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5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28例接受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研究组29例接受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末次随访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用时、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参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参照组少(均P<0.05)。两组术前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较参照组高(均P<0.05)。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确切,利于术后快速恢复胃肠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治疗的32例结直肠癌患者,设立为LA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32例患者,设立为O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少于OA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是能迅速恢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3例患者。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与开腹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复发率15.87%,开腹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A组,将同时期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2例作为B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但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围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和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并总结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可较早恢复,重视心理干预、加强呼吸训练和高碳酸血症的观察,是其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 2011年7月收治的72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A组,将同时期行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2例作为B组,将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但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的手术整体情况、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相似文献   

8.
唐荣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3,(3):74-74,7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以及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两者之间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50例进行分析,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基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做好记录。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76-378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患者47例给予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0.359,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4.3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4.349、3.235、5.9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3/47)、21.74%(10/4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23,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择时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0例,年龄(26-63岁),根据处理的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完全随机分为两组(n=55),即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术后择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均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显著缩短术后出现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所需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拥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10-611,6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TME组20例和腹腔镜TME组1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出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TM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TME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拔出导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开腹TME组(P<0.05);但2组清除淋巴结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TME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与开腹TME相当;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前口服安素行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的患者5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前口服安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顺行性机械肠道准备.观察2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前饥饿感、术后电解紊乱发生率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2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饥饿感、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素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可获得良好的肠道清洁度、缓解术前饥饿感,并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维持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70岁及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7例≥70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并于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2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即刻、30min、1h、6h、12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70岁及以上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效果理想,临床疗效和预后均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施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实施的52例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行腹腔镜下Dixon术30例,Miles术22例,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3.85%.手术时间(180.2±45.2)min,手术出血量(82.3±18.76)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0.8)d,平均56 h.术后镇痛泵应用时间(1.5±0.50)d,住院时间(9.2±2.5)d,术后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13±3.8)枚。术后至今均获随诊,肝转移1例,其余51例无局部、腹盆淋巴结转移、复发和切口种植等。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视野清、恢复快的优点,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为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术毕至恢复肠鸣音的时间、术毕至初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初次排便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可较快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胃肠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对照组、腹腔镜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则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肠癌治疗效果;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吻合口瘘、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直肠癌治疗效果100.00%比对照组76.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2.01±0.32)d、(230.24±37.13)mL、(1.71±0.13)次、(6.21±0.55)d比对照组(3.72±1.91)d、(385.24±56.13)mL、(2.62±1.82)次、(8.13±1.66)d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吻合口瘘、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2.27%比对照组23.6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腹腔镜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创伤,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结肠癌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16例结肠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随访1 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术后进流食及进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97%)、局部复发率(6.90%)均低于对照组(36.21%、2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 a时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结肠癌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进普食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6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16%比34.2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74%比71.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特殊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中,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