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乳腺癌患者,其中54万为新发病例,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5/10万,居各类癌症之首;2000年至2005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38.5%.专家预测,20年后乳腺癌将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相似文献   

2.
三阴性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包含有多种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特征各不相同的类型,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结果也明显不同。目前国内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是1983年全国乳腺癌病理协作组会议修订的基于形态学之上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癌4大类,但该种分类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越来越多能反映预后和提供治疗靶点的标记物被鉴定出来,如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已成为乳腺癌病理检查的常规项目,相应的靶向治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同时一种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能较好地反映预后、指导治疗的分子病理学分类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6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的生存情况。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体积较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淋巴结转移则少于三阴性乳腺癌,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85.3%)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的95.0%(P<0.05);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和转移率则显著低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三阴性乳腺癌较非三阴性乳腺癌肿瘤体积大,更易复发及转移,生存率也更低,患者生存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4.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是指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占乳腺癌的15%~19%[1].ER、PR和HER-2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05月至2019年06月收治于本院的乳腺癌病例293例,将以上入选病例依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NBC,n=41例)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非TNBC,n=252例),所有病例均行CEUS检查,对两组乳腺癌病例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TNBC组病变最常见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弥漫性高增强(36/41,87.81%),增强后边缘清晰(32/41,38.05%)、增强 后形态规整(24/41,58.54%)、灌注缺损比例大(30/41,73.17%)、增强后范围等大(35/41,85.37%);两组定量参数指标中,TNBC组在肿块整体Peak值及灌注最强区Peak值、Sharpness值方面与非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灌注参数之间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TNB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7.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三个关键治疗靶点测试呈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中,TNBC占约15%,且在年轻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TNBC具有较高的临床侵袭性,5年死亡率较高,易复发,易转移到内脏器官,并且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在目前临床治疗中,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并不敏感,且基本无法从中获益。因此TNBC需要更为高效、敏感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指在乳腺癌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 2, HER-2)均表达阴性的一类乳腺癌亚型。 TNBC缺乏特异性的治疗靶点,复发率和病死率较高,是目前乳腺癌的研究热点。现就TNBC的流行病学、分类、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系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阴性而得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相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对当今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道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通常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则由于其缺乏特异的靶向治疗,预后较差,故有学者为此提出了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概念.本文着重阐述三阴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特点以及治疗预后等相关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通常认为,基底样型乳腺癌与TNBC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的特性,但两者之间并不等同,TNBC中80%~90%为基底样型乳腺癌,两者存在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超声、MRI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经术后免疫组化染色,TNBC 38例,NTNBC 107例,分析病灶的超声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①145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38例(26.2%),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20例(52.6%),较NTNBC组高.②TNBC在B超上常表现为边界清晰(28/38,73.7%),少钙化单纯肿块(33/38,86.8%),呈明显的低回声区( 30/38,78.9%),较少后方伴声影(6/38,15.8%);三阴性乳腺癌在MRI特征性征象表现为形状不规则( 19/38,50%)、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17/38,44.7%),环状强化(25/38,65.8%)、时间信号曲线呈持续上升型强化曲线(25/38,65.8%).③浸润性导管癌(34/38,89.5%)是三阴性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结论:超声及MRI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TNBC.  相似文献   

13.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目前,TNBC已成为国际乳腺癌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它具有高度侵袭性,但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对TNBC研究的深入,某些生物标志物或靶点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突破口,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TNBC的遗传学及基因靶点展开研究。未来,这些靶基因或生物标志物将在TNBC的发生、发展、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从而为TNB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郭源  鲍新  李飞 《浙江医学》2021,43(15):1694-1698
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免疫治疗的时代。目前,已有多种恶性肿瘤被证实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三阴性乳腺癌因其高突变率、T细胞浸润高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高等特点,成为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关于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最为成熟,其它相关性研究也成果丰富。本文就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特殊分子分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在全身治疗上缺少特定的药物作用靶点,因此全身治疗仍然以化疗为主,并且三阴性乳腺癌还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及增殖活性的生物学行为。综合上述因素,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以作为化疗的补充治疗,也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归纳了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结合前沿医学研究结果,以求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表达,为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1]),约占乳腺癌总体的15%-25%,不能从Her-2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目前的治疗方法以化疗、手术及放疗的综合性治疗为主,靶向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相较其他亚型更易转移、复发、预后差,本文主要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澄亮  陈积贤 《浙江医学》2017,39(8):674-678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病理亚型,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性。本文就TNBC的病理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及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为受试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MRI检查,化疗后经过手术或病理活检穿刺证实。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诊断准确度;记录TNBC患者及NTNBC患者病灶的MRI表现[肿块形态、病灶大小、病灶个数、肿块边缘、内部强化、T_2加权序列(T_2WI)信号特点、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有33例TNBC患者,69例NTNBC患者;经MRI检查,符合病理金标准的共有91例,其准确率为89.2%;两组患者病灶大小、肿块边缘、内部强化、T_2WI信号特点、TIC类型、ADC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两组肿块形态、病灶个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可有助于TNBC及NTNBC的区别,其中TNBC患者肿块边缘更为光整,且内部强化以环状为主,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效果均欠佳.目前,对其生物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的研究颇多.本文就对TNB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癌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tity genel,BRCAI)相关性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