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螺旋CT扫描对不可切除性胰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CT表现及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不能手术切除之胰腺癌的主要CT表现,对其增强特点,胰周脂肪、血管、邻近器官改变、转移特点及扫描方法进行重点分析. 结果 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征象有以下几点:胰周血管受侵,肝转移及腹膜转移,邻近器官受侵,远处淋巴结转移以及胰周脂肪层模糊同时伴有其他不可切除征象. 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程度以及转移情况,对血管受侵的显示尤为清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表现及术前各项辅助检查及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术前有无应用腹腔镜检查及腹腔镜下原发性腹膜癌的特点。结果11例原发性腹膜癌患者。5例术前接受腹腔镜检查并确诊,6例术前拟诊卵巢癌,剖腹探查术中确诊原发性腹膜癌,所有患者均行尽量完善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结论原发性腹膜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来源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相似,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与卵巢浆液性腺癌很难鉴别。原发性腹膜癌术前诊断确实存在困难。但术前应用腹腔镜检查,可很好的提高术前诊断。虽然两类患者手术和化疗方式相同,预后相似,但术前应用腹腔镜检查,可很好的明确术前诊断,并充分评估能否行腹腔镜或开腹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或评估是否需进行先期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图像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肾细胞癌患者84例,患者均采取MS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在术中取肾细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Ki-6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情况,并观察患者MSCT征象(瘤体大小、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与否、有无血管受侵、有无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情况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前应用MSCT扫描对肾细胞癌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均为100%;Ki-67、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MSCT征象表现为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存在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不清楚、有血管受侵、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Ki-67、HIF-1α表达均高于瘤体大小≤5cm、强化程度<20HU、无坏死、液化、囊变、肿瘤边界清楚、无血管受侵、未产生邻近脏器侵犯或远处转移者(P均<0.05)。结论应用MSCT扫描可对肾细胞癌施行准确术前诊断,且肾细胞癌患者MSCT征象和Ki-67、HIF-1α表达有着密切相关性,能间接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为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螺旋CT征象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主要特点为: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有结节、条索状影、棘状突起和肾周筋膜增厚。MVD及VEGF表达与肾癌分期、肿瘤强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密度、最大径及肾周间隙受侵征象无相关性(P>0.05)。结论:螺旋CT较好显示乳头状肾癌的影像特征,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明显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可推断PRCC中MVD、VEGF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无创地从分子水平判断P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豪二 《吉林医学》2014,(22):4870-4873
目的:观察CT、MRI检查在诊断腹膜后肾周肿瘤临床价值。方法:临床选取21例术前进行CT、MRI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肾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研究,分析患者CT、MRI相关征象。结果:21例患者中,肾周淋巴瘤7例,以肾周软组织出现肿块,同时伴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为主;肾周转移瘤6例,以肾脏周围出现巨大肿块,同时伴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周围大血管被包绕或侵犯,相邻肾脏受到侵害;肾周脂肪肉瘤4例,肾脏周围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同时伴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后可见实性部分强化;肾周脂肪瘤2例,肾脏周围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肿块表现为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后可见动脉期显著强化;肾周神经节细胞瘤1例,主要见肾周囊性肿块,内部能够见到分隔,同时包绕毗邻血管,增强扫描后可见分隔以及边缘强化。结论:CT、MRI对诊断腹膜后肾周肿瘤具有定位准,准确度高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间的关系,在诊断腹膜后肾周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对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10例侵犯大血管、10例侵犯周围脏器、12例侵犯输尿管;经手术证实为10例、12例、12例.在CT影像学资料指导下本组60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结论 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并且为治疗此病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探讨低张水充盈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查前10h禁食,检查前20min肌注654-210mg,扫描前10min 口服温开水1000~1200mL,临扫前再口服水500mL,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CT检查显示病变的优势与局限性.结果 对33例经胃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进展期胃癌低张水充盈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的直接征象、对周围脏器的侵犯征象和转移征象.结论 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腔内和腔外肿块的鉴别、胃壁受浸润的程度、浆膜外侵犯的程度以及有无远处及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术前分期与评估、手术后复发的判断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胃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GE HISPEED DX/1螺旋CT机扫描,检查前6~8小时禁食,扫描前10mm肌注654-210mg,口服清水1000~1200ml。结果 对41例经胃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CT检查结果分析,总结出胃癌CT检查的直接征象、对周围脏器的直接侵犯征象和转移征象。结论 CT作为胃癌的一种补充检查手段,在胃癌腔内和腔外肿块的鉴别、胃壁受浸润的程度、浆膜外侵犯的程度、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术前分期与评估、手术后复发的判断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低张水充盈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陈永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26-127
目的分析和探讨低张水充盈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查前6~8h禁食,检查前20min口服清水1000~1200mL,扫描前10min肌注654-210mg,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对53例经胃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进展期胃癌低张水充盈螺旋CT检查的直接征象、对周围脏器的侵犯征象和转移征象。结论低张水充盈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腔内和腔外肿块的鉴别、胃壁受浸润的程度、浆膜外侵犯的程度、远处及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术前分期与评估、手术后复发的判断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可疑腹膜转移癌患者均行MRI联合DWI扫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生在不知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的情况下对图像分部位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扫描结果 ,判断患者是否为腹膜转移癌并总结其MRI表现及常见部位。结果:MRI联合DWI诊断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3,85%和73.5%。MRI诊断方法则分别为0.683,72.1%和66.7%,两组AUC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联合DWI可明显提高腹膜转移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动物腹膜转移癌模型,分析移植性腹膜转移癌的CT影像学特征,鉴定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分为开腹包埋、开腹穿刺及直接经皮穿刺种植3组(每组12只),每组又分为6只瘤块接种,6只悬液接种,接种VX2肿瘤。观察种植肿瘤生长状况,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局部区域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3种方法构建模型的成功率分别是100%(12/12)、91.7%(11/12)和58.3%(7/12),开腹包埋、开腹穿刺接种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与经皮穿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2周后,3组都能形成典型溃疡型胃癌并腹膜转移癌表现,CT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稍高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后肿瘤表现为明显或轻度强化,宿主衰竭,4周出现肺部转移。病理学检查符合典型VX2组织学特点。结论:开腹包埋与开腹穿刺接种制作VX2兔腹膜转移癌模型简单,实验周期短,接种率高,CT平扫和增强是检测肿瘤生长及血供的可靠方法,其病理表现类似人类腹膜转移癌,为腹膜癌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伴/不伴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癌患者接受CRS加HIPEC治疗,主要研究指标为生存期,次要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不良事件。结果:28例患者共接受30次CRS加HIPEC治疗。术中评估腹膜癌指数2-31(中位数12)。细胞减灭程度0分者11例(39.2%),1分6例(21.4%),2分8例(28.8%),3分3例(10.6%)。截至2010年5月1日,随访期5-57月(中位数24月),19例(67.9%)死亡,9例(32.1%)存活。6,12,18和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5%,50%,43%和43%。PCI≤20和>20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7月(95%CI,15.2-40.3月)和6.4月(95%CI,3.8-8.9月)(P=0.000)。CCR-0、CCR-1、CCR-2&3中位生存期为43.4月(95%CI,26.9-59.9月)、9.4月(95%CI,7.4-11.4月)和8.3月(95%CI,3.0-13.6月)(P=0.001)。同时性和异时性腹膜转移癌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月(95%CI,21.6-48.4月)和12月(95%CI,6.6-19.4月)(P=0.000)。无术后30d内死亡病例,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4例(肠梗阻2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胆漏1例)。结论: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使胃癌腹膜癌患者受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门静脉侵犯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侵犯的形成机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6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88例门静脉侵犯,其MSCT征象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88例HCC门静脉侵犯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了相关的阳性征象。88例中,门静脉癌栓(TTPV)72例,其中36例合并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TPV);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60例;同时伴有TTPV和APS42例;肝脏血流灌注异常16例。结论MSCT为HCC门静脉侵犯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检查工具。对研究HCC门静脉侵犯的发生机制及肝癌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旭  韩向君 《海南医学》2010,21(12):15-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技术对颌骨囊肿的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检查,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利用MPR、CPR和VR技术显示病变,评价其在显示病灶细节及三维结构的特点。并在MPR、CPR图像上测量病变径线,通过与术中测量值对比评价其准确性。结果上颌骨囊肿16例,下颌骨囊肿7例。根尖囊肿16例,牙旁囊肿5例,角化囊肿2例,CT表现各异。颌骨囊肿的MPR及CPR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颌骨囊肿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颌骨囊肿的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MSCT结合Bosniak分级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术前MSCT的影像表现。结果:实性成分强化是预测囊性肾癌的唯一可靠的CT征象。结论:利用MSCT结合Bosniak分级在诊断囊性肾癌中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癌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运用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肿瘤定位诊断基础上,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受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对其中12例行手术的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2例胰腺癌中,周围血管受侵19例,胃十二指肠肠壁受侵4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脾转移11例;CT评估主要血管受侵准确性为88.9%.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尹波  陈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2):17-18
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与术后评估中迫切需要一些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4层螺旋CT依靠真正意义上的容积数据采集,在无创性影像诊断学中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64层螺旋CT在PCI术前与术后评估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 CRC P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过去CRC PC被认为是肿瘤晚期并全身转移的表现,一般只行姑息治疗,预后差;如今适当的CRC PC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肿瘤细胞减灭术( CRS)+腹腔热灌注化疗( HIPEC)已成为治疗CRC PC的有效手段。该文综述近年来CRC PC的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性肿瘤临床特点及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7例腹膜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SCT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腹膜腔转移性肿瘤MSCT表现为腹水(27例);壁腹膜增厚(宽带状15例、结节状8例、块状3例);网膜及系膜改变(污垢状14例、饼状5例、结节状8例);腹腔内单囊性或多囊性占位改变(1例)。结论腹膜转移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与后处理技术联合使用是定位定性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