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洁玲  李衡  汪振达 《吉林医学》2010,31(16):2454-2454
目的:对比观察我区两阶段梅毒患者基本情况的异同,把握梅毒患者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在我区就诊的梅毒患者病例,共300例,按前2年后3年分为A、B两组,A组189例,B组111例,按事先制定表格,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分布、婚姻状况、传染源与梅毒分期等进行统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不同,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B组就诊例数较A组下降(P<0.05);B组一期梅毒占多数,较A组多(P<0.05);B组梅毒患者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比例提高,较A组多(P<0.05);B组中农民、学生新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我区梅毒就诊人数有所下降。但仍需针对高发人群加强防治以及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62-364
目的:了解吸毒人员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其与吸毒行为特征间的关系,为制订吸毒人群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吸毒人群监测方案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结果:调查对象梅毒、丙肝感染率分别为8.99%和41.47%。不同性别(χ2=17.05,P<0.001)和文化程度(χ2=8.46,P=0.037)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丙肝感染则与年龄(χ2=118.06,P<0.001)、性别(χ2=5.01,P=0.025)以及婚姻状况(χ2=24.05,P<0.001)有关。有无注射吸毒行为(88.20%vs8.98%:χ2=271.45,P<0.001)和过去1年有无商业性行为(25.96%vs 46.36%:χ2=13.56,P<0.001)与丙肝感染率有关,注射吸毒行为在商业性行为对丙肝感染的影响作用中起完全中介作用(t=-1.13,P=0.259)。但有无注射吸毒和商业性行为与梅毒感染无关。结论:加强对注射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以降低梅毒和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疆本地梅毒感染流行特征,为新疆梅毒高发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4年诊治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①临床分期:主要隐性梅毒患者3年总计1 642例(96.7%),一期29例(1.7%)、二期13例(0.77%)、三期3例(0.18%)、胎传梅毒11例(0.6%);②地域:乌鲁木齐市高流行地区682例(40%),其次喀什地区118例(6.9%);③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性918例(54%)、女性780例(46%)];④民族:汉族患者多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汉族813例(47.9%)、维吾尔族620例(36.5%)、哈萨克族99例(5.8%)];⑤文化程度:依次为高中508例(29%)、大专及以上443例(26.1%)、初中374例(22.0%)、小学302例(17.7%);⑥婚姻:已婚人群为主要感染人群总计1 498例占88.2%、未婚发病人数200例11.8%;⑦接触史: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要人群总计1 116例(65.7%)、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接触感染259例(15.3%);⑧最有可能感染途径:异性之间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1 351例(79.5%)、母婴传播10例(0.59%)。 结论 新疆地区梅毒发病仍然呈高流行趋势,明确新疆梅毒高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助于梅毒的防控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临床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CLIA)对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197429例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TPPA和TRUS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429例住院患者中,TPPA和TRUST试验均阳性者959例,阳性率为0.49%.梅毒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46例,阳性率为0.53%;女性患者为413例,阳性率为0.4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阳性率之比为1.20:1,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20岁~39岁年龄段梅毒阳性率最高,但60岁~98岁年龄段阳性检出人数却最多,占住院梅毒感染者42.44%,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院临床科室均检出有梅毒阳性患者,妇产科阳性率最高,而神经内科阳性检出人数最多,不同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36例梅毒感染者合并HIV感染阳性率为1.63%,与非梅毒感染者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年龄组、科室间以及HIV合并感染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具特点,应持续加强梅毒患者常规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高危人群,降低医源性感染和职业暴露,控制梅毒的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性病就诊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性病就诊人群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性病就诊人群ELISA阳性率20.26%,ELISA+RPR阳性率12.81%,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χ2=29.58,P0.001;ELISA+RPR:χ2=11.81,P=0.019)。梅毒抗体阳性以20~39岁组人群为主,女性梅毒现症病例多于男性。结论北京市平谷区性病就诊人群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降低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2010年南通市不同人群梅毒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通市不同人群掌握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中学生、流动人口和暗娼5类人群现场发放问卷,逐户逐人调查。结果南通市不同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暗娼人群知晓率最高占74.00%,其余依次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和在校中学生,在校中学生梅毒知晓率仅为58.00%;不同性别梅毒知晓率: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χ2=5.13,P<0.05);随着年龄组的增大,梅毒知晓率逐渐提高,经趋势性卡方检验,不同年龄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问卷中的问题,对"梅毒经性传播"知晓率最高达91.43%,"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知晓率最低为53.33%;群众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中,"电视"比例最高68.10%,"学校讲座"比例最低5.71%。结论需重点加强在校中学生有关梅毒预防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拓展全人群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梅毒防治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我市人群的梅毒知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眉山市车祸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97例车祸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受伤时间及所用交通方式,并比较不同交通方式的病例所占比例、伤情及死亡率。结果:21~40岁为车祸伤的高发年龄段,男性为主,民工及农民所占比例最大。6月~7月、11月~次年1月是车祸伤高发时间段,一天中又以夜间高发。不同交通方式中,摩托车组所致车祸伤病例数最多,重型脑伤比例大(P=0.000),死亡率高(P=0.000)。结论:车祸伤有高发人群、高发时间段,交通方式与车祸伤的发生明显相关,针对高发人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强高发时间段交通监管可减少车祸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梅毒在大学生无偿献血群体中的感染现状和感染高危因素,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东莞市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人群共3 451份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均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试验予以确诊。同时随访分析不同专业、性别、学龄大学生的梅毒感染高危因素和性传播疾病(STD)知晓率。结果 3 451份无偿献血标本中共筛查出11个阳性血样,人群携带率为3.19‰。随访分析结果:医疗卫生专业的大学生对STD知晓率更高,感染率也低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男性大学生在对无保护性性行为、婚前性行为等方面态度上更开放,感染风险高,学龄越大,对STD知晓率越高。结论梅毒在大学生无偿献血群体中呈低感染状态流行,流行强度低于其他人群,但是发病率逐年提高;不同专业、性别和学龄的大学生的STD知晓率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了解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病例报告]对1998年—2004年间延边大学医院性病诊察室诊断并治疗的258例早期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见一期梅毒占25.58%,二期梅毒占51.94%,潜伏期梅毒占21.32%,早期先天性梅毒占1.16%;梅毒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职业以个体从业者为居多;学历以中学及中学以下者为居多;临床表现:一期梅毒患者以硬下疳为主,二期梅毒患者以斑疹型皮肤损伤为主.[讨论]先天性梅毒及潜伏期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梅毒血清检测应作为梅毒高发人群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2000-2009年前5年和后5年梅毒患者基本情况的异同,了解梅毒患者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就诊的梅毒患者病例,共1200例,按前后各5年分为A、B两组,A组756例,B组,444例,按事先制定的表格,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分布、婚姻状况、传染源与梅毒分期等进行统计,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不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B组就诊例数比A组有所下降(P<0.05);B组一期梅毒占多数,比A组比例高(P<0.05);B组梅毒患者中专以上文化水平比例较高,比A组所占比例高(P<0.05);B组中农民、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 梅毒就诊人数虽有所下降,但仍需针对高发人群加强防治以及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进一步降低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407例梅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期本区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我科全年确诊的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传播情况及血清学特点。结果: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女性患者年龄明显小于男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部分患者为已婚有性伴(332/407),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高学历患者少,职业中无业、工人、农民占前3位,仅75人承认近3月内有非婚性伴,其中46人从未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安全套患者仅有10人,3人近3月内使用过毒品。男性梅毒患者血清TRUST滴度以高滴度为主,女性患者低滴度相对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梅毒以女性、初中文化、无业、工人和农民居多,梅毒的防治也应将这些人群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2.
成杏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473-447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发病构成比、出血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男∶女≈1.68∶1,以46岁~55岁年龄段居多(37.2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部位以壳核部最多(41.18%),其次为丘脑部(21.57%)。吸烟、饮酒及基础性疾病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诱因较多,临床应强化护理干预指导,严格控制基础危险因素,强化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干预指导及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直视手术前后发生甲减的患者18例,术前确诊甲减者8例,术后确诊者10例。结果死亡3例,病死率16.7%。术前确诊者,术前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术后并发广泛性肺渗出、低心排血量(低心排)各1例,其余6例顺利恢复,无死亡;术后确诊者,术后并发低心排6例,呼吸衰竭4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顽固性低氧血症1例。结论术前避免漏诊甲减,一旦确诊,尽早补充甲状腺素片,术后严防并发症是心内直视手术后甲减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兔颈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球囊拉伤+高脂饮食6周建立动物模型,将3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五组:Control组、M0del组、Laci—L组、Laci—H组和Atovas组。6周后检测血脂水平。计算左侧颈总动脉新生内膜面积(SI)与中膜面积(SM)之比(SI/SM),病理形态学观察颈总动脉组织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颈总动脉血管壁LOX-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拉伤+高脂饮食成功建立了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Model组中,血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升高;SI/SM比值明显增大,颈总动脉血管壁LOX-l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增强;Laci—L组和Laci—H组血脂无明显降低,但是,SI/SM、LOX-lmRNA和蛋白水平较Model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拉西地平减少内膜LOX-1表达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0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61例、女42例,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末检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体重,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男女性患者治疗后的PAN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1);男性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 <0.01);治疗8周末,男性患者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 <0.05)。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阳性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P <0.05,P <0.01)。男(60.6%,37/61)、女(57.1%,24/42)性患者使用利培酮的不良反应均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但男性、女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男、女性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培酮对男、女性精神分类症患者均由治疗效果,且对男性患者的疗效优于女性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排尿障碍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borie尿流动力学分析仪对54例排尿障碍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根椐结果分型行相关治疗。结果: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33例前列腺增生中有3例合并神经源性膀胱,3例为轻度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术后排尿不畅确诊为逼尿肌无力,其余病例与该检查前诊断相符。治愈2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排尿障碍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HIV、HCV、HB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362名静脉吸毒人员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HIV抗体、抗HCV抗体、HBsAg;采用TRUST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结果:362名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为4.14%,抗HCV抗体检出率为80.3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1年的随访情况。方法:将入选的35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组107人,非糖尿病组243人。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1年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大[(65.50±12.73)vs(60.80±14.38)岁,P=0.004]、男性比例少(58.5% vs 70.1%,P=0.012)、吸烟比例高(38.3% vs 24.3%,P=0.007),更易合并高血压病(84.1% vs 76.1%,P<0.001)、高脂血症(89.7%vs 79.0%,P=0.016)、慢性肾功能不全(24.3%vs 8.2%,P<0.001)等情况。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3支病变比例高(41.1%vs 29.6%,P=0.035)、单支病变比例低(27.1%vs 44.4%,P=0.002)。糖尿病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19.6%vs 9.5%,P=0.008),其中全因性死亡是主导事件(13.1%vs 4.5%,P=0.004)。两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4.7% vs 4.5%, P=0.952)、靶血管血运重建(12.1%vs 7.8%,P=0.195)、再次心肌梗死(1.9% vs 0.4%,P=0.173)、支架内再狭窄(2.8% vs 2.9%, P=0.968)、支架内血栓形成(1.9%vs 1.6%,P=0.882)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大,且女性、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肾功能不全、3支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后者,药物洗脱支架没有增加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且主导事件是全因性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病死率,探讨死亡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海南省某医院2003年~2012年间2370份住院死亡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利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1.011,P〈0.0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0.64%,女性:0.32%,χ^2=265.34 P〈0.05)。60岁以上死亡患者所占构成比较大,为43.76%。前五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提高男性公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治老年疾病,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建军 《西部医学》2009,21(5):780-781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把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阶梯式治疗,25例患者予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为强化组,分别于就诊后第1、14、30、90天观测其FBG、PG2h及尿蛋白。结果胰岛组能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理想控制,防止和减轻尿蛋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而不应作为最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