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67-670
目的:研究2010-2014年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创伤发生及提高救治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 08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地区、时间、致伤原因及死亡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0.09%,高于女性的39.91%(P<0.05)。25~4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5.13%),15~24岁最少(8.17%)(P<0.05)。出诊地区以雁江区分布最多(60.64%),出诊时间7月份人数最多(9.23%)(P<0.05),一天的3个高峰期为9:00~9:59(5.92%)、16:00~16:59(5.93%)和20:00~21:00(6.31%)(P<0.05),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34.03%)。死亡患者共1134例(0.98%),其中588例(48.15%)现场死亡,男性(55.56%)多于女性(44.44%)(P<0.05),45~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7.78%)(P<0.05),主要致死原因为车祸伤(31.48%)(P<0.05)。结论: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创伤高发,创伤所致死亡率为48.15%,好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车祸伤是主要致伤致死原因,且高发时间每年的7月份及每天的20:00~21:00点,雁江区为高发地。针对高危地区和人群采取相关措施,从各种层面减少创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性别的梅毒发病情况的分析,了解梅毒高发人群,为有针对性地防控梅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梅毒确诊717例患者进行不同性别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梅毒确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7.05%,女性占42.95%,男、女梅毒所占比率有极显著差异(t=4.907,P<0.01)。结论:应加强广大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高发人群的检查及治疗工作,防止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马志刚  郑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41-1942
目的及方法:对大连市2003年发生的3868起交通事故伤害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2003年共发生交通事故3868起,造成590人死亡,698人受伤,死亡率为10.35/10万。高发年龄为21岁~50岁的青壮年。摩托车和行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占死亡总数的67.9%。机动车驾驶员原因导致的事故占总事故的92.3%。结论:机动车驾驶员因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是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摩托车和行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管理以及提高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描述车祸死亡人群分布特征 ,确定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方法 :对马鞍山 1998~2 0 0 2年发生交通事故 (车祸 )伤害死亡的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死亡率为 9.0 7 10万人年。高发年龄为3 0~ 5 9岁的青壮年 ,70岁以上又是车祸死亡的第二个高峰 (死亡率 2 0 .18 10万人年 )。男性车祸死亡率 ( 12 .41 10万人年 )是女性死亡率 ( 5 .46 10万人年 )的 2 .46倍。结论 :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民族比例、性别、年龄、职业、创伤原因及部位、治疗方法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549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549例患者中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为2.03:1,男:女比例为4.84:1,40~49岁(26.23%)患者为高发人群,7、8、9月是创伤高发时期,其他类职业(36.07%)及牧民(25.86%)人数最多,交通伤(38.98%)在创伤原因中占的比例最大,损伤部位以唇部软组织伤(27.48%)和颧部骨折(37.33%)最为常见,颅脑损伤(43.11%)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口腔颌面创伤者发生率少数民族高于汉族,以骨折伤常见,交通伤为主要原因,颅脑损伤为首位并发症,救治时结合患者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交通伤患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制订科学的防范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张掖市各医院急诊就诊的交通伤患者22 642例,按年龄、月份、外伤类型、受伤原因等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按受伤者年龄分布统计:≤15岁的1 952例,占8.6%; 16~55岁的18 277例,占80.7%;≥56岁的2 413例,占10.7%.(2)按月份统计:5-10月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15 274例,占67.5%.(3)按损伤部位统计:交通伤中损伤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软组织损伤,分别占总数的34.6%和27.3%.(4)按发生年份统计: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各种外伤病例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自2008年以后逐渐平缓.(5)按驾驶类别统计:交通伤患者主要发生在摩托车驾驶员人群,共8 793例,占总数的38.8%.结论 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掌握交通伤发生的规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加强公路交通管理,严禁违规行车;强化教育管理,提高驾驶员和行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等,是降低公路交通事故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的发达 ,车祸伤患者逐渐增加。 1999年 1~ 12月 ,我们共对 96例车祸伤患者进行了院前现场急救 ,使许多危重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提高了重伤救治率和抢救成功率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96例 ,男 78例 ,女 18例。年龄 6~ 71岁 ,平均 39岁。成年男性为高发人群。以腹部脏器伤为主 37例 ,占38.5 %;头伤为主 30例 ,占 31.3%;四肢伤为主 17例 ,占17.7%;胸部伤为主 9例 ,占 9.4%;脊柱伤为主 3例 ,占3.1%。2 现场急救2 .1 赶赴现场后 ,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环境 ,检伤分类 ,作出初步诊断 ,采取有效救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人群分布、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发生针刺伤的113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护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回顾性调查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暴露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职业分布之间针刺伤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85,P=0.000),护士所占比例较高,所占比例为77.88%;不同工龄之间针刺伤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000,P=0.000),工龄低于5年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其所占比例为84.07%,不同年份针刺伤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5,P=0.004);2014年到2017年乙肝暴露源所占比例均较高,位居第一;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拔针时、分离针头时和处理输液器时,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0.09%、27.43%和23.89%;1例医护人员在发生丙肝暴露源的针刺伤1月后确认感染丙肝,其暴露后感染率为1.06%。结论:发生针刺伤的人群主要为低年资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暴露源主要为乙肝,主要在拔针时和处理针头时容易发生针刺伤...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09-114
目的通过对简阳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进行调查分析,为科学管理急救体系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17041例急救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0.69,15~59岁患者例数最多,常见的前5位病种为车祸伤、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车祸伤多发生在15~59岁之间,不同病种的患者在各年龄段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0,P=0.000)。车祸伤发生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其余4类病种存在减少趋势。结论简阳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有自身的特征,应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减少甚至预防疾病的发生,加强执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我院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探讨不同时间段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查阅方式对本院3个时间段的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在医院感染3次现患率的调查中,不同时间段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ICU 患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医院感染高危人群,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为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结论:应加强高危人群、高发部位的目标性监测,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8820例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市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及死亡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市7所医院2003年至2007年间0~14岁儿童伤害住院病例8820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析儿童伤害住院的特征,并探讨儿童伤害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该市5年间儿童伤害住院8820例,男女分别为86.2%和13.8%;伤害住院患儿0~4岁、5~9岁和10~14岁年龄组的比例分别为44.24%、33.24%和22.52%.损伤是儿童伤害住院的主要类型,在3个年龄组均为首位,分别为44.88%,78.96%和76.49%;而0~4岁组自然腔口进入异物占15.26%、烧伤/腐蚀伤/冻伤占28.70%(P〈0.001).儿童伤害住院原因中意外事故占96.7%;意外事故中跌落为首位,在3个年龄组分别为18.72%、29.16%和28.97%(P〈0.001),其次是道路交通伤害占19.50%.道路交通伤害在0—4岁和5~9岁年龄组行人受伤是首位(44.95%和47.40%),10-14岁组为第二位;10~14岁年龄组骑脚踏车受伤的比例达17.4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害住院儿童死亡中运输事故受伤者死亡风险最大(P〈0.05),入院情况危重患儿比入院情况一般者死亡风险大(OR=30.479,P〈0.001).结论伤害住院男童远高于女童,主要类型是损伤,意外事故以跌落为首位,道路交通伤害占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中以行人受伤为主,提示要针对不同年龄制定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及合并损伤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3.03:1;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颌面部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占颌面部骨折的40.8%;交通事故(48.4%)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多见。【结论】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以交通事故伤多见。颌面部创伤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部位及相应的解剖结构有关。颅脑损伤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坤  谭光林  敖小君 《西部医学》2013,(12):1819-1820,1825
目的 总结重度交通事故伤病例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从重度交通事故伤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交通工具等方面,对南充市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378例重度交通事故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发生在高速公路者128例(33.86%);城郊宽阔路段197例(52.12%);市区公路42例(11.11%);其它11例(2.91%);发生于白天者132例(34.92%);夜晚者246例(65.08%).与双轮或三轮机动车相关的危重交通事故伤229例(60.58%),其它149例(39.42%).结论 加强城郊宽阔路段的防护建设、安全知识宣传以及机动车辆管理,对减少重度交通事故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市道路交通伤的危重病例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伤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数据库中诊为交通伤且病情初步判定为危重667例资料。结果:危重交通伤患者667例中,男477例,平均年龄35.8岁,女190例,平均年龄37.8岁。急救人员到场时已死亡195例(29.2%)。急救人员从接到来电至到达现场时间间隔11.4分钟,致伤部位最多为头部外伤470例(70.5%),碰撞类型最多的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315例(47.2%),受伤至报告时间最长的为交通伤后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组年龄最大,碰撞类型、受伤部位对于患者是否已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的交通创伤具有致伤过程复杂、多发伤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可预防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减少或避免交通创伤,降低其危害,提高其救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耳鼻喉颌面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群体的性别差异、年龄分布、主要致伤原因,探讨二者伤情之间的关系,统计颅脑损伤情况与伤情判断、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珐总结1265例耳鼻喉颌面损伤合并有颅脑损伤患者500例(39.60%)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加以统计学研究。结果1265例中耳鼻喉颌面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及以上者388例(30.67%),损伤部位在鼻听线平面以下者112例(8.85%),鼻听线上下两部位损伤合并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鼻喉颌面伤合并颅脑损伤500例中,男女比例4.1:1;高峰年龄为20—49岁间计392例(78.40%);交通事故居致伤原因首位239例(47.80%);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分别占59.40%、11.80%、6.20%;按GCS伤情评分,轻型88.40%;按GOS预后评分,良好95.4%。结论耳鼻喉颌面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是现代创伤中常见复合伤,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患者群以青壮年为主,交通事故为致病主要原因,鼻听线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患者损伤程度比较轻,只要及时诊断,正确救治,治疗效果好,致残率、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儿童交通伤害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广州市12所小学全体在校生13 645名,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年发生(人)率为8.4%,男生高于女生(x2=56.32,P=0.000),民办学校明显高于重点和普通学校(x2=34.07,P=0.000)。下午16:00~17:00为伤害高峰,占45.4%,住宅区道路(27.1%)和人行道(26.1%)是伤害的主要场所。伤害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45.6%),20.8%的步行者出现功能损失。致伤的主要车辆是自行车(占37.3%);驾驶员(49.5%)和步行者(39.5%)的过失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减少儿童发生道路交通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颌面创伤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颌面部创伤的58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创伤发生的年龄、性别、职业、致伤原因、伤情特点等.结果颌面部创伤中,患者高峰年龄为17~39岁,男女发病比为2.51:1;患者的职业特征是以工人、农民居多,学生次之.致伤方式是工伤意外居多(43.44%);交通事故次之(24.13%);再其次是运动损伤(15.17%).伤情特点是颌面软组织损伤占68.28%;颌骨骨折占19.14%;牙和牙槽突损伤占12.41%;颞下颌关节脱位占0.17%.结论颌面创伤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渊    王伟  宋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3):247-251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1 例)和非AKI组(585例)。对术后患者AKI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更大(t=6.020,P=0.003)、合并糖尿病的更多(χ2 =11.941,P=0.001)、术前心功能更差(t=5.911,P=0.014)、同期行搭桥手术的更多(χ2 =19.399,P=0.000)、体外循环时间更长(t=4.518,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更长(t=3.115,P=0.000)、呼吸机应用时间更长(t=10.141,P=0.000)、肺炎发生率更高(χ2=76.872,P=0.000)、术后输血率更高(χ2=38.954,P=0.000)、ICU住院时间更长(t=4.577,P=0.000)、术后30 d内死亡率更高(χ2=42.520,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OR=4.338,95%CI:2.149~8.753)、呼吸机应用>72 h(OR=8.846,95%CI:4.621~16.933)、术中输血(OR=3.774,95%CI:2.024~7.040)、术后肺炎(OR=3.302,95%CI:1.152~9.467)是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LVEF<40%、术中输血、术后肺炎、呼吸机应用时间延长是心脏瓣膜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加术后30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制定儿童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河北省6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室的儿童伤害患者。结果2006~2012年,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16129例儿童伤害病例,占监测总数的11.4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男、女性别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3.64,P〈O.01)。前五位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3.54%)、机动车车祸(16.40%)、钝器伤(15.52%)、非机动车车祸(6.20%)和刀,锐器伤(5.91%)。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公路,街道(31.95%)、家中(31.04%)、学校与公共场所(16.52%)、贸易和服务场所(8.46%)、公共居住场所(7.33%)。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37.77%)、上肢(23.60%)、下肢(20.14%)、多部位(6.63%)、躯干(5.77%)。以非故意伤害(90.18%)、轻度伤害(73.55%)、接受治疗后回家(70.80%)为主。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差异较大。结论河北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应根据年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弥散性轴索损伤34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DAI受伤机制复杂,以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为主,意识障碍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MRI优于CT,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GCS、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