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探讨大规模种植基地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不同种源之间元素含量差异。方法样品采自福建三明吉口采育场草珊瑚标准化种植栽培示范区、46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三年生成熟草珊瑚,采用ICP法测定15种常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草珊瑚中K、Ca、Mg含量最高,其次是Al、Fe、Mn,之后为Na、Ba、Zn,大部分样品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Cu、Cr、Pb、Cd、As符合规定,各产地元素含量不同,有些产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地理种源的草珊瑚吸收土壤环境的生长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草珊瑚药材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和生物工程概论课程包含的内容,挑选合理的教学内容,并按照生物工程每项工程的特点及内在联系作科学排序,并根据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授课重点与详略.采用讲授、演示、讨论、任务驱动等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积雪草容易与多种混淆品相互混淆,本研究拟基于mat K序列探讨积雪草与其混淆品鉴定的新方法。方法:从Gen Bank核酸数据库下载积雪草、过路黄、连钱草和乌蔹莓的mat K序列,应用Clustal X 2.1软件进行SNP鉴别位点分析,应用MEGA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K2P)遗传距离和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获得积雪草与过路黄各5个mat K序列及连钱草和乌蔹莓各1个mat K序列,分析显示积雪草与其混伪品的mat K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近百个SNP位点,且其中多是积雪草特有的,可用于分子鉴定。且积雪草最大种内K2P遗传距离0.001,远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242~0.293,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积雪草与其混淆品可明显分开。结论:综合以上分析,mat K序列为鉴定积雪草及其混淆品提供了新的分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居群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和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的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草珊瑚鉴定和品种鉴别提供模式识别与思路。方法 采集不同产地的草珊瑚18份、金粟兰6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其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4种金粟兰属植物的ITS序列,运用ClustalX 2.1软件比较不同产地草珊瑚与其他金粟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差异,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草珊瑚样品不同居群间的ITS序列相似度达99%,其中位点总突变率ITS1(2.7%)>ITS2(1.4%),而与金粟兰属其他植物相比,位点总突变率ITS2(20.3%~22.7%)>ITS1(15.9%~18.3%)。聚类分析表明18个不同种群的草珊瑚居群间变异极小,且与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具有显著差异的聚类识别。结论 草珊瑚ITS1与ITS2分别为不同居群间及与不同属近缘植物间比较有效的鉴别序列,具有较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的草珊瑚ITS序列用于鉴别金粟兰属5种近缘植物,具显著差异的聚类识别,是草珊瑚和金粟兰属近缘植物鉴定和品种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金花茶不同部位多糖的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金花茶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运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芽尖、果壳、花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检测法、邻苯三酚法和邻二氮菲法检测金花茶叶子、芽尖、果壳和花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应用综合评分法,对各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金花茶花、叶、芽尖、果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32.88,29.48,35.89,30.02 g·kg-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抗坏血酸(0.100 g·L-1)>花(0.135 g·L-1)>果壳(0.165 g·L-1)>芽尖(0.243 g·L-1)>叶(0.330 g·L-1);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顺序为抗坏血酸(0.200 g·L-1)>花(0.344 g·L-1)>果壳(0.435 g·L-1)>芽尖(0.881 g·L-1)>叶(1.011 g·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抗坏血酸(0.2 g·L-1)≥芽尖(25.0 g·L-1)>果壳(25.0 g·L-1)>花(25.0 g·L-1)>叶(25.0 g·L-1);当生药浓度达到25.0 g·L-1时,花、芽尖、果壳对羟基自由基消除率均大于50%,但均小于抗坏血酸(2 g·L-1);综合评分为芽尖(55.05)>花(52.79)>果壳(51.97)>叶(23.73)。结论: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金花茶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稳定可行,金花茶水提物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与黄酮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药用植物草珊瑚叶、茎为材料,研究黄酮类物质在其中的分布。方法:在观察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的基础上,用NaOH显色和醋酸镁甲醇液显色的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定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叶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类栅栏组织、维管束、分泌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分泌细胞、韧皮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的NaOH显色法,相对其他以醇类为显色剂溶剂的荧光显色法是较为简便可行、定性迅速的组织化学鉴定方法。叶中黄酮含量高于茎部。因此,若以总黄酮为草珊瑚有效成分,可以只采收叶,保留其根部和茎部,以达到可持续性地有效利用中药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茎叶,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湖南等省,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疖等[1]。研究[2]发现,藤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含量高达45.52%。已报道的藤茶总黄酮提取方法多是热水提取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用超声提取的报道少见。国内采用正交旋转设计或均匀设计来优化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这2种方法采用线性数学模型,具有简便、试验次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草珊瑚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草珊瑚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9)-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4 nm;柱温40 ℃.结果:建立了草珊瑚药材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用模式,标定了2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7个主要色谱峰.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46个不同产地草珊瑚药材可分为5类.结论:该方法快速,可较全而的反映草珊瑚药材中化学成分的信息,为草珊瑚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炎症细胞模型的草珊瑚抗炎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草珊瑚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按极性由低到高分离得到草珊瑚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提取物4个部位,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各部位抑制细胞炎症因子NO表达进行研究,通过MTT法测定各部位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评价细胞毒性分极.结果 通过RAW264.7炎症模型的筛选,草珊瑚乙酸乙酯部位(100~200μg/mL)和多搪部位(100~400 μg/mL)均可显著抑制模型细胞NO的表达(P<0.01),并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增殖水平,且其细胞毒性分级均为1级或以下.结论 草珊瑚多糖和乙酸乙酯部位是草珊瑚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