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肿瘤样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肿瘤样病变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其中骨嗜酸性肉芽肿4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3例。结果 10例骨肿瘤样病变中,9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发生于肋骨5例,脊柱3例,肱骨及顶骨各1例。骨嗜酸性肉芽肿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18F-FDG摄取均匀性增高,SUVmax为6.1~15.4;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8F-FDG PET/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但邻近脂肪间隙存在,18F-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3.8~6.3。动脉瘤样骨囊肿18F-FDG PET/CT表现为膨胀性囊状或皂泡样骨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环,18F-FDG摄取不均匀性增高,SUVmax为2.8~6.9。三者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4,P=0.102)。结论 骨肿瘤样病变18F-FDG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睾丸原发癌及其转移癌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观察13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癌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资料,分析原发癌及其转移癌影像学特点。结果 共检出14个原发肿瘤,包括7例7个精原细胞瘤及6例7个非精原细胞肿瘤,平均最大径(3.44±1.75)cm;PET/CT均呈18F-FDG高摄取,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20(5.95,22.10),精原细胞瘤 与非精原细胞肿瘤 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6,P=0.338)。睾丸原发肿瘤SUVmax与其最大径、Ki-67指数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1例(1/13,7.69%)左侧精索受侵,SUVmax 8.80。13例中,11例(11/13,84.62%)存在淋巴结转移,以腹膜后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纵隔及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平均SUVmax 15.65±7.97;8例(8/13,61.54%)发生血行转移,多表现为18F-FDG高摄取,以肺及肝脏受累最多,平均SUVmax分别为12.66±8.55和16.42±8.81。结论 睾丸原发癌均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可侵犯精索并转移至全身淋巴结、肺及肝脏等;转移癌亦多18F-FDG高摄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BMEC)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BMEC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测量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8例BMEC肿瘤发生于主支气管1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5例;肿瘤边缘均光滑,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6例病灶密度与胸壁肌肉密度相仿,1例病灶密度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例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伴淋巴结转移及右侧肾上腺转移,其余7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原发灶SUVmax为5.27±4.17,肿瘤最大径为(29.46±17.33)mm;肿瘤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958,P < 0.001)。6例低级别BMEC病灶SUVmax为3.37±1.26,2例高级别分别为14.63、7.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0,P=0.046)。结论 BMEC好发于叶或段支气管,18F-FDG PET/CT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则18F-FDG摄取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HNL患者的18F-FDG PET/CT及临床表现,分区域选取18F-FDG摄取最高的病变淋巴结54枚,分析其最大径、位置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11例HNL中,7例受累淋巴结呈全身性分布,4例仅颈部和/或腋窝淋巴结受累;11例颈部淋巴结均受累,9例腋窝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呈卵圆形,最大短径均<2.30 cm,密度多均匀,且无融合趋势;18F-FDG PET/CT显像见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SUVmax为1.22~23.34,中位SUVmax为5.56(2.37,9.87)。8例发热患者中,6例中轴骨摄取高于肝脏。淋巴结最大短径、最大长径均与SUVmax呈低度正相关(r=0.496,P<0.001;r=0.347,P=0.010),所在位置与SUVmax无明显相关(r=0.019,P=0.892)。结论 HNL于18F-FDG PET/CT显像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轻、中度肿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多受累及代谢增高,伴或不伴中轴骨代谢增高。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HNL患者全身淋巴结受累、判断疾病活动度及辅助活检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成人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成人脊柱LCH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评估脊柱病灶数目、分布、密度、边界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9例LCH共18个病灶位于脊柱,6例单发,3例多发。其中16个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7个可见边缘硬化,3个病变累及椎管;另2个病灶分别表现为片状稍高密度影及局部骨密度正常。所有病灶18F-FDG摄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SUVmax为9.07±4.99。结论 成人脊柱LCH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诊断肾脏病合并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肾脏病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检测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对肾脏病合并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146例肾脏病患者中,29例并发恶性肿瘤,其中肿瘤继发肾损害19例、肾损害伴发肿瘤10例。PET/CT发现72例存在18F-FDG高摄取灶,病灶SUVmax为5.25±3.94;诊断肿瘤34例,最终确诊29例、误诊5例,诊断灵敏度100%(29/29),特异度88.37%(38/43)。肿瘤继发肾损害病灶SUVmax为5.95±3.02,肾损害伴发肿瘤病灶SUVmax为6.5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用于筛查肾脏病患者是否合并肿瘤,但对于肿瘤与肾损害关系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影像(超声、增强CT和MRI)及PET/CT资料,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诊断恶性标准。结果 108例肝脏肿瘤各种影像检查共检出194个病灶,70个肝细胞癌病灶18F-FDG PET/CT发现34个,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95±3.86;23个胆管细胞癌病灶PET/CT发现22个,SUVmax为7.65±3.88;101个肝内转移瘤病灶PET/CT发现97个,SUVmax为9.65±5.34。18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和胆管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96.04%和95.65%)均高于肝细胞癌(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病灶的SUVmax值亦存在差异;在肝脏肿瘤诊断与分期时需科学合理应用18F-FDG PET/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背部弹力纤维瘤(EFD)的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EFD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比较男性与女性患者、年龄<72岁与≥72岁患者、体积<39 cm3与≥39 cm3病灶之间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SUVmax与肝脏血池平均标准化摄取值比值(SUR-BP)的差异。结果 26例患者中,19例EFD累及双侧,7例累及单侧(均为右侧);共45个EFD病灶,表现为位于肩胛下角内侧与后胸壁间被肩胛下肌、背阔肌、前锯肌、菱形肌包围区域的类圆形或梭形软组织肿物,密度接近或略低于周围正常肌肉组织,病灶放射性摄取较周围肌肉组织呈轻至中度增高。39个EFD病灶的18F-FDG摄取低于肝脏血池本底,6个病灶的18F-FDG摄取高于肝脏血池本底。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间及不同体积病灶间SUVmax、SUR-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FD的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肾细胞癌(R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RCC患者的病理及PET/CT影像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高级别与低级别透明细胞癌)和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RCC的肿瘤直径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结果 32例患者共33个原发灶,PET/CT检出31个,2个假阴性,检出率为93.94%(31/33)。31个原发灶PET/CT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的软组织团块,其18F-FDG摄取可接近、高于或低于正常肾实质;2个原发灶PET/CT未见异常表现。8例伴静脉瘤栓,19例伴远处转移,瘤栓及转移灶的FDG摄取均高于受累器官本底。不同病理类型组和不同Fuhrman分级RCC的肿瘤最长径及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RCC的肿瘤最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01)。结论 RCC原发灶的PET/CT表现多样,较小的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可无明显异常表现而漏诊;18F-FDG PET/CT在RCC术前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RP患者(RP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18 F-FDG PET/CT表现,观察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及密度,计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绘制ROC曲线,评价病灶SUVmax对RP的诊断效能。结果 28例RP患者中24例见气管及支气管密度增高、边界模糊及管壁增厚;4例见喉软骨密度增高、管壁水肿及增厚,边界模糊。共91个病灶,均位于鼻软骨、双侧耳廓软骨、肋软骨、喉软骨、气管及支气管软骨5个部位,各部位病灶SUVmax均高于对照组相同部位(P均<0.01)。ROC曲线结果示肋软骨、喉软骨、气管及主支气管软骨、双侧耳廓软骨SUVmax对RP的诊断价值均较高(AUC均>0.9),鼻软骨诊断价值中等(AUC=0.71)。结论 RP患者18F-FDG PET/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可同时显示多部位病灶,有助于RP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18F-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为PSP的患者的临床及PET/CT资料。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病灶内部及边缘情况、代谢情况,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对其中6例接受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的患者,计算平均滞留指数(RI)。比较早期与延迟期SUVmax的差异,并分析病灶直径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16例患者共16个病灶,位于右肺7个,位于左肺9个。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97±0.61)cm,密度均匀,无囊变及坏死,CT值(29.87±4.71)HU。5个病灶可见钙化。14个病灶边缘光滑,2个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2个病灶可见边缘磨玻璃影,12个病灶存在"血管贴边征",3个病灶存在"空气新月征"。PSP病灶SUVmax值为 2.71±2.13。6例双时相显像患者早期(2.44±1.57)与延迟期SUVmax值(2.74±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P>0.05),RI为(7.23±10.29)%。PSP病灶直径与SUVmax间无相关性(r=0.188,P>0.05)。结论 PSP的PET/CT多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其放射性分布呈轻或中度增高,"血管贴边征"和"空气新月征"及周围磨玻璃影常提示PSP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偶然发现的上颌骨放射性浓聚灶的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ET/CT发现上颌骨牙根以外部位放射性浓聚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上颌骨放射性浓聚灶的数目、部位、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大小、形态、密度等特点及随访变化。应用IBM SPSS软件分析病灶SUVmax与最大径、患者年龄的关系,以及随访SUVmax有无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发现上颌骨浓聚灶49个,3个位于体部,46个位于额突,其中40个位于额突基底部,6个位于前上部。所有病变均呈磨玻璃密度,其中15个密度均匀,34个密度不均,病变内部见更低密度影。病变平均SUVmax 2.64±1.07,平均最大径(0.63±0.20)cm。病变SUVmax与最大径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12例复查PET/CT,病变SUVmax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大小、密度等形态特征均无变化。结论 上颌骨偶发PET/CT放射性浓聚灶大多位于额突基底部,呈磨玻璃密度,倾向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18F-FDG 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确诊的PT-DLBCL患者的术前及化学治疗前18F-FDG PET/CT资料,观察其原发灶、淋巴结及结外病灶表现,并分析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5例PT-DLBCL中,18F-FDG PET/CT示3例双侧睾丸病变、2例右侧睾丸病变;其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3.90~26.80,中位SUVmax为16.00。5例中,4例伴淋巴结内病变,见于腹膜后4例、盆腔3例、腹股沟及颈部各1例,其SUVmax 4.40~24.70,中位SUVmax为14.40;3例伴睾丸外结外病变,累及右侧臀部皮下组织、右上腹部皮肤及口咽各1例,病灶SUVmax分别为4.30、5.20及40.90。5例患者均接受全身化学治疗,1例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例疾病进展(PD)。结论 18F-FDG PET/CT可见PT-DLBCL病灶摄取增高,对于诊断其睾丸原发灶、淋巴结病变及结外病变均具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