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及影响因素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组243例临时性导管置管患者应用情况总结,观察置管部位、效果、舒适度、并发症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1)采用右颈内静脉置管144例,成功率98%,经股静脉置管75例,成功率99%,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4例,成功率95%。(2)导管血流量、透析前后尿素下降率、透析充分性Kt/V值等同长期留置导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与长期导管(7.0±6.5月vs10.7±7.4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导管退出原因: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其余为内瘘成熟、肾移植和死亡。其中感染65例发生率,平均感染率2.92次/1000导管天;治疗有效58例,拔管7例。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等。结论临时性导管易操作并发症少,感染与导管功能不良是影响长期留置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置管部位,严格的局部护理及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及时处理是延长留置期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情况。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瓣膜替换手术52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选择颈静脉置管,另一组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细菌感染率;比较静脉置管第5、6~10、11~20、20d以上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结果不同穿刺部位病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VC-RI)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为16.3%,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9.5%( P <0.05)。不同导管留置时间CVC-RI的发生率,520例中发生导管感染留置时间为5d~30 d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增加,以第11~20d最为明显。结论应根据静脉导管的使用原则,合理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宋逸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9-317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样本中培养阳性50例,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22.8%,且不同穿刺部位的感染率有所不同,但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显著性差异。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阳性球菌占40%,阴性杆菌占42%,真菌占16%,阳性杆菌占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导管留置时间、留置位置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临时性深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透中心使用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98例,分为颈内静脉组58例,股静脉组40例,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局部感染和血行感染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组发生局部感染5例,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0.34%;股静脉组发生局部感染11例,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组。结论当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颈内静脉,次选股静脉,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9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行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颈内静脉253例,股静脉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4.3%,更换部位后成功率100%;渗血或血肿的发生率9%;血流不足或阻塞的发生率4%;感染的发生率1%;导管脱落发生率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最理想选择,注意操作细节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松岩  姚伦  李春光 《吉林医学》2009,30(17):1887-1889
目的:分析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法,即单纯全身应用抗生素与全身应用抗生素加抗生索封管治疗效果之比较。方法:对因肾衰竭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共189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例21例,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及B组(实验组),其中A组(对照组)10例,单纯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B组(实验组)11例,在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米诺2.0g,2次/d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同种抗生素封管。封管方法:以0.1g/ml头孢米诺1ml加肝素2ml,1次/d封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低,使疗程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结论:抗生素封管联合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2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110例,股静脉116例,锁骨下静脉5例,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9例。结果:股静脉置管的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明显高(P<0.05),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配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使导管感染得到完全控制。采用穿刺部位不切开皮肤直接扩皮置入导管,熟练仔细操作可明显降低局部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以尿激酶封管治疗导管梗阻效果明显。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和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血管通路。肝素 抗生素封管或配合全身抗感治疗中心静脉留置手管感染的方法,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留置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的经验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本院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3例,均为右颈内静脉。结果带管时间12月~41月,平均19.7月;血栓的发生率为66.2%(15/23),导管内血栓占93.3%(14/15),导管内血栓均完全治愈;感染的发生率为22%(5/23),平均0.9例次/1000天,治疗有效率60%(3/5)。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对需要维持性血透而无血管通路患者是理想的选择,其并发症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李丽华  杨筱敏 《西部医学》2011,23(1):164-165
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途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采用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而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股静脉发生感染率最高(31.2%),锁骨下和颈内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次之(13.7%、15.4%),经外周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最低(3.8%),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与留置途径有明显的相关性,采用外周静脉置管途径可以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雍颜菡 《大家健康》2014,(9):324-325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3月,以大竹县人民医院发生的31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置管感染中,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大于或等于7天的置管感染率明显升高(与留置时间小于7天相比(p<0.05)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医护人员操作、病人的自身情况等相关。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过长、忽略插管部位的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医务人员操作护理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利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48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4%和不动杆菌占10.5%;中心静脉置管5、6、7 d的感染率分别为25.0%、40.9%和71.4%;正常皮肤及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和14.8%;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穿刺感染率分别为9.6%和10.9%,低于股静脉穿刺感染率18.7%(P<0.01)。【结论】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病原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导管感染率越高;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梁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穿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以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33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华  万勇 《四川医学》2005,26(8):845-846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T)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探讨导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间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对70例急慢性肾衰患者,穿刺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三个部位CVT共72例次,其中颈内静脉20例,颈外静脉21例,股静脉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1~19个月,颈内静脉3 d~20个月,股静脉1~38 d.CVT并发症发生率为5.5%,其中感染(2.7%),血流不畅(1.4%),出血(1.4%).结论血液净化应用CVT有快捷、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使临床更合理、更安全的选择置管方式。方法 选择颈内静脉置管77例次,锁骨下静脉置管43例次,股静脉置管78例次。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评价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颈内静脉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评价均优于股静脉,股静脉优于锁骨下静脉,三种置管方式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出现和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等待内瘘成熟应选择颈内静脉,血液净化充分,患者行走方便;急、慢性肾衰合并严重心肺疾患应选择股静脉更安全;锁骨下静脉不宜选择;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是防止导管感染的有效环节;③浓肝素封管是防止导管阻塞的关键,应积极提倡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预防对策。方法选择该院肝胆外科颈内静脉留置CVC患者564例,采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留置CVC患者感染率为4.07%。革兰阴性菌感染占43.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34.8%,真菌占21.7%,感染患者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占52.1%。导管留置14d以上感染率为8.5%,14d以下感染率为2.1%,感染患者多为晚期肿瘤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同导管接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留置CVC感染不容忽视,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病情、置管时间、接头装置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行留置导管细菌学监测。结果:602例患者中,76例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76/602,12.6%)。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P≤0.05),置管时间≤13 d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d(P≤0.05),复杂外伤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良性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P≤0.05)。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