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代小儿体质主要的学术观点包括“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学说和“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纯阳”学说突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稚阴稚阳”学说强调小儿之阳为未充稚阳。“少阳”学说将“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辩证统一,阐明小儿生长发育处在以阳为主导的动态平衡当中,且为娇嫩软弱之少阳。“五脏有余不足”学说从临床应用入手总结出小儿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特点。近代小儿体质研究主要探讨小儿个体化体质分型及发病特点,并根据影响小儿体质的先天与后天因素,针对其易感因素制定标准规范化的养护及诊疗方案,纠正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2.
小儿与成人相异之处甚多,在体质上尤为突出。表现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脏腑娇嫩,生命力弱的特点,历代儿科医家,将小儿体质的特点,归纳为“纯阳”和“稚阴稚阳”。这两种理论,古今多偏执一端,分割论述。现今中医儿科书笈在论述小儿生理特点时,又多将两种理论同时并列。两种理论关系怎样?何者为主?可否并存?国内虽有  相似文献   

3.
“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之体是祖国医学认识小儿体质的两大学说,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论述。究竟两大学说对小儿体质的指导意义如何?现将两大学说的源流,以及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论治的影响给予分析。一、“纯阳之体”的源流 1.“纯阳之体”的起源:纯阳之说,起源于我国的道家、为道家的修炼术语。正如仲景岳全书引道家曰:“分阴未尽则不仙,分阳未尽则不死”。“阳为使之本、阴为使之基”。这就记载了“阳”是生机的根本。吴鞠通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之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可知“纯阳”的源意、  相似文献   

4.
纯阳学说是中医对小儿体质的理论归纳,"纯阳"先由术数范畴进入道教术语体系,由道教引入中医学领域;唐末内丹学的兴起为纯阳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土壤;金元时期,医家以纯阳学说为理论依据,用药多以寒凉为主,确立纯阳学说的权威性,是典型的"赋魅"过程;明清时期,医家对纯阳学说的无限扩大提出质疑,并提出"稚阴稚阳"学说作为重新诠释纯阳学说的新思路,是一个"祛魅"过程。文章引入"赋魅""祛魅"的概念,分析探讨小儿纯阳学说学术地位演变过程,深入理解各时期中医理论认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小儿“纯阳之体”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阳之体”理论源于道家阴阳学说,“谓其未曾破身耳”。其正式运用于医学则始见于《颅囟经》“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后世医家据此对“纯阳”的含义各有阐释:有作“阳盛阴微”者;有作“独阳无阴”者;有作“生机蓬勃而阴精相对不足”者等。吾以为,上述见解虽各有偏执,但显而易见;“纯阳之体”学说确切反映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及其体质患病倾向,对小儿日常预防保健和疾病辨证施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纯阳”并非无阴或盛阳,乃生机旺盛之意张介宾《类经》云:“阳不独立,必得阴而后成;阴不自长,必得阳而后…  相似文献   

6.
一、生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古代医学家总结了两个朴素的名词:“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引伸其义,阳为体,阴为用,所渭“纯阳”指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生机蓬勃旺盛;所谓“稚阴”指小儿的精血、精液、脏腑、筋骨、脑髓、肌肤等有形之质远未发育完善;所谓“稚阳”指小儿生机蓬勃旺盛之阳气还不充实。婴儿或儿童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些生理特点。二、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理解运用小儿生理特点及其调治原则,对"纯阳"从辞源学和道教原旨进行考辨。辞源学上,"纯"与"阳"都有本义和引申义,前者既有细微也有纯粹、强大意,后者既有火热也有快速、活动意。道教内丹术中,"纯阳"有三重含义,即划分仙界的标志、先天阴阳的统称、未破身状态,但非盛阳和纯粹之阳。"小儿纯阳说"语出《颅囟经》,确实受到道教影响。后世医家将纯阳等同盛阳观点是对"纯"与"阳"本义和引申义的混淆和对道教纯阳说的误解。道教纯阳说兼具稚阳和生机旺盛两义,受道教影响,小儿纯阳说也应兼具二义。  相似文献   

8.
从小儿体质角度,谈儿科临床上用药弊端,主张慎用寒凉之品,维护小儿“稚阴稚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浙派中医儿科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运用特色及经验。 [方法] 运用史料考证、古籍研读、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和法”的历史沿革、学术特点及临证治案三个方面,分析浙派中医儿科对“和法”的传承、创新及临床运用特色。[结果] 浙派中医儿科在张仲景、张景岳等历代医家影响下,结合浙江地域气候、社会特点,以及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传变迅速等生理病理特点,进一步发展了“和法”在儿科的应用范围,具体形成了强调分期论治,善用和解表里;重视寒热错杂,擅长调和脏腑;辨别体质强弱,注重调整阴阳三个方面的学术特色。[结论] 浙派中医儿科巧用“和法”治疗小儿多种疾病,学术特色鲜明,完善了中医儿科的治法,对中医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是浙派中医儿科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中医儿科学家屡有论述,各有阐发。归纳起来不外小儿纯阳;变蒸;稚阴稚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主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说。现分析探讨如下。一、小儿纯阳之说“炖阳”一词,儿科著作中最早见于《颅囟经》,说,“几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故有小儿纯阳之说。由于纯阳一词含义较广,历代对小儿纯阳的解释也不一致。《颅囟经》所说的小儿纯阳是在论述小儿脉法不同于成人时涉及的,指的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重阳”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阳就是重视阳气,或者是强调阳气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及著名医家论述等方面探讨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示我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应时刻注重人体阳气的盛衰并予以调治.  相似文献   

12.
古代崇阴尊阳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崇阴尊阳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指出道家的宇宙观和儒家的进取精神可能是崇阴和尊阳思想产生的哲学渊源,不同时代的崇阴尊阳思想促使了医学中温补、养阴等学派的产生;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应倡导阴阳平等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医的阴阳可分为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具体阴阳可以测量,具有确定性和可判定性。中医的肾阴、肾阳等的虚实具有"可观测性",并不意味着人体内存在某种可以在实验仪器下检测到的"阳物质"或者"阴物质"。事物的属性可分为两类,数值大者为阳的属性可称为阳属性,数值大者为阴的属性可称为阴属性。阳虚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阳实指的是阳属性值的偏大状态;阴虚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小状态,阴实指的是阴属性值的偏大状态。一般地,设事物A具有n个相对独立的属性,因为每个属性有3种状态(阴、中、阳),则事物A的阴阳虚实状态有3n种,其中有且只有一种状态是正常态。阴阳虚实的程度可以用绝对偏移量或相对偏移量来表示,具体又可以分为4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多反复发作。临床上对其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热病机为阳气亏虚,虚阳外越,治疗应立以温阳益气,调和阴阳为大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乾坤坎离卦象入手,提出"立极阴阳"理论,认为坎离中立极之阴阳为纲纪。并通过分析"立极阴阳"与扶阳学派的核心思想,认为"立极阴阳"是构成了扶阳学派的理论支点。此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准确把握扶阳学派之理论体系,以及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阳虚阴结"病机探讨温阳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认为"阳虚阴结"是前列腺癌的基本病机,提出"温阳化气"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总纲。在临证治疗前列腺癌时应"温阳化气",消除阴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使人体"阳化气"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需依据疾病阶段、变证兼证、证候虚实,辨证选药,随证治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阴阳虚证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关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阴阳虚证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临床典型阴虚阳虚患者、动物模型(大鼠)以及细胞模型(HL-60)为研究对象,观察阴阳虚证时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改变,并探讨中药上调GR的部分作用机制。结果:GR水平降低是阴阳虚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基础之一;阴阳虚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体内GR下降无器官特异性;上调GR是参附汤、生脉饮被用于临床急救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参附汤、生脉饮上调GR的重要作用途径之一是增加细胞内GRmRNA的表达。结论:GR数量和/或活性的下降及其下降的幅度有可能作为中医虚证极其严重程度的重要微观指标之一;有可能从生脉饮和参附汤中筛选出一种有效上调GR的成分(单体或混合物),并用于临床以虚证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如肿瘤、风湿病、乃至艾滋病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平衡阴阳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雌雄激素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月经周期节律演变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用阴阳失衡来阐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女性周期节律失序导致高雄、低雌激素血症内分泌失调的机制;并遵循《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的宗旨,说明"阴平阳秘"可使PCOS患者达到阴阳平衡及升雌降雄,最终恢复月经周期自然节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是阴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免疫通常指免除疾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即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平阳秘学说与免疫学存在共通之处,相互间联系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