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地枫皮叶、茎(去皮)及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梵净山产棘茎楤木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棘茎楤木叶、根皮和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梵净山棘茎楤木3个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5种化合物,共有成分有8种,其主要成分是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其次是烷烃、醛类、酯类和脂肪酸.结论:各部位的棘茎楤木挥发油在种类和相对含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3)
目的:分析阴香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阴香皮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阴香皮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53%,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30.93%)、龙脑(18.31%)、(R)-(+)-柠檬烯(15.01%)、(+)-4-蒈烯(10.93%)、桂皮醛(6.55%)。结论:阴香皮中的挥发油含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刺异叶花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GC-MS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比较刺异叶花椒根、叶、果皮、种子4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从根中分离出22个峰,从叶中分离出15个峰,从果皮中分离出7个峰,从种子中分离出5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 报道了刺异叶花椒根、叶、果皮、种子4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牡荆叶茎和花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牡荆花、叶、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85个不同化合物,其中叶得50种化合物,茎得51种化合物,花得28种化合物。结论3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疆戈壁野生木贼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野生麻黄的果、茎、根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野生木贼麻黄的果中15个峰,茎中3个峰,根中3个峰,鉴定出了新疆戈壁野性麻黄的果中12种成分、茎中2种成分、根中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871%。结论:为初步开发利用新疆戈壁野生麻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稔根、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山稔不同部位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根、茎、叶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稔根、茎、叶中分别鉴定化学成分22、32和36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2.4%、76.2%和86.2%。结论:山稔根、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种类及主要成分的含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为山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37个和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了26个和20个,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3.97%和77.06%。结论: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和比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中挥发油的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C)联用仪进行分析. 结果白子菜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在 0.245%~2.379% 之间,经 GC-MS 分析鉴别出 44 种化学成分.其中在根、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 31 ,25 和 27 种化学成分,有 14 种成分为 3 个药用部位所共有.结论 白子菜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α-石竹烯、δ-荜澄茄烯、大叶香烯 D 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紫玉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紫玉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紫玉兰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56种化合物,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6.32%。结论报道了紫玉兰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GC-MS分析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草珊瑚中根、茎、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来揭示草珊瑚不同部位药效差异,为评价草珊瑚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应用GC-MS分离鉴定各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草珊瑚根、茎、叶中鉴定出52个挥发油成分,根含有33个、茎含有41个、叶含有39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重的83.99%,83.85%,93.32%,其中24个为共有成分,28个为非共有成分.结论:草珊瑚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种类和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韩飞  陈泣  舒积成  赵志冬  黄艺  许汉林  杨明 《中草药》2015,46(13):1887-1891
目的研究湖北产牛至Origanum vulgare药材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药材不同部位(花和叶、茎、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成分在组分中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牛至花和叶中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78%;牛至茎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1%,牛至根中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97%,3种不同提取部位所得挥发油共鉴定出化合物59个,其中18个为在牛至挥发油成分中首次报道。结论牛至药材的根、茎中除含有花、叶部位相同的抗菌成分外,还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样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野黄桂叶挥发性成分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野黄桂叶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野黄桂的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其中芳樟醇和1,8-桉叶素分别占32.4%和17.29%。结论野黄桂叶油是一种资源植物且挥发性成分中芳樟醇和桉叶素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莉  刘怒云  刘强 《中药材》2008,31(3):379-381
目的对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肉桂普通粉中分离出34个峰,从肉桂超微粉中分离出19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肉桂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探讨其用于外用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从桂郁金茎叶中分离得到57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7个;桂郁金生品中分离出4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从桂郁金炮制品中分离出4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2个。结论:3个样品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贵州省贵阳市产的少花桂油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适宜采收期,用水中蒸馏法提取少花桂叶中挥发油;用色谱法测定其中黄樟素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S/MS)分析确定其中成分。结果:贵阳产少花桂油的主要成分为黄樟素,其平均含量为92.8%;其他成分有5个:芳樟醇、( )-(4R)-苎烯、3-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甲氧基丁子香酚、十六酸。结论:贵阳种植的少花桂油成分不复杂,品质较好。贵阳适宜发展少花桂种植。  相似文献   

18.
甘肃产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柴胡根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0.04%,0.01%.两部位共鉴定出95个化合物,其中从根和茎中分别鉴定出52,72个.共有化合物29个,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61.29%,53.54%.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正己醛(17.00%)、2-戊基呋喃(8.10%)、棕榈酸(6.71%)、5-异丙基-2-甲苯酚(6.65%)、百里香酚(5.23%)、正庚醛(4.64%)等;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10.79%)、3-甲基-4-异丙基苯酚(8.31%)、香芹酚(6.19%)、正己醛(6.09%)、2-戊基呋喃(4.42%)等.结论:甘肃产柴胡根和茎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为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容县八角叶中挥发油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采用GC-MS分析容县八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快速提取容县八角叶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八角叶挥发油得率为1.6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6%。 结论: 容县八角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1.69%),草蒿脑(5.00%),α-蒎烯(3.52%),顺式茴香脑(2.86%),丁香烯(1.56%),柠檬烯(1.37%),芳樟醇(1.29%)。  相似文献   

20.
贯叶连翘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曾虹燕  周朴华 《中药材》2000,23(12):752-753
目的:测定贯叶连翘叶挥发油成分。方法:用连续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仪提取(水蒸汽蒸馏,乙酸乙酯萃取),然后采用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32%。结论:化学成分多为倍半萜类物质,与国外报道贯叶连翘叶挥发油的成分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