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归纳2000-2020年杜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外杜仲研究现状,为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杜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其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被引频次以及高频关键词等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可视图的方式展示杜仲研究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结果 共检索出CNKI数据库7784篇以及PubMed数据库465篇文献,以可视图谱的方式展现杜仲领域发展脉络。结论 20年来发文量显著增加;学者及机构之间应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近二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大鼠为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杜仲的药理作用,如降血压、降血脂、治骨质疏松等,杜仲的活性成分以木脂素类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环烯醚萜类的桃叶珊瑚甙以及杜仲胶为主;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重点由栽培育种、化学成分向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研究抗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探索中西医抗血小板活化研究的发展状况。方法 全面系统地检索2010年至2021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2个数据平台关于抗血小板活化研究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CiteSpace 5.7.R2软件对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1236篇中文和3914篇英文文献。美国是抗血小板活化相关文献的主要贡献者,其近10年在该领域的发文量高达1500篇,占总文献量的38.32%。Harvard Univ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其发文量及中介中心性均居于世界第一。在作者方面,发表英文文章最多的是JOENRONG SHEU,为46篇;发表中文文章最多的是陈章强,为13篇。中英文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分别有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因子、冠心病、CD62P、氯吡格雷、platelet、activation、expression、aggregation、mechanism等。通过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间线及突现分析发现,近1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血小板活化机制、血小板活化指标、抗血小板活化的治疗等方面。结论 本研究借助可视化研究工具,揭示了抗血小板活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抗血小板活化药物的研发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预判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筛选太子参抗心肌缺血的活性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探讨太子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中药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 ≥ 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 ≥ 0.18)2个重要参数为依据,经文献整理,结合生物学功能、含量、研究热度等因素筛选太子参的活性化学成分;通过中药靶标数据库(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利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25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检索出858个成分作用的靶点;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12个可能的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出116个生物过程和34条信号通路。与太子参抗心肌缺血有关的信号通路为:HIF-1通路、PI3K-Akt通路、mTOR通路、VEGF通路等;其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的反应、血管生成的积极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的正调节。结论 太子参抗心肌缺血的分子机制与活性成分协同作用于这些潜在靶点调节这些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心肌缺血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乳香-没药药对在抗溃疡、抗炎、抗肿瘤和炎症性肠病和镇痛的治疗过程中的共性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乳香-没药药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等多个数据库筛选上述5种疾病相关靶点。利用 Cytoscape3.7.1 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运用蛋白相互作用(PPI)筛选核心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做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乳香-没药药对共包含403个化合物,247个活性靶点,与五种疾病基因交集获得79个高频基因,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及对网络进行分析,共获得20个关键靶标;在对GO富集分析时,获得8个高频共性相关条目,主要病毒感染和肿瘤信号通路等;在对靶标进行KEGG通路分析时,共获得6条高频相关的通路,其中病毒感染和肿瘤信号通路为主要通路。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乳香-没药药对在抗溃疡、抗炎、抗肿瘤、炎症性肠病和镇痛这五种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高频共性靶点、基因、信号通路等,为进一步阐述乳香-没药药对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相关技术和方法,阐释忍冬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文献,收集整理忍冬藤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靶点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利用实体语法系统构建忍冬藤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靶点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通过网络分析,辨识忍冬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成分群,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 本研究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得到有效成分31个、关键靶点13个,通过富集分析,得到忍冬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氮化合物代谢过程的正向调控、细胞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控、转录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靶向输送、调节脂质分解代谢过程、细胞分解代谢过程的正调控、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凋亡的正向调控、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等。结论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解析了忍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的研发和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友  马莉  沈芃  龚慕辛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0):741-744
 目的 分析板蓝根三氯甲烷提取部位抗内毒素作用的谱效关系,以阐明板蓝根药材药理活性与其物质基础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不同产地板蓝根三氯甲烷萃取物抗内毒素生物活性,得到板蓝根对内毒素抑制的量效关系曲线及其参数斜率(k、半数有效剂量(IC50;采用HPLC色谱法获取板蓝根三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将抗内毒素活性参数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 不同产地板蓝根三氯甲烷萃取物抗内毒素活性干扰实验最小稀释倍数为5倍;其量效关系直线k为48.64~55.19,说明各批次药材对内毒素的作用趋势相同;IC50为0.260~1.099 g·mL-1,说明不同药材对内毒素的抑制作用差别较大;指纹图谱中与抗内毒素活性关系密切的峰为3,8和9。结论 板蓝根三氯甲烷部位有较好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其中苯甲酸和其他2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医药语料库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中医及民族医命名实体识别和语义标注相关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从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近20年与医药语料库相关的文献。借助CiteSpace等软件对各年份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发文机构、作者、文献被引量、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纳入中文文献462篇,英文文献122篇。中英文文献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中文文献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结论 目前中文文献研究主题集中在医学英语语料库建设,以及少量用于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方面的语料库研究;英文文献研究主题集中在医药信息标注和命名实体识别工具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与中医“瘀毒”理论相关的文献,探讨瘀毒理论当前的研究动态和热点,以期提供更多富有临床价值的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瘀毒”“毒瘀”“瘀毒证”“瘀毒互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EXCEL 2019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绘图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526篇文献。近5年,“瘀毒”理论发文量达到高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辽宁中医杂志》;文献研究类型以综述和理论探讨为主;瘀毒理论涉及的现代疾病众多,其中研究热点疾病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虚瘀毒”为当前瘀毒理论体系下的主要研究内容。结论 中医瘀毒理论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使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互补充,共同阐释“瘀毒”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中药指纹图谱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真伪鉴别和谱效关系研究等。通过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行分析。方法 首先,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4131篇。其次,利用BICOMB2.0软件对文献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和词篇矩阵;采用Ucinet6.0软件和NetDraw2.0软件绘制网络关系图;使用gCLUTO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发表的期刊相对集中且级别较高,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作者和研究机构较多,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也较紧密,研究主题主要有7个。结论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归纳、总结基于“咽肾相关”理论中医药对IgA肾病的认识及干预治疗。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及PubMed近十年关于从咽论治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 咽肾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肾元亏虚是IgA肾病的核心病机,邪毒蕴结咽喉是IgA肾病主要诱因;应用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或滋阴利咽中药治疗可改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等指标,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结论 基于“咽肾相关”理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芷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全球范围内近20年的白芷专利数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白芷相关专利16 285件,运用常见的可视化图表分析方法,从全球发展趋势、技术研发热门领域、专利布局、专利价值和质量、功效应用等方面对白芷专利进行格局分析。分析表明,白芷当前研发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白芷中药材、中成药、化妆品及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饮品为当前白芷的技术研发热点;中、韩2国为全球主要的白芷专利布局地;我国白芷专利虽数量巨大,但专利价值和质量与世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白芷在治疗鼻炎、头痛、美白肌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关注度。从白芷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白芷领域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白芷专利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发展短板和全球发展机遇、国际挑战制定正确且符合自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黄芩专利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彦峰  扆铁梅  刘海波 《中草药》2019,50(20):5117-5124
黄芩是常用清热燥湿类大宗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基于中药自身的特点制定检索策略,使用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检索全球黄芩专利数据,在世界范围检索到黄芩相关专利23 426件,运用统计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展趋势、全球专利布局、研发热点、核心专利等方面对黄芩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芩研发正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黄芩方剂、保健品和茶饮是研发热点。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是全球黄芩最主要的技术来源地和专利布局地。国内黄芩产业以华东、京津和四川等地区特色较为突出。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黄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秦露  李健  耿燕楠  杨敏  刘广绪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4,55(6):2077-2084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主要活性成分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对板蓝根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建立板蓝根的指纹图谱,测定板蓝根中胞苷、尿苷、腺苷、鸟苷和(R, S)-告依春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应用Origin软件对板蓝根主要指标成分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建立了16批板蓝根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5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58~0.998,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板蓝根主要活性成分胞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尿苷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腺苷含量与含水量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板蓝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含水量、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板蓝根药材质量的主控因子。为进一步探讨板蓝根适宜的土壤环境和提升其质量标准提供一定依据,为板蓝根药材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红芪Hedysari Radix为我国甘肃省的道地药材,回顾红芪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促进红芪跨地域多维度发展。方法 采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基于数据融合与驱动可视化技术,从时间和地域的视角出发,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Web of Science(WOS)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红芪的相关文献,使用Coocation(COOC)进行数据处理筛选。采用VOSviewer可视化技术从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及期刊等方面对红芪的研究热点、前沿动态及研究主题的时序与地域分布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析21世纪以来全球在陇药红芪科学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及多维度协作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615篇,英文文献83篇。中国为国际上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甘肃省为国内发表最多的省份,机构研究主要以兰州大学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代表,且合著方面机构内合作占据主流,中文核心作者为程卫东,英文核心作者为FENG Shi-lan,“信号通路和网络药理学”为目前红芪的研究热点。结论 红芪在中医临床及中西药合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乃至未来持续关...  相似文献   

15.
席少阳  利明  郭旭东  杨莉萍  姬捷  黄璐琦  晋玲 《中草药》2023,54(22):7495-7510
目的 分析21世纪以来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梳理大黄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以及区域内的研究热点与区域间的研究差异,探讨大黄科研数据在赋能其产业提质增效进程中的优势。方法 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VOSviewer、Coocation等软件对发文量、地区/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主题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纳入英文文献208篇,中文文献50 024篇。大黄研究进展迅速,我国在该领域依然占有主导地位,其次为美国和韩国。合作网络显示,中国与美国合作较为紧密,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对于大黄的研究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贡献度与影响力。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表明,传统功效物质基础筛选与作用机制分析、蒽醌类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临床用药副作用分析等领域是当下大黄研究的主要关注点。结论 大黄科研态势发展良好,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多元化、与产业密切相关、中医药特色鲜明、持续创新、高质量”是21世纪以来大黄研究的鲜明特征。众多科研工作者们从多元视角下的研究结果与对应的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陇药大黄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新动能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天亮  江维克  舒国平  康传志  杨昌贵  周涛 《中草药》2022,53(24):7855-7863
目的 通过梳理前胡Peucedani Radix相关研究文献脉络,绘制前胡相关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结合前胡产地与市场调研分析研究现状和问题,旨为前胡的后续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集前胡主产区的气候因子数据、各药材市场前胡价格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前胡20年来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科研合作、主题共现、共被引分析。结果 前胡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目前主要产区主要集中于浙、皖、赣、黔、川、渝等地,不同产区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种植技术对于前胡药材品质的形成产生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传统前胡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并无商品规格等级之分,当前市场将前胡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规格,但以栽培前胡为主流商品,未来前胡价格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结论 基于生态种植理念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客观适宜的优质优价体系的建立是前胡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香豆素类药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及转录调控研究是提升前胡品质的重要途径,复方配伍规律的挖掘和分析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前胡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胡产业化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其现代化发展与国际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枸杞子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能。枸杞多糖是枸杞子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该文在对枸杞多糖专利文献进行全方位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全球专利产出,从发展态势、技术领域分布、时间维度、技术生命曲线及专利申请人等多个视角阐述了枸杞多糖当前专利活动特征,揭示了我国枸杞多糖产业发展态势。目前枸杞多糖的研究开发处于"发展期",发展轨迹良好,研究机构以国内为主;但同时,枸杞多糖应用性开发的产业化不足,枸杞的天然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枸杞多糖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枸杞多糖产业化开发的潜在产品群及其产业化前景,以期为我国枸杞资源的多途径利用开发,提升枸杞资源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板蓝根多糖的系统分离纯化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板蓝根多糖的系统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进行组成测定。方法以抗病毒活性较好的80%醇沉板蓝根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色谱、Sephacryl-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凝胶色谱系统分离纯化。分别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和邻苯二甲醛(OPA)衍生化HPLC法对分离得到的板蓝根均一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利用系统分离纯化策略,从80%醇沉板蓝根粗多糖中分离得到2种均一板蓝根多糖(IRPS1A和IRPS1B)和2种均一板蓝根糖蛋白(IRPS2A和IRPS3A)。其中,IRPS1A与IRPS1B的单糖组成均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IRPS2A的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IRPS3A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糖蛋白IRPS2A与IRPS3A均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共14种氨基酸残基。同时,IRPS2A还含有酪氨酸残基。结论该系统分离纯化的策略可应用于板蓝根均一多糖(糖蛋白)的获取,为板蓝根多糖的结构分析及药理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俞成诚  王念  关双  冷媛媛  刘溪  宋祺  顾浩  于亚南  王忠  刘骏 《中草药》2023,54(24):8153-8164
目的 应用超网络法分析主治肾阳虚证的上市中成药,以期挖掘其临床应用、关键用药及核心处方,探寻中医药复方应用规律。方法 从中成药数据库和药智网中收集治疗肾阳虚证已上市中成药,在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其临床研究,观察应用情况;以中成药涉及的疾病和症状及中药作为超网络的节点,采用Apriori算法对节点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以相应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关联组合作为超网络的边,构建肾阳虚证“病-症-药”超网络;使用Cytoscpe3.9.1软件进行网络可视化和拓扑分析,以药物超度值衡量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由此挖掘肾阳虚证的主要疾病、核心处方和药物配伍规律。结果 筛选出191个复方,涉及药味293种,疾病43种,症状19种;其中64个复方有临床应用报道;肾阳虚证核心处方是鹿茸、肉苁蓉、淫羊藿、地黄、枸杞、人参、菟丝子、补骨脂、杜仲和附子,主要疾病是失眠和阳痿。结论 基于超网络筛选治疗肾阳虚证的核心处方,从多维度体现中医药异病同治思维,为临床诊疗与新药研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甄思圆  刘扬  童元元  高曼  李海燕 《中草药》2022,53(16):5255-5264
目的 了解全球植物药高价值专利布局现状和趋势,总结专利组合的类型,并分析典型案例,为植物药领域高价值专利的培育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Patsnap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检索,筛选国际植物药高价值专利,对专利的地域分布、适应症分布、申请人类型以及高价值类型进行分析,挖掘高价值专利组合,并深入分析专利组合策略。结果 共检索到446 445条专利,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4 852条高价值专利,50%为转让专利,申请人类型以企业为主,高价值专利分布在5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皮肤病、代谢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是研究热点,大麻专利数量最多,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包含5种常见中药(人参、银杏、姜黄、丹参、甘草)。初步整理出400余个专利组合,总结出核心技术保护、占据先发优势、对抗行业竞争对手3种专利组合模式。结论 在植物药领域,应坚持以市场为驱动导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高价值专利,并以单个专利为基础,综合考虑市场现状、竞争对手运行策略以及产品需求等因素,选择恰当的专利组合策略,构建植物药高价值专利组合,完善专利保护体系,促进植物药领域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