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Bcl-2基因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在儿童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10年3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的儿童骨肉瘤病例41例,均石蜡病理确诊,将接受规范治疗的患儿(包括手术及术前术后的化疗)纳入本组研究范围,共计3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6例儿童骨肉瘤组织,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单因素分析Bcl-2与患儿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Enneking分期的相关性。采用DNA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法)检测儿童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后分析与Survivin及Bcl-2表达的相关性,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Bcl-2表达:36例儿童骨肉瘤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率为47.2%(17/36),对照组20例骨软骨瘤组织中未见表达(P<0.05);Bcl-2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与Enneking外科分期及相关,EnnekingI~II期阳性率为30%(6/20),III期阳性率为62.5%(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分期越高,Bcl-2表达越显著。AI范围3.6%~16.4%,均值7.3%,经检验在儿童骨肉瘤组织中细胞AI为(6.66±1.87)%,对照组组为(12.28±3.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肉瘤中的细胞凋亡减少。AI在Bcl-2阳性组为(4.68±0.57)%和阴性组(6.53±1.6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的表达与AI呈负相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Bcl-2阳性组和阴性组生存曲线,提示Bcl-2阳性组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Bcl-2的表达水平是儿童骨肉瘤预后相关的独立的重要因素。结论 Bcl-2在儿童骨肉瘤中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与Enneking分期相关。Bcl-2的阳性表达缩短骨肉瘤患儿的生存时间。Bcl-2的表达均与AI呈负相关。说明Survivin、Bcl-2蛋白可能阻碍了儿童骨肉瘤细胞的凋亡,促进了肿瘤的分裂增殖。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肉瘤Enneking外科分期及Bcl-2的表达为骨肉瘤重要的预后因素。综合分析以上指标对判断儿童骨肉瘤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施蕾  龚护民  茹美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21-242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胎盘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滋养叶细胞凋亡与Fas、Bcl-2两种蛋白的关系,从而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晚孕妇女20例(对照组)做胎盘组织中Fas、Bcl-2蛋白的表达及滋养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Fas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的表达在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在滋养层细胞(合体细胞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尤以合体细胞最多见.试验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子痫前期时,Bcl-2与Fas蛋白的表达呈负性相关;Bcl-2蛋白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负性相关,而Fas蛋白的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正性相关(P<0.01).结论 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胎盘滋养叶细胞凋亡及Bcl-2、Fas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金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838-3839
目的:了解宫颈鳞状上皮癌化疗前后BCL-2的变化。方法:分别给予宫颈癌HeLa細胞不同浓度GA处理24 h,用annexin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用GA处理HeLa細胞4、16、24、48 h后,用免疫印记分析相关Bcl-2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宫颈癌HeLa細胞经不同浓度的GA作用24 h,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下降,Bcl-2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HeLa細胞抗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和表达,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UNEL检测VEGF在45例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45例卵巢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6.7%(39/45)。卵巢癌组织中60%(27/45)细胞凋亡为阳性,40%(18/45)细胞凋亡为阴性。卵巢癌细胞凋亡阴性组中VEGF强阳性表达率88.9%(16/18)高于细胞凋亡阳性组40.7%(11/27),P=0.039。结论:VEGF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局部侵袭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对大鼠结(直)肠癌前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组及RS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从实验第2w开始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1/w,连续2w。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各剂量组用致癌剂处理与阳性对照组,并分别自由摄食含7.6%、15.2%及22.8%RS的饲料。对照组大鼠摄食普通饲料。于首次注射AOM后13w断头处死各组所有动物,观察并计数结肠变性隐窝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发生情况。并取大肠组织标本,包埋后做石蜡切片,用SABC免疫组化法测量生物标记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标记指数(PCNA-LI)、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 nucleolar,organizer region protein,AgNORs)颗粒数目,以及Bcl-2蛋白(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Ba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表达情况。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RS处理组ACF数目和AgNORs数目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显著减少(P<0.05);此外,RS还抑制了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了Bax蛋白的表达。结论短期RS对AOM诱发的大鼠结(直)肠癌前病变具有预防作用,可使ACF和AgNQR3显著减少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营养学报,2013,35(2):158-161,166]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5,(5):10-12
目的探讨新旧性石蜡标本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Caspase-3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抗原表达研究意义。方法选择2006~2010年这5年内的新旧石蜡组织,根据临床病理学类型设置UC活动期、UC缓解期、正常对照组三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标本的蛋白表达分布均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6~2010年这5年内新旧蜡块的Bcl-2、Bax、Caspase-3免疫组化表达没有明显差异,对临床UC的科学研究均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用药方式中期引产胎盘的结构变化,并检测胎盘中活性物质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引产分娩的相关机理。方法:收集妊娠16~28W胎盘组织共25例,分3组: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引产组、注射依沙吖啶并配伍口服米非司酮引产组和正常足月分娩组。取新鲜胎盘,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Caspase-9、Fas-L、EGFR、CD68和β-hCG在胎盘的表达特征。结果:用药物引产组胎盘比正常组胎盘表现更严重的组织变性、坏死以及炎性浸润;几种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显示阳性增强,CD68阳性显示的绒毛Hofbauer细胞较足月胎盘大量增多,EGFR和β-hCG的表达也均明显较正常组活跃。结论:引产的分娩发动可能是药物对胎盘组织造成的严重炎症性损伤及主要引起滋养细胞过度凋亡,最终导致胎盘功能骤然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细胞凋亡及c-erbB-2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TUNEL及S-P法对106例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及c-erbB-2表达检测,并分别以已知阳性对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c-erbB-2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则细胞凋亡率高;分化程度低,则c-erbB-2阳性率高。同时有细胞凋亡和c-erbB-2阳性表达在低分化宫颈癌中最高。结论 细胞凋亡及c-erbB-2 可作为判定宫颈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探讨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舒血宁组、蒺藜果皂苷高剂量组和蒺藜果皂苷低剂量组。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4h制成脑缺血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药物组和蒺藜果皂苷高、低剂量组,而模型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和蒺藜果皂苷高、低剂量组(P〈0.05)。结论蒺藜果皂苷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而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L-精氨酸对胎儿生长受限胎盘Bcl-2、Bax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精氨酸对FGR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FGR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30例,B组(L-精氨酸治疗组)30例,生后测量新生儿体重,分娩后10min内取胎盘中央组织,10%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法观察胎盘Bcl-2、Bax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较B组Bax表达量相对增强而bcl-2表达相对减弱。结论L-精氨酸可以降低胎盘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的表达,而增加Bcl-2的表达,从而减少胎盘细胞凋亡,改善胎盘功能,促进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Bcl-2的影响,探讨它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雌、雄性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用药组,对照组及用药组再进一步分为6h、24h、48h,根据Koizumi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无Bcl-2蛋白的表达,盐水组Bcl-2蛋白表达6h开始升高,于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6h时,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盐水组减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24h时,用药组较盐水组明显减少(P〈0.01);48h时,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盐水组减少,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Bcl-2激活,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增加及细菌性阴道病是否为胎膜早破的一个发病机理或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60例,其中胎膜早破者30例作为研究组,其他3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膜组织中Bax、Bcl-2、细胞色素C的表达情况.两组产妇产前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 胎膜早破组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抑凋亡蛋白Bcl-2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与促凋亡蛋白Bax,Cyt-c表达的增强相关,基因调控下胎膜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胎膜早破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胎膜早破明显相关,有必要对妊娠妇女进行常规BV筛查和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龙组、姜黄素组,每组各24只。各组动物于7、14、28 d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采用RT-PCR检测Bcl-xl 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的表达,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Bcl-xl蛋白与Bcl-xl mRNA表达在第7天开始下降,第14天达最低峰,第28天略有回升,但仍低于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Bcl-xl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与泼尼松龙组比较7、14 d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姜黄素组Bcl-xl表达高于泼尼松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阶段应用,姜黄素干预可能通过上调Bcl-x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轻肺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吸烟时间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激活蛋白-1(AP-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激活蛋白-1(AP-1)在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氧化/抗氧化失衡中的作用。方法自制大鼠实验性被动吸烟装置,建立吸烟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动物模型,将4|D只大鼠随机分为不吸烟组、吸烟1月组、吸烟2月组、吸烟3月组,每组各10只。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半定量技术检测支气管上皮细胞Cu—ZnSOD和AP-1(C—fos和C—jun)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吸烟3月组大鼠出现了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吸烟各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C—fos、C—ju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不吸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吸烟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吸烟各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Cu—ZnSOD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不吸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2月组较1月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月组和2月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fos和c—jun二者的表达逐渐增高,并且呈正相关,Cu—Zn SOD在吸烟1月和2月时表达较高,在吸烟3月时略有下降。提示AP-1在吸烟所致COPD氧化/抗氧化失衡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xl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VEGF—C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腺癌中表达率最高(P〈0.05);在术中淋巴结检测为阳性的病例,VEGF—C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两个表达无相关性。结论Bcl—xl和VEGF—C蛋白的检测对肺癌患者的诊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苦参碱联合阿霉素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系K562/AO2体外增殖的抑制、诱导凋亡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对照组,阿霉素组,苦参碱组(又分为0.50mg/ml、0.75mg/ml、1.0mg/ml3个不同的浓度组)和苦参碱+阿霉素组(也根据苦参碱的浓度不同分为0.50mg/ml、0.75mg/ml、1.0mg/ml3个不同的浓度组),共分为8个组。取对数生长的肿瘤细胞,1×10^6/孔,分别加入阿霉素、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不同浓度的苦参碱联合阿霉素予以处理,对照组只加等体积的培养基不加药物。加入药物后继续培养48小时。以MTr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Bcl-2表达。结果单纯阿霉素组、单纯苦参碱组、苦参碱+阿霉素组对K562/A02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随苦参碱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碱+阿霉素组的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苦参碱组和单纯阿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碱组及苦参碱联合阿霉素组K562/A02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苦参碱+阿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纯苦参碱组及单纯阿霉素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苦参碱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各单纯组及联合组细胞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碱+阿霉索组细胞Bcl-2表达率与单纯苦参碱组、单纯阿霉素组相比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与阿霉素联合能增强对K562/AO2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其凋亡,明显降低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中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乳鼠心室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缺氧、复氧各3 h后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Bcl-2蛋白含量,采用Western-bloting检测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bloting结果均显示:与Ⅰ组比较,P组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P组比较,P+Ly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吡格列酮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与其激活PI3K/AKT/ Bcl-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NAlet7(1et7)、Ra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let7、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在68例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let7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9.7%)低于对照组(75.0%)(P〈0.05)、Ras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66.2%)高于对照组(25.0%)(P〈0.01);let7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期无关(P〉0.05),Ras阳性率与吸烟史、患者性别及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let7与Ra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27,P〈0.01);let7阳性表达组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阴性表达组(X2=4.84,P〈0.05);Ras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t7的低表达、Ras的高表达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let7阳性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Ras可协同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男性血中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7-2010年就诊的老年男性患者5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其中吸烟组468例,非吸烟组104例,比较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差异,按甘油三酯水平分为高甘油三酯组327例和正常甘油三酯组245例,并分析影响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吸烟组甘油三酯平均水平为(3.07±1.29)mmol/L明显高于不吸烟组(1.42±0.4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体重、吸烟数量、吸烟年限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594,P〈0.05),而年龄和身高与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37,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甘油三酯水平随吸烟数量、吸烟年限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吸烟对老年男性甘油三酯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倡禁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