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数字信号平均法对8例正常人(包括非心血管疾病的内科病人)和21例冠心病及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进行迟电位检测,11例(冠心病8例,心肌炎3例)检测到迟电位.其中临床有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呈双联或三联律、成对室早者10例,VT发作史3例,1例VF发作猝死.空间叠加法记录的迟电位平均在QRS波结束后46毫秒出现,宽度24.5毫秒,振幅5.75μV.本法操作简便,可逐搏记录迟电位,不受心律失常干扰,又可同时采用时间叠加法进行检测对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作者检测298例心脏迟电位,结果正常人、肺心病、风心病无一例检测到迟电位,冠心病迟电位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MI后病人和冠心病合并室早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肌梗死(MI)后血运重建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2例.方法 2例病人为男性,64岁和73岁.前壁MI后出现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经血运重建、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2例患者室速、室颤均由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室性早搏(室早)所诱发.标测和消融方法为在左心室内标测室早时最早激动部位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2例均可记录到频发呈RBBB图形室早,在2例患者中室早均可诱发室速,与临床诱发方式相同.左心室内激动标测显示2例呈RBBB伴心电轴左偏形态的室早的最早激动部位在中下间隔,室早时浦肯野纤维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QRS波均为50 ms,窦性心律时在同一部位也可记录到清晰的浦肯野电位,2例分别放电6次和8次,均成功消融室早.2例分别随访49个月和4个月,无室速和室颤复发.结论 MI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可能由起源于左心室浦肯野纤维网的室早所诱发,经射频导管消融MI后药物和血运重建等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对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又称多形性室速)进行了更深人的研究,Jackrnan等认为诊断这种室速要强调室速与异常U波及长间歇的依赖关系,为此我们将临床观察的15例摘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18—84岁,平均48.5岁。病因为冠心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心肌炎1例,病因不明6例。诱因为低血钾9例,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4例。15例患者病程中均有短暂室速发作史。实验室检查中有意义的是血钾水平及晚电位。9例低血钾者发作前血钾水平在189~3.46mmol/L,平均3.08mmoVL。4例行心室晚电位检查均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心肌梗死(MI)后浦肯野纤维参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方法 3例男性患者,55 ~75岁,前壁MI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或血运重建治疗后,仍反复发作VT/室性早搏(PVC),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伴心电轴左偏或右偏.左心室射血分数0.44~0.61.应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标测和消融VT/PVC.结果 例1和例2程序性心室刺激反复诱发出持续性临床VT,例3术中自发非持续性临床VT/频发PVC.3例VT的标测结果均不符合典型MI后瘢痕折返性VT,均在VT/PVC时,在后间隔低电压区边缘标测到最早浦肯野电位(PP)或舒张期电位(DP)提前体表QRS波-20 ~ -70 ms处消融VT/PVC成功.结论 MI后可以发生浦肯野纤维参与的单形性VT,可以发生在MI后急性缺血时期,也可发生在MI后远期,其电生理特性、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与特发性左心室分支性VT相近,射频导管消融可有效根除或控制此类VT.  相似文献   

6.
在心肌梗塞(MI)急性期外未见或者发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的患者为对象,记录信号平均心电图(ECG)和常规 EOG,探讨常规 EGG 对于心室晚电位(LP)存在的预报价值。52±8.5岁的211(男193,女18)例患者,分作两组。A 组157例,年龄52±7.4岁,除MI 急性期外未见 SVT 和晕厥史,其中88例(56%)27±28个月前曾有 MI。B 组54例,年龄53.2±10.7岁,发现 SVT(不发生在 MI 后头48小时内),其中40例(74%)41±44个月前  相似文献   

7.
滥用苯丙胺引起急性心肌梗塞(MI)报道很少,本文描述1例静脉内注射苯丙胺导致MI发作的病人。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在半小时内自己静注苯丙胺1.5 g。1h后感觉不适,4h后剧烈胸痛。胸痛发作2h后心电图示:前外侧壁MI,胸片正常。给予海洛英5mg及普鲁氯哌嗪12.5 mg静脉内给药。不久,心脏停搏,心电监护仪示:室颤。旋即给予电击成功。再给予链激酶。24h心电监护示:频繁室性早搏,几次自动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周期性窦性节律。以后逐渐康复,无并发症。血液检查示:谷丙转氨酶224 U/L,乳酸脱氢酶556 U/L,γ-谷氨酰转移酶104 U/L。未发现肝炎病毒和爱滋病病毒抗体。出  相似文献   

8.
探讨房束旁道的电生理特点与Mahaim电位在射频导管消融 (RFCA)中的意义。 1997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 3例拟诊为房束旁道引起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RFCA。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18,2 3,2 5岁。心动过速发作史 7~ 16年 ,频率 180~ 2 30次 /分 ,发作时均有明显心悸 ,其中 1例伴头晕、胸闷。窦性心律时心电图 1例正常 ,另 2例示轻微预激。食管心房调搏与心房程序刺激均易诱发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呈宽QRS波形。 3例均在三尖瓣环右后侧壁标测到的Mahaim电位处 ,于窦性心律及心房起搏下放电消融。 2例彻底阻断旁道前向传导 ,另 1例反复放电未阻断旁道 ,但重复术前程序刺激心动过速不再诱发。分别随访 5年、2年、6个月心动过速均未复发。结论 :RFCA治疗房束旁道介导的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Mahaim电位在RFCA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医师(住院医师)近期我们遇到1例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反复发作,有多种宽QRS形心动过速图形,是诊断室速还是室上速,有一些疑问,请大家讨论。首先介绍一下情况。患者男性,72岁。发作性心悸加重1d,心率214次/min,曾多次诊断为室速住院治疗。既往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史。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本次无明显诱因突发心悸就诊。体检:神清,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自行设计的体表心室晚电位检测系统检测正常人和患者129例。在24例正常人,未检测到心室晚电位(LP)。6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前壁 下壁心肌梗塞者中LP检出率为50%,高于单纯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者中LP检出率(分别为13.8%和24%)。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者中LP检出率(42.9%),高于无室壁瘤患者LP检出率(21%)。18例冠心病心绞痛和27例原因不明室性早搏患者中LP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8年11月至1990年12月,80例心肌梗塞(MI)患者体表心室晚电位(VLP)的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44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36例;男性6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4(38~80)岁。前壁MI(包括前间壁)占35%(28/80),下壁MI(包括后侧壁与真后壁)占58.8%(47/80),前壁+下壁(或右室)MI占6.2%(5/80)。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者占33.8%(23/80),其中室性早搏Lown Ⅰ级11例,Ⅱ级13例,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各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发室壁瘤者占7.5%(6/80),但均不伴有VT。采用ART-1200EPX  相似文献   

12.
例1患儿男性,14岁。间断抽搐8年,拟诊"癫痫"治疗,近4年来症状时有发作,入院前发作1次。例2患儿男性,7岁。间断晕厥1年,每次发作均在玩耍高兴时发生。2例患儿入院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倍他乐克治疗有效。例2基因检测为KCNE1、CASQ2基因突变。2例患儿确认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VLP)对预测冠心病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发作的价值已被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肯定。笔者临床实践除符合文献结论外,同时还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病人VLP阳性率较高。本文旨在探讨室性早搏与VL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采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对于心源性猝死(SCD)、心肌梗塞(MI)后病人中,为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VF)所致。旨在对其阳性检出率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经常规心电图证实有室早或VT和MI病史共90例。将受检者分为:①无MI有室性心律失常(VAS)  相似文献   

15.
1例青年男性,QT间期280 ms,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有心悸、晕厥症状,有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延长QT间期的药物能减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基本符合短QT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探讨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7例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 2 0例间隔部隐匿性快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患者 ,成功消融前在常规行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同时均行His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结果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内心室早搏刺激 ,37例AVNRT患者心房激动无明显提前 ,2 0例AVRT心房被提前激动超过 2 0 (30~ 5 0 )ms ,其中 9例终止心动过速 ,此方法鉴别AVRT和AVNRT特异度、灵敏度较高。结论 :心动过速时His束逆传不应期行心室早搏刺激法鉴别诊断AVRT和AVNRT操作简单、准确性高。但行此法检查时要求有持续发作的心动过速 ;能够标测出清晰的His束电位 ;心室早搏刺激最好与His束电位同步发放 ;反复多次重复检测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脱垂或喀喇音-杂音综合征,常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如频发性室性早搏(85%)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50%)等,偶而可使病人突然死亡。本文报告7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伴有一种或多种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伴昏厥的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而需电转复者。心电图异常包括安静时有复极异常(包括ST-T波异常或有明显u波)者5例,室性早搏6例。6例做踏车试验和活动时心电图记录,都有频发的室性早搏,其中1例室性早搏落在T波顶峰附近,4例活动时心电图出现连续二个室性早搏,2例有短阵性室性过速。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作的诱因方面,有心脏停搏的4例中,3例在心脏停搏前一周使用过利尿剂,心得安,奎尼丁,苯妥英钠和钾盐等,致使电解质异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与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各种图形与心电图 (ECG)诊断心肌梗死 (MI)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 42例 MI患者和健康人的体表差电位图、峰电位图、等时间图、等积分图及 ECG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前壁和下壁 MI,BSPM各种图形均有典型异常特征 ,QRS差电位图、峰电位图、Q等时图和等积分图检测 MI的敏感性 (阳性率 )分别为 10 0 % ,10 0 % ,10 0 %和 98% ,而 ECG为 81%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体表差电位图、等时图、峰电位图及等积分图均为诊断 MI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86例心肌梗塞(MI)患者行体表心室晚电位(VLP_s)检测,以探讨MI后VLP_s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急性MI组VLPS异常率(45.2%)明显高于陈旧性MI组(25.0%),P<0.05;下(后)壁MI组VLP_s异常率(48.5%)明显高于前壁MI组(25.5%),P<0.05;Killp~3s心功能≥Ⅲ级组VLPS异常率(57.1%)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24.1%),P<0.01;MI后有室壁瘤组VLPS异常率(75.0%)明显高于无室壁瘤组(30.7%),P<0.05).随访8~20个月中,VLP_s异常者有8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VLP_s正常者无心脏意外事件发生。表明MI后心功能差,有室壁瘤者VLP_s异常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119例经血清学与临床诊断为急性柯萨奇病毒B心肌炎的病人,长期随访平均3.5年(4—98月),随访率93.3%。急性期后82%的患者有室性早搏长期间断发作。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昏厥、近乎昏厥、猝死或心电图证实的持久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亦无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X线或超声心动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