miR-29c mimics转染至细胞,miR mimcs转染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29c表达量的改变,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侵袭实验分析miR-29c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转录因子YY1蛋白的表达.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29c表达量为(106.65±15.51),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增加(P<0.05),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YY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miR-29c可能通过调控YY1蛋白的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供体药物硝普钠(SNP)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凋亡诱导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以0.2、0.5、1.5和2.0mmol/L浓度SNP作用于U251细胞24h,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Griess法检测其NO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SNP作用24h前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U251细胞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SNP对U251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P〈0.01),且随SNP浓度升高而增强(P〈0.01)。U251细胞内NO含量随SNP浓度升高递增(P〈0.01),并与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呈正相关(P〈0.01)。不同浓度的SNP均能诱导U251细胞凋亡,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P〈0.01)。随SNP浓度升高U251细胞Bcl-2表达减少,caspase-3表达增加(P〈0.05)。结论SNP可抑制U25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生长抑制效应可能与NO浓度有关,凋亡诱导作用与U251细胞Bcl-2下调和caspase-3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表达靶向抑制垂体瘤转化基因1 (PTTG1)基因表达的RNA干扰载体microRNA,导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研究靶向抑制PTTG1基因对U25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以PTG1为靶基因,根据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要求,设计针对PTIG1的microRNA序列,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U251细胞,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以及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膜联蛋白Ⅴ与碘化丙啶(annexinⅤ/PI)双色标记的流式细胞仪法检测microRNA诱导的细胞凋亡,碘化丙锭(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阻滞.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TTG1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转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显示,PTTG1基因表达被抑制后,U25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2/M阻滞.结论 靶向PTTG1基因的重组microRNA干扰载体pcDNA6.2-GW/EmGFP-miR-PTTG1介导的RNAi显著靶向抑制了PTTG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明显地诱导了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和G2/M期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及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U251和D341恶性脑胶质瘤干细胞中SHH、Ptch、Smo mRNA及23例脑胶质瘤组织中SHH和Smo mRNA的表达。结果 SHH mRNA在U251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其在D341细胞和瘤周组织中表达(P〈0.05);Ptch mRNA、Smo mRNA在两个细胞系细胞中的表达及Smo mRNA在胶质瘤组织和瘤周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启动参与了脑胶质瘤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