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报道1979年冬和1980年秋江苏省两次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流行的病原学研究。从37例患儿粪便中,电子显微镜检查见典型轮状病毒(Rota virus)颗粒者24例(65%)。部分电镜阳性标本和患儿恢复期血清的免疫电镜检查,可见凝聚成堆的病毒颗粒,有的颗粒之间隐约可见抗体桥。对31例标本在人胚肾细胞上作常规病毒分离,有4例表现为肠道病毒的细胞病变,其中2例为电镜检查轮状病毒阳性者。  相似文献   

2.
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流行趋势.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新鲜粪便标本冷藏保存,使用Trizol和DNAzol试剂提取粪便标本核酸(RNA和DNA),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PCR方法检测肠腺病毒DNA.结果 留取粪便标本共1 295份,病原学阳性411份(阳性率31.7%).其中轮状病毒单一阳性282份,占阳性标本的68.6%;诺如病毒单一阳性78份,占阳性标本的19.0%;肠腺病毒单一阳性25份,占阳性标本的6.1%;2种病毒混合感染26例,占阳性标本的6.3%.不同病毒检出率呈明显季节变化,轮状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1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高峰在10月份,肠腺病毒检出率高峰在6月份,检出率分别为67.9%、18.7%、5.4%.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轮状病毒是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诺如病毒成为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的第2大病原.秋冬季节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期,诺如病毒流行季节较轮状病毒略早,肠腺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混合感染以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且好发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3种病毒引起的腹泻在非流行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中铁四局集团中心医院和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010-2011年共3 297例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测。结果:3 29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826例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25.05%;高发期为11、12月份,最高检出率达48.22%;高发年龄段为6个月~2岁,检出率为30.27%,分布构成比为64.03%;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发现54.64%的标本镜检阴性,42.91%的标本检出脂肪球,14.99%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和(或)红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4种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儿科收治的269例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的抗原,并与50例健康儿童的标本相对照。对轮状病毒进行病毒株血清学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儿病毒病原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59.2%、杯状病毒7.8%、腺病毒1.1%,未检出诺如病毒;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同时用RT-PCR及ELISA2种方法检查56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检查一致率达96.43%。56株轮状病毒G血清型分型:血清Ⅰ型3份,Ⅱ型3份,Ⅲ型43份,Ⅸ型4份,未能分型3份。对8株轮状病毒P分型,其中7株为G3P8,1株为G9P8。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以秋、冬季多,杯状病毒以秋季多。结论豫北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原中以轮状病毒为主,杯状病毒次之,腺病毒检出率低。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3型为主,G3P8多见。  相似文献   

5.
1981年10~12月采取54例婴幼儿秋季腹泻忠儿的粪便标本,应用电镜直接观察和细菌培养法进行病原学研究。从38例的粪便中检查到轮状病毒,阳性率为7O.4%;其中2例同时发现冠状病毒。均末检出肠道致病菌。病毒阳性率似与粪便外观性状无关。1例患儿在发生腹泻2个月后从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上述结果表明,轮状病毒是合肥地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王斌  邹啸环 《吉林医学》1989,10(4):221-223
本文对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165例病毒性腹泻患儿进行了临床及病原学研究,其中60例粪便标本采用了核酸免疫电泳和直接电镜法检测病原。病毒总检出率为75%,以轮状病毒的感染率最高,达65%,冠状病毒次之为28.3%,此结果高于1984年本市儿童医院报告的冠状病毒感染率,腺病毒的感染率较低为3.3%,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率为1.6%。核酸免疫电泳与直接电镜法检测的符合率为77%。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以10、11月份为发病高峰。除消化道症状外,50%以上患儿伴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部分患儿 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1 32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1 323例标本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600例,阳性检出率为45.4%。10~12月份为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高峰期。2003年A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在>6个月~2岁组最高(53.4%),0~6个月组次之(18.8%),>2~5岁组最低(13.8%);男性患儿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结论: 轮状病毒为>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报告了1980年10月~1981年1月及1981年11月~1982年3月,作者对婴幼儿秋冬季腹泻100例临床观察情况,其中有随机留取的20份粪便标本作了电镜检查。电镜检查的20份标本中有12份见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阳性率为60%,阳性标本大部分采自发病后  相似文献   

9.
1980年9~12月,我们收集31例婴儿秋季腹泻粪便标本共3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并将ELISA 检测与电镜观察的结果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为临床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开展轮状病毒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56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现阳性者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23.72%,其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2.68%(22/97);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5.42%(15/59)。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差异,11~12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最高,为38.46%(15/39);其次为7~8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为22.22%(16/72);再次以9~10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低,为13.33%(6/45)。1~2岁腹泻患儿阳性率最高为28.21%(11/39);其次为0~1岁腹泻患儿阳性率较高为26.31%(25/95);再次为2~5岁腹泻患儿阳性率4.55%(1/22)。结论:秋冬季1~2岁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临床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MF  Gao Y  Cong X  Sun CL  Zhu JY  Xi M  Guo XL  Yang X  Li Y  We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65-26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6年成人肠道门诊散发非霍乱水样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12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轮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分别用德国R—Biopharm公司的酶免疫试剂盒进行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312份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阴性;125份粪便标本中诺如病毒阳性22份,阳性检出率17.6%(22/125),其中10月份检出率最高,为32.4%(11/34);92份粪便标本中肠道腺病毒阳性3例,检出率3.3%(3/92),其中1例诺如病毒和腺病毒混合感染。结论北京地区成人散发性病毒性胃肠炎病原以诺如病毒多见,秋季多发;轮状病毒感染率可能很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色法检测秋季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129份,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达89.1%,发现有三种电泳型。据电泳图型可确定流行株中第Ⅱ亚群占98.3%。实验证明PAGE 的敏感性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致,又具有电镜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用免疫电镜法检测秋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毒。在29例病人粪便中检出了病毒颗粒的16例(55.2%),即轮状病毒11例(37.9%),小圆形病毒1例(3.4%),其中,同时具有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病毒者3例(10.3%),类冠状病毒1例(3.4%)。免疫电镜的检出率比直接电镜法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郑州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VP4分子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郑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9-12月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0份,采用TRIzol方法抽提大便中的核酸,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方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基因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et-PCR)PCR法进行轮状病毒的VP4基因分型.80份粪便标本中,40份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RNA基因,阳性率为50%,对40份标本进行VP4基因分型研究,P8型为33例(82.5.%),P6型6例(15%),P8和P6混合感染型1例(2.5%),未发现其他型.结论 郑州地区A组RV以P8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并发现P6和P8混合型.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腹泻的病毒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的182例急性水样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EIA)检测星状病毒抗原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182例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35.2%(64/182);星状病毒检出率5.5%(10/182),4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检出率3.3%(6/182),2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结论:轮状病毒仍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致病原;星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因;有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已有对甲肝患者进行粪便甲肝病毒抗原及病毒核糖核酸(HAV RNA)检测的报道。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时,我们对入院诊断为甲肝的56例患儿每周收集粪便标本,置-30℃冰箱保存,进行系列粪便 HAVRNA 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7年和2008年9~12月昆明地区部分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散发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混合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9~12月及2008年9~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96份,其中2007年有46份,2008年有50份.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RV)抗原.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标本中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96份标本共有60份检出R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2.5%;12份检出No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2.5%,其中5例同时两种病毒阳性,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5.2%.结论昆明地区秋冬季腹泻病原以轮状病毒多见,诺如病毒次之,也出现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时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均已确认人轮状病毒(简称HRV)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下称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但由于HRV难于培养成功,目前国内尚未能生产标准的HRV抗原或抗体供临床应用。然而对HRV感染的诊断主要是依靠电镜检查粪便中有否特征性的病毒颗粒。为了探讨血清学诊断方法,于1982年冬,我们从患儿粪便中纯化HRV抗原,制备出豚鼠抗HRV特异血清,应用微量补体结合法(下称补结)检测了31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RV抗体效价,阳性检出率为80.6%。同时又测定了受HRV感染1年之后患儿血清抗HRV抗体的水平,发现滴度仍然较高,现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一、标本的采集:1982年11月~1983年1月,从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儿科及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经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者,用肛管取粪便标本,24小时内采集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982年秋冬季长沙、株洲二地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病原学检查。从50例胃肠炎患儿粪便中,以电镜方法检出轮状病毒颗粒者42例(阳性率84%)。根据病毒的形态特点和免疫电镜所见,,确认了轮状病毒的存在,且认为该病毒系本次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本院1000份患儿粪便样品,统计其轮状病毒抗原检出情况。结果 1000份患儿粪便样品中共检出612例阳性,其阳性率为61.20%。6个月至2岁患儿其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明显高于6个月患儿与2-6岁患儿,P0.05。此外,轮状病毒抗原患儿其粪便性状以粪便蛋花汤样为主,占49.02%。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