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13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诊断、治疗经过,排除继发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其中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T)3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9例,1例具体病理类型不详.对其周围神经受累的类型和部位、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影像学、电生理学以及腓肠神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10例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于淋巴瘤明确诊断之前,其中8例以周围神经系统症状首发:11例脑神经受累,8例腰骶神经根受累,6例同时合并听力减退及腰骶神经根受累.脑脊液检查主要呈现蛋白定量(13例)、白细胞计数(8例)以及脑脊液压力(5例)升高,葡萄糖水平降低(7例);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9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重排检测主要表现为B细胞标记抗原(CD19、CD20、CD79α)阳性(3例),CD20阳性细胞数日增加(1例),以及CD4阳性细胞数目增加、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阳性和抗体IgH阴性(1例).肌电图检查显示,周围神经轴索病变或合并髓鞘损害(9例).腓肠神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呈轴索变性和(或)脱髓鞘病变且无淋巴瘤细胞浸润(3例).头部及腰骶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听神经及马尾神经根增粗、强化或脑膜强化.13例中9例系由淋巴瘤细胞直接浸润脑脊膜神经根所致,1例为淋巴瘤转移和局部肿大淋巴结压迫引起,其余3例无明确肿瘤细胞浸润证据,结合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副肿瘤综合征可能.结论 淋巴瘤可通过肿瘤细胞直接浸润或副肿瘤综合征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在淋巴瘤明确诊断前即可出现,临床应对此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83.3%)、构音障碍(61.1%)、吞咽困难(52.8%)、Horner征(80.6%)、共济失调(72.2%)及交叉性感觉障碍(50%)为常见临床表现。36例行MR I检查,32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13例行DSA检查,6例示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33例采用抗凝、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治疗,26例于7~10 d后症状缓解,1~2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6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1例死亡。3例行血管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当天症状缓解,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MR 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纳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金纳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弥可保注射液,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纳多能明显缓解和消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POEMS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3例POEMS综合征患者,并对其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有周围神经病变(9例混合型、3例运动型及1例感觉型).肌电图示周围神经脱髓鞘及轴束变性.其他症状包括皮肤改变(11例色素沉着,其中8例毛发增粗)、肝肿大8例、脾肿大10例、淋巴结肿大5例、肢体水肿6例、免疫球蛋白增高9例(其中3例见M蛋白),内分泌改变较为弥散.患者均予激素治疗,其中4例分别合用血浆置换、三苯氧胺、马法兰及雷公藤.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病与免疫异常有关,诊断该病需至少三个症状,包括周围神经病及浆细胞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于1989-2010年收录的Fisher综合征病例报告文献,并分析所报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68个研究,包括126例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78岁,平均发病年龄(40.0±19.4)岁.82例(65.1%)有前驱感染史,101例(80.2%)同时出现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眼肌麻痹三联征;病程最短13 d,最长90 d,平均病程(43.0±21.0)d,121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检查,其中101例(83.5%)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男性及女性临床特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79例行电生理检查,其中71例(89.9%)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结论 中国Fisher综合征以中青年常见,男性多见,多数患者有前驱感染史,多出现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肌麻痹等三联征,大部分患者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电生理提示周围神经和神经根损害.  相似文献   

6.
POEMS综合征八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描述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道8例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8例患者均有周围神经病变,其中4例患者血有M-蛋白,症状复杂多样。对8例患者进行不同尝试的治疗,结果症状有一定改善。结论POEMS综合征是一少见的多系统损害疾病,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常有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改变症状。早期病例易被误诊,临床应认真分析、检查,以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hurge-Strauss综合征(CSS)合并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CSS合并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以周围神经损害症状为主,病变侵犯皮肤、胃肠道、肺、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理学检查见皮肤组织和血管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壁周围多发性肉芽肿形成以及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CSS合并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以血管炎和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病理学改变为皮肤组织和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后期病变侵犯多系统,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配合曲力(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对60例糖尿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分别应用曲力和曲力配合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征,明显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而且临床应用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3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2例为中枢神经病变(其中1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例为周围神经病变。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干燥综合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累及部位的不同,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症状也呈多样性,早期临床症状常缺乏典型性,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及唇腺活检等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4—2014‐07收治的4例干燥综合征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干燥综合征伴发的周围神经病各不相同,1例为周围神经病变,2例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1例为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4例患者均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预后不良。结论干燥综合征可伴严重周围神经病,早期可以周围神经病症状为首发症状,而口干、眼干等干燥综合征症状可不明显,故对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风湿免疫筛查,早期明确诊断原发病,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