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医“肾生髓,脑为髓海”现代生物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林  魏海峰  张兰  楚晋  赵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397-1400
“肾生髓,脑为髓海”的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来防治痴呆和提高记忆能力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这一理论的生物学基础尚未有系统的论述。作者近10年来应用拟痴呆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等开展了补肾中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在老年痴呆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补肾中药的益脑髓功效存在较大差别;补肾中药在多种拟老年性痴呆和脑老化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的作用特点是增强细胞能量代谢、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胆碱能神经元数量与功能,减少神经毒素生成。基于此,认为中医所指的“脑髓”,其现代生物学基础是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元大量萎缩和丢失而造成 “髓海不足”,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进而可发生痴呆;中药 “补肾填髓”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是促进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成增多,同时抑制神经毒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神经元死亡,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究人员首次提出中医补肾填髓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促进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成增多,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的新观点。他们从大量文献检索中,筛选出中医治疗老年期痴呆或脑萎缩常用的6类33种单味中药,以中医“补肾填髓为主、辅以豁痰化瘀”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组方,研制出治疗老年痴呆(AD)的新复方——参乌胶囊。对参乌胶囊8种主要成分或部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阐明了抗AD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对补肾药效最好、干预靶点最多的何首乌有效部位二苯乙烯苷,进行了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研制出治疗AD的创新药物——二苯乙烯苷。  相似文献   

3.
侯燕  郭家奎 《吉林中医药》2011,31(8):753-754
阿尔茨海默病本身能够一定程度诱导内源性NSCs的活化,以实现机体功能的代偿恢复,同时也说明随着病程的延长及年龄的逐渐增长,内源性NSCs的激活逐渐减少。补肾填髓中药能促进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以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等组成的补肾复方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认知功能。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以神经干细胞为切入点,着眼于补肾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在脑内增值、分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内源性神经保护通路和神经功能重建的干预调节机制,为中医药在该领域深层次的研究开辟全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从更深层次上阐明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及帕金森综合征。本课题组提出了从脑髓—脑神—脑气的角度辨治路易体痴呆,认为脑为髓海,根于肾,是脑的物质基础;脑神是大脑内各种精神活动的集合,包括认知、情感、思维等,是脑功能的体现;脑气则是连接脑髓和脑神的枢纽,可充脑髓,养脑神。肾虚髓空是本病发生的基础,随疾病进展,正虚邪盛,痰瘀内生,日久酝酿成毒留滞于脑,造成髓损神伤,脑气紊乱,病人出现一系列肢体运动、官窍及认知问题;病至晚期正虚积损,元神不复,造成形神衰惫。在治疗方面,以补肾益髓,养神复意,调补脑气为主,同时应在辨证过程中注意痰浊瘀毒的有无,把握好标本虚实,兼以祛毒化浊、固本培元。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为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依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脏躁""躁动""失聪"等范畴,中医药对其优势病种ADHD的研究已形成独特的理论和临床体系,但目前中药对ADHD的药效学研究多集中于神经递质代谢系统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角度而体现其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优势,未能充分体现中医"肾脑相关"及"阴静阳躁"等特色理论的科学内涵,也忽视了ADHD患儿"皮质成熟延迟"的核心病理特征。ADHD"阳动有余"的症状,责之于阴静不足而无以制妄动阳气,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为ADHD最多见证型,补肾填髓中药为治疗ADHD最常用药物。笔者基于ADHD神经元发育障碍的解剖学基础,"能量代谢障碍"新理论,中医"髓海发育迟缓"病机假说及相关临床、实验研究,"补肾填髓"治法物质基础研究,结合前期熟地黄调控ADHD药效学研究,认为ADHD"阴亏阳躁,阳动有余"病机特点在于由能量代谢障碍、神经元发育障碍等因素参与的皮质成熟延迟而导致的执行功能受损,进一步提出补肾填髓中药可能通过调控神经元发育及能量代谢障碍而改善"皮质成熟延迟(髓海不充/阴亏)",进而缓解ADHD核心症状(阳躁)。补肾填髓中药调控ADHD机制研究新模式的提出,将为提高中医药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脑髓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本文通过对脑肾相济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二者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故“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是脑髓病的重要病机,“填肾精,益脑髓”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方法。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者同属于脑髓病范畴,脑肾相济理论是临床论治脑髓病的常用理论基础,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与联系出发,认为脑肾相济是精神充沛、情感智能、行为活动的基础。从病理角度出发,认为补肾祛瘀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治法。本文基于脑肾相济理论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二者间紧密的联系出发,探析脑髓病的病理基础,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具有相同的病机角度,异病同治不同脑髓病,为临床治疗脑髓病提供具有基础、统一、一致的方法,并将典型医案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7.
论从肾治疗老年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士珍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1):500-501
老年脑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痴呆、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病等。下面仅就老年脑病从肾治疗四法浅析如下:1 补肾益髓、填精补脑法肾乃先天之本,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足,则脑髓充满,人体精力充沛,耳聪目明。人到老年,肾中阴阳渐虚,精髓不足,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常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病理变化。故《灵枢·海伦》说:“髓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如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等病,常有记忆力减退、眩晕耳鸣、…  相似文献   

8.
杨丽华  杨戈  马春 《吉林中医药》2005,25(11):27-28
目的:探讨还智胶囊治疗髓海不足型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以补肾益髓、填精养神药物为主的经验方还智胶囊治疗髓海不足之痴呆60例,并以脑复新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痴呆神经心理评定)。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结论:还智胶囊能改善髓海不足之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的脑髓亏虚,治疗的根本是补肾填精。其理论依据是肾藏精、精成髓、脑为髓海和脑主神明,其临床基础是补肾药抗抑郁的疗效显著,其现代医学基础为补肾药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肾精化生脑髓理论,寻证"肾通于脑"的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法和体外神经细胞PC12的培养,测定细胞存活和生长能力以及突起数目,分析补肾益智方对不同年龄段大鼠脑髓作用的影响.结果:补肾益智方对于PC12细胞的作用老年组在不同浓度均较青年组增殖率高;而且细胞突起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补肾中药复方在体外对正常的神经元的生长可能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补肾方老年血清组对神经元生长有促进作用,提示"肾通于脑"的生理学机制之一在于促神经元生长.  相似文献   

11.
髓海发育迟缓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机假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为脑功能失调所致,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笔者根据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及肾-精-髓-脑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了髓海发育迟缓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机假说,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肾精亏虚,髓海发育迟缓,阴阳失调,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据此确立了"益肾填精"治疗大法,研制出"益智宁神颗粒",临床及实验均证实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生髓通于充实大脑","脑为髓海"。中医脑的生成、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和病理状态的呈现都与肾脏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构建中医"肾脑系统"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肾脑相关"理论解决脑部疾病实际临证问题。分别从构建中医"肾脑系统"的缘由和意义,中医"肾脑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三个方面初步阐释了中医"肾脑系统"的理论内涵,以期为从肾论治脑病提供更加精确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肾髓相关性,先秦至汉时期就有了初步认识,到了魏晋隋唐时期,逐渐认识到,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肾-精-髓-骨-血-脑存在密切关系,宋金元时期对髓的解剖学有了新认识,首次提出"脊髓"概念,肾髓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有涉及,至明清时期,对肾髓相关认识进一步深入,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肾髓系统"这一概念,近代学者围绕"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化血",对中医传统理论进行总结,使"肾髓系统"初见雏形,这为构建"肾髓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是"髓"本质的生物学基础,围绕"髓"形成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集合就是"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针对"髓"的单个或多个靶点的不同组合可提出若干个不同治疗方案,包括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防治方案及"补肾生髓"防治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防治肝藏病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髓"是"肝肾同源"的中心环节,极大地深化和提高了"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明确了深入研究中医药调控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从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Runx2、Osterix、PPARγ2、C/EBPs、BMP-2、TGF等骨形成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Wnt/β-catenin通路信号转导的影响,进而影响成骨细胞分化,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并结合补肾中药对其调节作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成骨细胞分化与"肾主骨"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揭示了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补肾"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心逐渐由"治已病"向"防未病"方向转变,补肾在"治未病"、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治未病"以扶正为关键,扶正以"平补肾气"为要点。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补肾中药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多环节多途径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首次提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心肾不交的遗精。该治法突出了后天之本,中焦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脑髓失养或毒损脑络,从而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密切相关。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理论特点,进一步探究中焦脾胃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古籍医案、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分析、相关实验研究,为此法在临床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论据支持,为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药防治复杂病因病机的脑系疾病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性痴呆(VD)病因病机复杂,但总以肾虚精亏、髓海不足为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而充于脑,脑为髓之海,肾与脑紧密关联。因此,VD的治疗当以补肾填精而益髓。肾-脑相关理论根于二者阴阳、经络、精髓及神志方面存在相关性,从中医及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脑的生理、病理,不仅为从肾论治VD提供了精确的辨治思路,同时也为肾-脑相关理论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命门是生命关键、根本。狭义指睛明穴/命门穴/肾,广义指"命门学说"。传统学说有"右肾命门",始自《难经》,王叔和、李梃等力倡;"两肾命门"认为两肾相互作用阴阳相合,共同主宰生命活动;"肾间动气命门"认为非实体非器官是无形的,存在于两肾中间,非水非火,是元气生发原始动力,生生不息永无休止,即"肾间动气",有一定特殊与创新。现代研究各宗一是。受精卵是生命的肇始、是分化衍变生命结构与功能基础,符合命门内涵,命门可能是受精卵。深入研究命门与受精卵的关系,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查阅总结中医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并初步阐释中医"肾髓系统",认为"肾髓系统"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在功能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肾髓系统"可指导治疗诸多重大中医临床疾病,包括骨代谢疾病、脑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且临床疗效显著。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肾髓系统"有助于提高重大中医临床疾病的临床疗效,实现传统医学的精准化治疗,发挥中医中药整体治疗的独特优势,在重大中医临床疾病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