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志 《广西医学》1996,18(4):330-331
对78例肺结核和56例其它肺部疾病的痰标本进行PCR、培养检查和涂片镜检结核菌。结果表明,PCR阳性率为69.2%,培养阳性率32.1%,涂片阳性率23.1%。其它肺部疾病PCR阳性率7.1%,涂片阳性1.8%,培养阳性率0。表明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且快速,是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法和培养法对1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了解脲脲原体(UU)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1.2%,经卡方检验,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以培养法为标准,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95.0%,提示培养法仍应是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结果,每份临床标本进行了PCR法和荧光免疫法(DFA)平行检测比较,检测临床标本93例,PCR法阳性率为25.8%,DFA法的阳性率为17.2%(P〉0.05),结果说明PCR是一高度特异和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吕剑平 《医学新知杂志》2000,10(1):43-43,46
近几年来,沙眼衣原体(CT)感染所致婴儿肺炎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法(单式PCR)检测CT的有关文献报道日益增多。我们于 1997年 1月~1997年 9月对 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方法检测CT并与对照组及单式PCR方法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肺炎组为符合肺炎诊断标准[1]的患儿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周~3个月。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周~3个月。1.2方法1.2.…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在霍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豪  徐海英 《海南医学》1999,10(4):249-250
为探讨PCR检测技术在霍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96年7月至1998年11月霍乱监测工作中,应用PCR技术与培养法平行检测各类监测标本678份,结果PCR检出阳性率9.44%显著高于培养法的5.75%(x^2=6.56,p=0.0104〈0.05)。其中健康接触者PCRS同率为13.73%,显著高于培养法的1.96%(x^2=4.88,p〈0.054);水标本CR检出率10.8%也显著高于培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5例(72.2%)、4例T系ALL中有1例(25.0%)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髓复发,1例有复发倾向,余7例随访4.33~6.25年无复发。④结论MRD-PCR阴性者预后良好,可望长期生存,治疗时应以MRD-PCR转阴为停止化疗的可靠指标,对MRD-PCR阳性者应定期监测MRD变化,结合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评价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采用涂片法和PCR技术,对74例(结核性42例,癌性32例)胸腔积液进行检测,并加以对照和比较。结核病例组和肺癌对照组均按金标准产生,两组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结果:涂片法检查结核性胸液阳性率为9.5%,对照组阳性率为3.1%;PCR检测结核性胸液阳性率为71.4%,对照组阳性率仍为3.1%。两法相比,PCR技术灵敏度明显高于涂片法。结论:提示PCR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随访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随访观察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30例患者在治疗前PCR和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均阳性,其中15例患者服用美满霉素100mg,每日2次,连用10日;15例患者服用阿奇霉素1.0g,一次顿服。结果停药1~2周后复查,30例患者DFA检测全部为阴性,30例患者中PCR检测9例仍阳性,21例阴性。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后,PCR阳性不能肯定为有活性的沙眼衣原体存在,因其死亡的DNA片段可在体内存留1个月,只要有DNA片段存在,PCR检测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PCR和抗体检测对结核性体腔液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6例结核性体抗腔液中结核菌DNA,并与BA-ELISA培养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CR,BA-ELISA,培养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57.5%,47.2%,PCR阳性率明显高于抗体检测和培养法(P〈0.01),且所需时间仅为7小时,提示PCR是临床早期快速诊断体腔液结核感染最敏感的技术,具有的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进行比较。方法 用上述二种方法同时检测116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拭子。结果 PCR检测阳性46例,培养阳性45例,培养阳性的45例中PCR阳性42例。若以培养法为对照,PCR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4%。PCR和增减法检测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R检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PCR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采用PCR检测了190例可疑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并用涂片镜检和培养法检测了这些病人痰中结核分枝杆菌。结果肺结核病人外周血PCR阳性率(44%)明显低于培养法(80.0%),与涂片法相当(46.8%);非肺结核病人外周血PCR阳性率为16.2%(5/3)。PCR检测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DNA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有限,对急性  相似文献   

12.
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当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技术。在对PCR产物进行限制酶消化时,由于限制酶需一定的反应条件,往往需对PCR产物进行纯化。我们在应用HindⅢ酶切PCR产物时,采用了纯化后酶切及直接酶切两种方法。经比较,二法结果无差异。由于直接酶切法省去了纯化过程的繁琐步骤,提高了实验效率,故我们认为应用HindⅢ酶切PCR产物时可采用直接酶切法。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样本 正常人外周血取自健康献血员。1.1.2 引物 引物顺序为C…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早期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诊断结核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结核性关节炎与20例非结核性关节炎的关节积液分别应用酸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 42例结核性关节积液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镜检法19.0%,培养法38.1%,PCR法6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P〈0.01)。20例非结核性关节积液抗酸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阳性率10%。结论 PCR技术检测关节积液中的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和高效等优点。对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30例老年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多元PCR、一元PCR和常规培养检测绿脓杆菌、流感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结果表明:(1)多元PCR的检测结果与一元PCR的完全一致,但前者更快速、简便;(2)PCR阳性检出率为66.67%(20/30),细菌培养的为33.33%(10/30),二者差异显著(P〈0.01)。说明多元PCR特异性好,敏感性强,比一元PCR尤其是细菌培养大大节省时间,更适合检测混  相似文献   

15.
以1次、半巢式及多重PCR方法扩增58例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VγI-Jγ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显示:多重PCR和1次PCR的敏感度为10 ̄(-4)~10 ̄(-5)水平;半巢式PCR敏感度可达10 ̄(-5)~10 ̄(-6)水平。IgH和TCRVγI-Jγ重排阳性率为67.2%和62.0%;半巢式PCR检测IgH重排阳性率为70.7%。上述结果表明:多重PCR可同时检测两对目的基因,适于初治病例检测,而对缓解病例的检测则需采用敏感度较高的半巢式PCR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1次、半巢式及多重PCR方法扩增58例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VγI-Jγ-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显示:多重PCR和I次PCR的敏感度为10-10^5水平;半巢式PCR敏感度可达10^-5-10^-6水平。IgH和TCRVγI-Jγ重排阳性率为67.2%和62.0%;半巢式PCR检测IgH重排阳性率为70.7%。上述结果表明,多重PCR可同时检测两对目的基因,适于初治病例检测,而地缓解病例的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AgNOR计数关系。方法采用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单克隆抗体及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研究50例乳腺癌ER与PCNA表达及AgNOR计数。结果33例乳腺癌ER阳性者与17例ER阴性者相比,PCNA表达低(P<0.05),AgNOR平均颗粒少(分别为4.91±1.69,6.52±2.13,P<0.01)。结论乳腺癌ER表达与PCNA表达及AgNOR计数有相关关系,PCNA表达率及AgNOR计数对评估乳腺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对32例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18例B系ALL中有15例,4例T系ALL中有1例,存在TCRVδ2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结核疗效检测中的临床意义陈苏民1冯金华1陈景芳1孟林2本文对107例初、复治菌阳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完成疗程时及停药2年后的痰标本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培养和涂片检测结核菌,探讨PCR在肺结核疗效检测中的临床意义。1临床...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法检测48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BHVDNA存在情况,并与斑点杂交检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R检测39例阳性,检出率为81.3%(39/48).HBsAg(+)、HBeAg(+)组PCR检测均阳性(8/8),HBsAg(+)、HBeAg(-)组阳性率为88.0%(22/25),抗体阳性组检出率为72.7%(8/11),检测灵敏度为1.0fg;斑点杂交检测15例阳性,阳性率30.2%(15/48),各组斑点杂交阳性率均低于PCR法.提示:(1)大多数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滴度的病毒颗粒,对重肝发病有一定作用;(2)大部分HBeAg阴性,抗体阳性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仍有传染性,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