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9年1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ICU时是否发生急性肝损伤分为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组(n=42)和非肝损伤组(n=62),将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按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6)和死亡组(n=26),记录104例患者入ICU 6 h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量表II(APACHEII)评分最差值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同时记录脓毒症相关急性肝损伤患者28 d预后。PTX-3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脓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apillary leakage index,CLI)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platelet count ratio,MPV/PLT)对腹腔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RDS将其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LI联合MPV/PLT对腹腔脓毒症患者ARDS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入组250例腹腔脓毒症患者,其中ARDS组113例,非ARDS组1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CLI及MPV/PLT为预测腹腔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指标(CLI联合MPV/PL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10,其次是APACHEⅡ评分,AUC为0.781,MPV/PLT、SOFA评分、CLI的AUC分别为0.770、0.749、0.704。当联合指标(CLI联合MPV/PLT)取最佳截断值0.3时,特异性为89.4%,敏感度为61.3%,优于单一指标对腹腔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诊断预测价值。结论 CLI及MPV/PLT可很好地预测腹腔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当两者联合时,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 PRI组(A PRI<1.30,237例)和高A PRI组(A PRI≥1.30,151例),比较2组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 高A PRI组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5.5%和2.6%,低A PRI组为71.2%和30.0%,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白蛋白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脉管癌栓、APRI、TACE次数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比较显示,APRI较其他临床预后因素有更大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APRI可作为判断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发生ICU谵妄与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ICU谵妄评估工具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对所纳入患者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ICU谵妄组和非ICU谵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血常规及血生化(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的检验值。结果共219例ICU患者符合入选标准。ICU谵妄组和非ICU谵妄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男性红细胞计数(RBC)、男性血红蛋白(HGB)、男性血细胞比容(HCT)、女性RBC、女性HGB、钙(Ca)、尿素(UREA)、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a、CHE、WBC是ICU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钙血症、肝功能障碍、感染是发生ICU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脓毒症的关键,但目前临床缺乏简便、快速、有效诊断脓毒症的检查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基因检测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同期113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非脓毒症组,9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将脓毒症患者依据休克情况分为非休克亚组和合并休克亚组。收集并分析三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测定三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血清PCT水平;评估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的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分析两组间感染病原和感染部位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PCT单独与联合检测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 三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WBC、NEU、ALT、AST、DBiL较非脓毒症组、对照组均升高(P<0.05);脓毒症组RBC、Hb、HCT、PLT较非脓毒症组、对照组均降低(P<0.05)。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qSO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8,P=0.002)。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感染最多的病原微生物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的部位均为肺;两组感染病原、感染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3)。脓毒症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PCT水平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非脓毒症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和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和其他病原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分别为0.154(0.302)、0.139(0.493)、0.119(0.206)和0.151(0.336),脓毒症组4种感染病原患者TLR4 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378,P=0.945)。非休克亚组(35例)和合并休克亚组(75例)患者TLR4 mRNA水平分别为0.118(0.323)和0.210(0.330),两亚组TLR4 mR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73,P=0.026)。TLR4 mRNA单独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13时,对应的截断值为0.056,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68.97%,约登指数为0.489 7;血清PCT单独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18时,对应的截断值为0.070 μg/L,灵敏度为87.63%,特异度为75.94%,约登指数为0.635 6;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88时,灵敏度为68.04%,特异度为93.10%,约登指数为0.611 4。 结论 脓毒症患者多项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存在异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 mRNA、PCT可作为脓毒症的辅助诊断指标,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决策树模型评价miR-30a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latelet ratio,RPR)、天冬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spartate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ratio,AAR)、FIB-4(fibrosis-4)、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肝癌423例,肝良性病变293例,肝纤维化89例(合并乙肝39例),胆结石70例,肝脏活检确认病理学分级,检测血清miR-30a及血清学指标,计算RPR、AAR、FIB-4、APRI等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PCA-决策树模型评价各模型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肝癌、肝良性病变、肝纤维化、胆结石患者RPR、AAR、FIB-4、APRI、miR-30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RPR、FIB-4、APRI高于其余组(P<0.05),AAR、miR-30a低于其余组(P<0.05);RPR与肝纤维化、FIB-4与肝纤维化、APRI 与肝纤维化均呈正相关(P<0.05),AAR与肝纤维化、miR-30a与肝纤维化均呈负相关(P<0.05);乙肝纤维化组RPR、FIB-4、APRI高于非乙肝纤维化组(P<0.05),AAR、miR-30a低于非乙肝纤维化组(P<0.05);乙肝纤维化分级与RPR、FIB-4、APRI呈正相关,与AAR、miR-30a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miR-30a最大,决策树模型中miR-30a与结果关联最强,决策树、PCA-决策树模型对乙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5.3%、92.1%,预测准确度为88.5%、93.4%。结论miR-30a与RPR、AAR、FIB-4、APRI是诊断乙肝纤维化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乙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判断,PCA-决策树模型可提高乙肝纤维化诊断和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方法:选取62例医院常见的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分析肝功能检验结果与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见的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检查中,普遍存在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提升等情况,与正常肝功能检查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见非病毒性肝损伤主要包含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及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以及肝癌等,肝功能检验中能够看到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提升,可以作为检验患者肝功能损伤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外周血相关指标评估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首次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出血组)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非出血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计算两组患者PLR、NLR、RDW及APRI值.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RDW及APRI与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LR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指标.[结论]P LR、NLR、RDW及APRI可用于预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其中PLR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脓毒症患者提供工具。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ICU入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临床常用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赤池信息准则,筛选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并与单一指标的预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71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训练集139例,验证集3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504,95%CI 1.008~1.059),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OR=1.030,95%CI 1.008~1.059)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OR=1.179,95%CI 1.073~1.308)是ICU重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ICU患者发生脓毒症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95%CI 0.637~0.807),校准曲线提示模型校准度良好,决策曲线提示模型具有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3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相同例数的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参照组,检测两组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APACHEI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PC比参照组要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MPV、PDW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APACHEII评分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与血小板参数MPV、PDW呈现正相关。结论血小板参数对于诊断脓毒症患者的病情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0例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肝煎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CD_4~+、病毒载量测定结果,评价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为27.3%,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为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_4~+测定结果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肝损伤疗效确切,患者肝功能恢复明显,用药安全、方便,且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PLT的比值(RPR)联合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脓毒症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分为脓毒症休克组62例和脓毒症非休克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h内PLT、RDW、乳酸、RPR、APACHEⅡ评分等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RPR、乳酸、APACHEⅡ及3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脓毒症非休克组比较,脓毒症休克组患者APACHEII评分、RPR、乳酸均升高,PLT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可知RPR、乳酸、APACHEⅡ评分及3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发生的AUC分别为0.664、0.687、0.654、0.810,3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的AUC均明显高于3者单独预测(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显示RPR>0.088、乳酸>1.550mmol/L、APACHEⅡ评分≥10.0分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PR可作为预测脓毒症休克的指标,其联合乳酸及APACHEⅡ评分能提高预测脓毒症休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杨晓宇  李茹  刘文操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0):160-163,12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联合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8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和临床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将13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68)和脓毒性休克组(n=6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脓毒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PCT、SBP和APACHE Ⅱ评分及三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和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心率、D二聚体、降钙素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PCT、低SBP和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SBP和APACHE Ⅱ预测脓毒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53、0.665和0.692,而三者联合后,曲线下面积为0.794。结论 血小板压积可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的指标,与收缩压及APACHE Ⅱ评分联合能够提高预测脓毒性休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 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 423例老年AMI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脂相关指标,心力衰竭、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最终结局定义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未死亡组1 315例和死亡组10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探究PLR及其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BMI、P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肌钙蛋白I(CTNI)、eGFR分级、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收治的309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非SAP组,比较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LYM)计数、NLR及BISAP评分、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通气率、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和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SAP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LR、BISAP评分及NLR联合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的HCT、NEUT计数、NLR及BISAP评分显著高于非SAP组(P<0.05),LYM、PDW显著低于非SAP组(P<0.05);2组患者的WBC计数、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计数比值(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休克组与非休克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C)等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诊断准确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休克组PC显著低于非休克组,PDW/PC显著高于非休克组。PDW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04,P<0.01),P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739,P<0.01)。PDW/PC诊断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0.910(P<0.01)。结论 PDW/PC与脓毒症心肌病休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中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 SDC-1)联合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预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ICU收治的5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出ICU时的临床结局将其纳入生存组(n=36)和死亡组(n=21),比较患者入ICU后的第1、3、5和7天的SDC-1、PLT、MPV、PDW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并评估预测价值。采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各指标在第3、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仅第3天的SDC-1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具有相关性(P<0.05);除第3天的PDW外,各指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均具有相关性(P<0.05)。第3天SDC-1、PLT、MPV和PDW的AUC分别为0.698、0.702、0.702和0.678。第5天SDC-1、PLT、MPV和PDW的AUC分别为0.677、0.712、0.716和0.702。第3、5天四者联合的AUC分别为0.790和0.828。结论 血浆中SDC-1、PLT、MPV和PDW与ICU的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来预测患者死亡风险,且将四者联合可提高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腹手术确诊为肠坏死组28例和非肠坏死组47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腹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yl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D-二聚体、腹腔游离液体、肠壁积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升高、腹腔游离液体及肠壁积气是AMI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上述指标及四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 CI:0.656~0.857)、0.728(95%CI:0.613~0.825)、0.715(95%CI:0.600~0.814)、0.729(95%CI:0.614~0.825)、0.922(95% CI:0.837~0.972),四者联合预测肠坏死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83.0%。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升高、腹腔游离液体和肠壁积气是AMI患者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四者联合对发生肠坏死具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安鹏  俞振飞 《广东医学》2020,41(23):2434-2438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系数(GLUcv)联合糖化血清蛋白(GSP)对脓毒症患者继发持续性炎症-免疫机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预测价值。方法取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住院第28天作为观察节点,根据PICS诊断标准,将发生PICS的患者作为PICS组,未发生PICS的患者作为非PICS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入住ICU时间、特殊诊疗操作、住院第1天和第14天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前白蛋白(PA)检查结果、住院第1天GSP(D1_GSP)、住院期间最高血糖(GLUmax)、最低血糖(GLUmin)、平均血糖(GLUmean)、血糖标准差(GLUsd)及血糖变异系数(GLUcv)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16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PICS患者55例,非PICS组患者107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提示PICS组患者ICU住院时间较非PICS组患者显著延长(t=7.951,P<0.01);PICS诊断指标比较结果提示,PICS组患者入住ICU第14天LYM水平显著低于非PICS组患者(t=7.687,P<0.01),而非PICS组患者随着住院时间延长,LYM呈显著升高趋势(t=9.314,P<0.01);PICS组患者入住ICU第14天CRP水平显著高于非PICS组患者(t=4.392,P<0.01),而非PICS组患者随着住院时间延长,CRP呈显著降低趋势(t=7.007,P<0.01);PICS组患者入住ICU第14天Alb和PA水平显著低于非PICS组患者(t=3.383,P=0.001;t=3.140,P=0.002),而PICS组患者随着住院时间延长,Alb和PA水平呈显著降低趋势(t=2.317,P=0.022; t=3.252,P=0.002);血糖代谢指标比较结果提示相较于非PICS组患者,PICS组患者D1_GSP水平显著升高,而GLUsd和GLUcv水平显著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D1_GSP(OR=3.284,95%CI 1.846~5.843)和GLUcv(OR=0.895,95%CI 0.852~0.941)与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GLUsd和GLUcv的AUC分别为0.793和0.741,而两者联合预测概率的AUC为0.901,相较于单个指标显著提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继发PICS的脓毒症患者可能伴有血糖代谢紊乱,GLUcv和GSP指标可显著提高对脓毒症患者继发PICS的预测价值,对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判断及其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糖变异度(glycemic variability,GV)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10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伴脓毒症休克组(48例)和非DM伴脓毒症休克组(5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确诊脓毒症休克后第1~14天每日血糖水平,计算GV。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GV联合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DM伴脓毒症休克组相比,DM伴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APACHEⅡ、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和GV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M)水平降低(P<0.05);GV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856,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GV和APACHEⅡ可能是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GV和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GV联合APACHEⅡ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60(P<0.05),敏感度为95.6%,特异性为68.9%。结论 GV联合APACHEⅡ对DM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