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晓莉  朱汉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12-3914
目的 探讨中高龄老年组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255例,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70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形态特点。 结果 中高龄老年左主干病变患者合并高血压者较中年左主干病变患者合并高血压病明显增多;左主干狭窄部位在开口部较中年组少;溃疡病变、钙化病变多;左主干+三支病变多;建议药物治疗比中年患者多。结论 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预后极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一部分患者只能行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高风险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时起搏器支持下行PCI的高危患者72例,记录临时起搏器置入情况、介入操作及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72例均成功安置临时起搏器,并保留4~48 h,其中37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临时起搏23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31.9%,占AMI置入起搏器例数的62.2%,梗死相关动脉均得到开通;35例复杂病变患者临时起搏19例次,占总置入起搏器例数的26.4%,占复杂病变置入起搏器例数的54.3%,其中78.3%的慢性血管闭塞病变血管成功开通,左主干及右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结论临时起搏器与PCI联合治疗AMI及慢性血管闭塞性病变,可减少PCI治疗中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正常心率,保证重要器官供血,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3亚型胆固醇(HDL3-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冠心病患者124例和健康对照者62例, 其中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8例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6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3-C水平。根据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计算Gensini积分, 并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22例)、支架内未狭窄(23例)和无支架(79例)3个亚组;HDL3-C水平与其他参数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L3-C水平与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冠心病组的血清HDL3-C、HDL-C水平均较低(P均<0.05);且血清HDL3-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201, P=0.043)。冠心病患者中, 支架内再狭窄亚组的血清HDL3-C、TC、TG水平均低...  相似文献   

4.
切割球囊作为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比较肯定的适应证为支架内再狭窄,对于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分叉处病变、小血管弥漫性病变以及严重钙化病变也有其治疗的优越性。我们2004-12~2006-05对8例11处病变进行了切割球囊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并发冠状动脉血管壁撕裂和夹层形成,以及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ISR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疗效,从而探讨ULMCA的最佳血运重建方法.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随访期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MACCE)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STATA 11.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 进行分析.研究人群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ULMCA病变患者,干预措施为CABG术或PCI术,结局指标包括:随访期内MACCE和TVR,分别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0篇,共20 417例患者,PCI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32(1.18~1.47,Z=4.89,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随访24个月内两种处理方法 的术后MAC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时的MACCE发生率OR为1.55(1.14~2.11,Z=2.78,P=0.005),随访48个月组的MACCE发生率OR为1.69(1.35~2.12,Z=4.56,P=0.000);PCI组与CABG组的TVR发生率OR为3.944(3.789~4.105,Z=67.26,P=0.000),按照随访时间分层后再次分析,结论 较分层前未发生有意义的改变.结论 PCI与CABG在术后24个月内MACC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6个月后PCI组的MACCE发生率增加,是CAGB组的1.55倍,48个月时达1.69倍;PCI组术后TVR的发生率高于CABG组,是CABG组的3.944倍,分层分析后结论 与分层前基本相同,即在各随访期内,PCI组的术后TV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3例诊断为 ACS 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 PCI 术的患者,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是否正常分成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 PCI术中的冠脉血流情况,并随访 PCI 术后心功能变化以及一个月和半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组 Gensini 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 <0.01)。血清尿酸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0.301,P <0.05)。高尿酸组 PCI 术中慢血流的发生率为28.3%,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血尿酸是 PCI 术中出现慢血流的独立预测因素(OR =5.579,95%CI 2.163~14.389,P <0.01)。术后心功能及随访期间 MACE 事件的发生率高尿酸和正常尿酸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ACS 患者血尿酸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 ACS 患者接受 PCI 治疗时,发生冠脉慢血流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实施PCI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7),观察组通过追踪随访,用电话和家访的方式施以延续护理,以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袁与健康行为量表,评价出院6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及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明显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科自2003-09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它可使患者更舒适,活动更自如,减少了皮下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3—09~2004—12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7岁。25例患者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被公认为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难点,曾经是PCI的禁忌证。然而PCI医师对CTO的尝试持续超过30年,过去10余年来,得益于导丝通过技术的提高、新器械的使用以及对病理解剖理解的加深,CTO PCI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CTO成为冠脉介入领域全球性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或涉足CTO PCI领域。本文就CTO PCI相关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使用JBT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相关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以使用JBT作为JBT组,并取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拘禁导丝或边支球囊对吻)的作为对照组,运用REVMAN5.3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累计病例JBT组380例,对照组3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JBT组缩短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时间(WMD=-20.41, 95%CI=-24.00~-16.82, P<0.05); JBT组减少了边支闭塞、夹层或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RR=0.40, 95%CI=0.24~0.66,P<0.05),未能降低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严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RR=0.58, 95%CI=0.31~1.07,P=0.08)。结论 与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比较,JB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边支闭塞、夹层或慢血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未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右冠状动脉瘘并发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1岁.2年前患心肌梗死.心电图:广泛性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彩超检查:左室、左房轻度增大,左室前壁及前间隔室壁回声增强,左室前间隔及前壁中间段至心尖段运动消失,收缩期增厚率减低,收缩功能减低EF 39%.在大动脉短轴切面可观察到右冠状动脉破入右心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右冠状动脉内鲜亮的红色血流信号,瘘口处可见红色五彩血流从右冠状动脉至右心房(图1),瘘口内径2 mm,频谱多普勒显示双期连续高速射流,最高流速2 m/s(图2),右室压力45 mmHg.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瘘入右心房;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轻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局部和全程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弥漫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63例接受全程支架植入治疗(支架覆盖全程病变,全程支架组)。另43例接受局部支架植入治疗(支架只覆盖弥漫性病变中狭窄≥70%管腔,局部支架组);根据靶血管的血管直径分为弥漫性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5~3.0 mm)、弥漫性大血管病变(血管直径≥3.0 mm)。随访1年,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弥漫性小血管病变,与局部支架组比较,全程支架组的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21.1%vs.15.8%,5.3%vs.0.0%,21.1%vs.10.5%,21.1%vs.10.5%,31.6%vs.21.5%,P均<0.05);对于弥漫性大血管病变,与局部支架组比较,全程支架组的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较低(8.8%vs.16.7%,2.9%vs.4.2%,5.9%vs.12.5%,5.9%vs.12.5%,P均<0.05),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20.5%vs.20.8%,P>0.05)。结论全程支架植入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弥漫性大血管病变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局部支架能更好降低弥漫性小血管病变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技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检索词:杂交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采用比值比(odd ratio, OR)和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作为评价HCR和CABG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以及红细胞输注率)有无差异的指标;用均数差(median difference,MD)和 95%CI作为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7篇文献满足条件,总计8 608例患者。行HCR的患者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比较,在死亡率[OR=0.77, 95%CI(0.42, 1.41), I2(0%),P=0.39]、心肌梗死发生率[OR=0.78, 95%CI(0.40,1.52), I2(0%),P=0.47]、卒中发生率[OR=0.67, 95%CI(0.34,1.33), I2(0%),P=0.26]、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74, 95%CI(0.53,1.03), I2(0%),P=0.07]、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OR=2.41, 95%CI(0.91,6.38), I2(0%),P=0.08]以及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OR=0.92, 95%CI(0.70,1.22), I2(29%),P=0.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红细胞输注率[OR=-0.16, 95%CI(-0.22,-0.09), I2(34%),P<0.01]方面有所降低;在机械通气时间[OR=-6.25,95%CI(-9.01,-5.32), I2(22%),P<0.01]、ICU时间[OR=-18.58, 95%CI(-23.65,-13.52), I2(45%),P<0.01]、总住院时间[OR=-0.3, 95%CI(-0.46,-0.15), I2(6%),P<0.01]方面,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 HCR安全可行,且较CABG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组织多普勒Tei指数(TDI—Tei指数)评价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方法将187例行冠状血管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严重病变(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对照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肌病组、心绞痛组、对照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4组。结果严重病变组患者的TDI—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0.56±0.12 vs 0.39±0.05、0.42±0.06和0.45±0.10);严重病变组患者的射血分数(EF)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58.20±10.96)%vs(67.07±5.22)%和(64.19±7.85)%;双支病变组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E/A)低于对照组(O.81±0.29 vs 1.21±0.24);严重病变组的舒张早期速度峰值/舒张晚期速度峰值(Em/Am)高于双支病变组(0.85±0.25 vs 0.69±0.23)(均P〈0.05)。入选患者的TDI—Tei指数与Gensini评分、心功能分级、冠心病类型呈正相关(r=0.563、0.420、0.484,均P〈0.001)。TDI-Tei指数≥-0.48为截断值预测严重病变的敏感度为70.1%,特异度为77.1%。TDI—Tei指数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03),(95%CI:0.76~0.89,P〈0.001),表明TDI-Tei指数对3支及左主干病变有中度预测价值。结论TDI—Tei指数可以用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可用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双源螺旋CT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所有141支桥血管均重建成功。其中内乳动脉桥39支,大隐静脉桥102支,通畅的桥血管102支(72.3%),不同程度狭窄15支(10.63%),完全闭塞24支(17.02%)。39支内乳动脉桥支33支通畅(84.62%),102支大隐静脉桥支69支通畅(67.65%),两种桥血管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源螺旋CT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强  郭来敬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6,21(24):1754-1756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Firebird组58例,Cypher组168例。金属裸支架(BMS)组56例;比较各组支架术即刻及近期效果。结果3组间患者平均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陈旧心肌梗死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患者血管病变单支、双支、三支、分叉、慢性闭塞、左主干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血管直径和平均靶病变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率分别为87.9%、89.3%和89.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3~12个月,BMS组较Firebird组和Cypher组心脏事件、再狭窄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而Firebird组和Cyphe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irebird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满意的近期疗效,较裸支架可有效降低术后心胜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率;Firebird与Cypher的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