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TACE联合阿帕替尼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对A组行单纯TACE治疗,B组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甲胎蛋白(AFP)指标变化,及3、6、9、12个月时客观缓解率(OR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A、B组AFP水平均显著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89、-2.953,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6,P=0.90)。3、6个月时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6,P=0.01)。B组阿帕替尼相关并发症(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TACE联合阿帕替尼的中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仑伐替尼治疗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CC伴Ⅱ/Ⅲ型PVTT患者,分为TACE联合125I粒子组(A组,n=27)及TACE联合仑伐替尼组(B组,n=25);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率。结果A组ORR、中位OS、Ⅱ型PVTT中位OS及Ⅲ型PVTT中位OS分别为70.37%(19/27)、13.6个月、14.1个月及13.2个月;B组分别为32.00%(8/25)、11.3个月、12.3个月及10.4个月;A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15%(13/27),均未见严重并发症;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0%(22/25),5例(5/25,20.00%)出现严重药物毒性反应。结论 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HCC伴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TACE联合仑伐替尼。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HCC,目前多采用以TACE为中心,联合阿帕替尼或微波消融(MWA)的疗法。对于中晚期HCC,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MWA均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但在联合疗法的应用和其远期疗效上仍存在争议。本文对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MWA治疗中晚期HCC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其中475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210例接受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685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6.3个月,其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1个月、5.2个月(P=0.002)。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患者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7.30%、27.30%、12.10%和37.90%、12.20%、3.10%。单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HCC病灶最大径、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癌栓分型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元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Ⅰ、Ⅱ型癌栓患者中,TACE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5.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Ⅳ型癌栓患者中TACE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4.5个月,2组6、12、24个月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结论对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治疗有效,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Child-Pugh分级和癌栓分型;对Ⅲ、Ⅳ型癌栓患者TACE未见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63例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主干或者第一分支癌栓患者的预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保守治疗组(A组,7例);TACE治疗组(B组,19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治疗组(C组,12例);手术切除原发HCC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术后TACE治疗组(D组,25例)。结果:A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4%、0、0、0;B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2%、0、0;C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9%、0;D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2%、20、12%。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HCC合并PVTT采取手术切除原发肝癌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或者癌栓部位门静脉切除术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术后应用TACE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载药栓塞微球TACE(D-TACE)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D-TACE序贯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巨块型HCC患者资料,记录其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价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结果 35例联合治疗均成功。截止至末次随访,35例中位PFS为8.09个月,中位OS为20.00个月。联合治疗后1、3、6及12个月,ORR分别为65.71%(23/35)、71.43%(25/35)、65.71%(23/35)及60.71%(17/28),DCR分别为94.29%(33/35)、88.57%(31/35)、80.00%(28/35)及67.86%(19/28)。联合治疗TRAE主要为1~2级,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D-TACE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HCC效果较佳且安全,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以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3.90%、40.20%、22.2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远处转移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动静脉瘘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影响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AFP、GGT、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动静脉瘘。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对于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而言,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目前仍有很多争议。笔者总结可切除HCC合并PVTT的外科治疗经验,比较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此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可切除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组),16例行TACE治疗(T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手术组除1例肿瘤广泛侵犯仅取材活检,其余均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19例示切缘阴性;2例术后肝功能不全,经人工肝及其他支持治疗痊愈出院。TACE组16例肝动脉超选、灌注、栓塞顺利;1例因肝动脉完全栓塞,术后3 d因急性肝衰竭救治无效死亡。手术组8例术后辅助TACE治疗,5例靶向治疗,其中1例I型PVTT患者手术后联合TACE等治疗后仍生存47个月。TACE组13例多次治疗,4例给靶向药物,其中1例II型PVTT患者TACE术后经过7次灌注化疗及栓塞仍然生存25个月。与TACE组比较,手术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术后行TACE的例数更少、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的例数以及术后AFP恢复正常的例数更多(均P<0.05)。手术组与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2个月与9.5个月;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43.5%、34.8%、17.4%与46.7%、33.3.0%、13.3%、0。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T分型、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是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PVTT分型、肿瘤直径、AFP水平直接影响HCC合并PVTT患者的术后生存,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TACE治疗,尤其是对于可切除HCC合并I/II型PVTT的患者,但治疗选择可能受患者意愿、经济因素等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至2008年338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4组:保守治疗组(75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86例)、单纯手术切除组(90例)、手术切除+术后TACE治疗组(87)例.以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同时以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姑息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其l、2、3年生存率分别为0.0%、0.0%、0.0%.单纯TACE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0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0.0%.单纯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2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8.0%、20.0%、15.0%.手术+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9.2%、37.5%、19.1%.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TACE组的生存率小于单纯手术和手术+TACE组,P值均<0.05.肝切除术后合并TACE可比肝切除术更有效地延长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脉癌栓累计主干及术后TACE的次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手术或术后+术后TACE均能较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对于肝功能处于代偿期以及肝功能储备充足的患者,与姑息治疗及TACE比较,手术治疗可更有效地延长生存期.并且术后TACE对于预防复发及延长生存率都有重要意义.对于肝功能条件尚可但肿瘤无法切除的患者,TACE可较姑息治疗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中晚期HCC,其中4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S组)、32例(A组)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比2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结果 治疗1、3、6、12个月时,2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20例因出现手足综合征、腹痛、食欲减退等而调整用药剂量,其中9例停药;S组6例因手足综合征及蛋白尿而调整剂量,无停药病例。调整剂量前,A组不良事件(AE)少于S组(P<0.01);调整剂量后,2组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A组治疗6、12、18个月时无疾病进展率分别为31.25%(10/32)、6.25%(2/32)、3.13%(1/32),S组分别为39.02%(16/41)、19.51%(8/41)、9.76%(4/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2)。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效果好于TACE联合阿帕替尼,且安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125I粒子植入或射频消融(RFA)对TACE术后甲胎蛋白(AFP)阳性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TACE术后AFP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其中41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A组),38例接受RFA(B组)。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并检测血清AFP。结果术后1个月,2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术后3、6个月A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B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A组AFP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125 I粒子植入治疗TACE术后AFP阳性中晚期HCC临床效果优于RFA,且降低AFP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同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膈下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其中57例(63个膈下病灶)接受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MWA+TACE组),62例(71个膈下病灶)接受单纯TACE(TACE组)。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发现肿瘤残留时酌情行TACE或/和MWA。术后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和/或MRI以评价疗效,记录TACE、MWA次数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内,MWA+TACE组接受1、2、3次TACE治疗者分别为29例、25例和3例;接受1、2、3次MWA治疗者分别为46例、10例及1例。TACE组接受1、2、3、4次TACE治疗者分别为8例、27例、25例及2例;组间TACE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MWA+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为82.54%(52/63)、疾病控制率(DCR)为90.48%(57/63),TACE组分别为45.07%(32/71)、74.65%(53/7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WA+TACE组术后3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2例气胸、1例肝脓肿,TACE组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汁瘤伴感染,均较轻微,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期间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膈下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42例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联合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择另外42例仅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差异;随访至2022年2月11日,记录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ORR分别为61.90%(26/42)及35.71%(15/42),DCR分别为92.86%(39/42)和69.05%(2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间为2.5~26.2个月,中位时间为20.2个月;联合组中位OS(19.3个月)长于对照组(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联合组发生死亡事件的相对风险(HR)为0.456,即加用卡瑞利珠单抗使死亡风险降低54.40%。联合组中位PFS(12.9个月)长于对照组(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联合组复发HR为0.579,即加用卡瑞利珠单抗使复发风险降低42.10%。联合组29例(29/42,69.05%)出现与卡瑞利珠单抗相关的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但均为1级不良反应,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病例。结论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HC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ACE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C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BCLC-C期HCC患者,其中35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TACE+Sorafenib组),38例单纯接受TACE治疗(TACE组)。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统计总生存期(OS)及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术后1个月,TACE+Sorafenib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TACE组(P=0.04),2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反应及肝功能异常,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TACE+Sorafenib组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高血压发生率高于TACE组(P均<0.05)。TACE+Sorafenib组中位OS为13.6个月,中位TTP为6.5个月,均高于TACE组(分别为6.5、3.3个月,P=0.004、0.007)。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BCLC-C期HCC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行TACE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中,23例HCC早期复发(复发组),19例未复发(无复发组)。复发组白蛋白35 g/L者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甲胎蛋白(AFP)400 ng/ml者占比及谷氨酰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未复发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较高(P0.05),复发组瘤灶相对较多、肿瘤最大径较大,ADC值和包膜完整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者占比(OR=3.313,P=0.041)、肿瘤分化程度(OR=1.463,P=0.038)、瘤灶数量(OR=2.216,P=0.028)及肿瘤ADC值(OR=0.025,P=0.003)是TACE术后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HCC早期复发与AFP、肿瘤分化程度、瘤灶数量及ADC值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宜消融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82例不宜消融的肝癌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40例,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42例,予单纯TACE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常规、血清甲胎蛋白(AFP)、并发症、客观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术后3、6个月客观有效率[85.00%(34/40)、67.50%(2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26/42)、45.24%(19/42);P均<0.05]。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7个月,对照组为10.7个月;联合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7.50%、54.30%、23.30%,对照组为45.20%、32.60%、13.60%。联合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肝功能及血常规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125I治疗不宜消融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患者,其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合并肝静脉癌栓。对静脉癌栓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进行剂量验证。随访评估癌栓治疗效果,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放射性损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随访期间未见癌栓复发,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00%(9/10),疾病控制率达100%(10/10)。术后患者生存期为8~36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0%,术后2年生存率为40.00%。2例术中出现肝出血、2例术中出现肝区疼痛,2例术后轻度恶心、食欲下降,未发生急晚期放射性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肝癌病人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4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按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两组:TACE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10),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期和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结果TACE治疗组和保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4.4,5.6)个月和2.0(1.8,2.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000)。Ⅰ(n=6)、Ⅱ(n=11)、Ⅲ(n=20)、Ⅳ型(n=1)癌栓病人经TACE治疗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0、5.0、4.0、3.0个月(P=0.0013)。结论TACE对累及二级及二级以上门静脉分支癌栓(即Ⅰ型癌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