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同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共24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其中A组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前2h静脉滴入头孢孟多,剂量为1.5g;B组产妇于手术前30min给予同等剂量的头孢孟多酯静脉滴入;C组产妇在手术后的12d给予头孢孟多静脉滴注,用药后对3组患者手术愈合、感染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术后感染率A组为5.0%、B组为2.5%、C组为10.0%,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以及产褥感染率A、B组均优于C组,而B组产妇在各项感染指标上比较优于A组。结论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抗感染效果显著好于术后,且以术前30min给药效果最佳,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及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影响,为治疗预防感染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9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1例;对照组产妇于术后回病房后开始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研究组产妇于术前30min时开始给予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对两组产妇的术后感染率、感染部位、最高体温、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产妇术前及术后1d时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后感染率和产褥感染率分别为5.82%和0.21%,对照组产妇分别为9.56%和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最高体温和切口愈合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4.26±0.41)d和(7116.45±282.36)元,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在术后1d时的血清PCT、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3.12±0.52)μg/ml、(8.15±1.51)mg/ml、(78.82±6.39)pg/ml、(53.18±5.64)pg/ml,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使用预防剖宫产术后宫腔感染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剖宫产产妇256例,以剖宫产单、双排位分为两组,单数128例产妇为A组,术前1h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术后继续应用24h,双数128例产妇于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产妇抗菌药物用量、成本、术后宫腔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CRP、白细胞数、体温升高发生率,采用SPSS13.0处理。结果 A组CRP、白细胞数、体温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69%、3.13%、3.13%;B组发生率分别为16.41%、14.84%、20.31%,A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预防性用药均使用头孢曲松,平均成本为12.8元,B组使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替唑,平均成本250元,A组成本明显低于B组,A组宫腔感染率为1.56%;B组感染率为13.28%,A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h预防性用药方案具有抗菌药物用量少、预防作用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术后感染病原菌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 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各1 000例。A组产妇术前30min静滴头孢呋辛,B组于产妇术后30min与术后3d分别静滴头孢呋辛,C组于产妇术后至病房静滴头孢呋辛;采集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结果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术后感染率为3.17%(95/3 000);其中尿路感染35例,切口感染27例,产褥感染18例,宫腔感染15例;B组术后感染率为1.00%(10/1000)低于A组2.70%(27/1000)和C组5.80%(58/1000)(P<0.05),且A组低于C组(P<0.001)。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58.97%,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占41.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三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住院时间为(6.52±1.10)d长于A组(4.45±1.21)d、B组(4.51±1.38)d(P<0.001);而A、B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剖宫产妇术后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为其主要致病菌,于产妇术后30min与术后3d静滴头孢呋辛效果较好,可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两种用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用药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158例具有不同潜在感染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79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曲松2.0 g(溶于0.9%生理盐水100 ml),术后加用1~2个剂量;B组(79例)术前不用药,术后静滴头孢曲松2.0 g(溶于0.9%生理盐水250 m1)连用5 d;对两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切口感染各1例,术后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用药量人均3支、平均住院3.37 d,B组用药量人均10.33支、平均住院7.3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能达到有效地预防感染的目的 ,且有利于产后恢复,减少了用药量及住院天数,减轻产妇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丁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7-3588
目的:探讨抗生素不同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术前2 h静脉滴入头孢替安2.0 g;B组术前0.5 h静脉滴入同等剂量的头孢替安;C组术后给予头孢替安静脉滴入2~4天。结果:A组、B组术后体温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产褥病率和宫腔感染率明显好于C组,住院时间较C组短(P<0.05),B组产妇术后体温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A组(P>0.05),B组产妇的各项感染评价指标均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抗生素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较好的效果,尤其以术前0.5 h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在剖宫产孕妇围手术期抗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95例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均95例,所有产妇均预防性接受静脉滴注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或头孢呋辛钠进行围手术期的抗感染治疗,其中A组于胎儿娩出后断脐给药,术后6h再给药1次;B组于胎儿娩出后断脐给药,术后连续用药2 d;C组术前不给药,术后连续用药5d,对比分析3组产妇术后的切口感染率,术后病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A、B、C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切口感染率略高于A、B两组;A、B组术后病率分别为1.1%、1.1%,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2.4±27.3)h、(41.8±25.8)h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7±1.0)d、(4.8±0.8)d,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上述指标要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剖宫产的低感染风险产妇,胎儿娩出后即刻和术后6h分别使用静滴抗菌药物一次,能降低术后的病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归入术前用药和术前不予用药两个组,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用药组切口感染率为3.8%,术前不用药组为9.3%(X2=6.00,P<0.05);术后临床感染体征(切口渗出液增多、局部红肿痛、发热、切口化脓)发牛率,以及病原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不用药组均明显高于术前用药组.结论 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能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在预防产后感染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374例,随机分为A、B、C组;对3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进行统计;3组产妇均使用头孢唑林1 g静脉滴注,A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用药,如无感染不再加药;B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给药,并间隔6h再次给药,直至产后24 h;C组患者术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使用3~5 d,对3组产妇产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3组产妇在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产后腹部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白细胞升高分布率分别为2.33%、0.78%及26.36%,B组分别为3.23%、0.81%及24.19%,C组分别为14.05%、12.40%及51.24%,C组均明显多于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A组为(6.07±1.21)d、B组为(6.11±1.09)d、C组为(8.23±1.30)d,C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给予小剂量单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术后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相比,其预防感染效果更好,而且经济、方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机,为预防产妇术后感染,减少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5年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的266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32例,切皮前30~60 min静脉滴注头孢唑啉;对照组134例,结扎脐带后静脉滴注头孢唑啉,两组术后q 8 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3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新生儿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住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时机对产妇的影响不明显,而术前使用能缩短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因此建议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